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之崛起1646

大明之崛起1646 第103节


“还请殿下明示。”

“这两样东西叫做土豆和番薯,当然,以后还可以引入玉米。”朱琳渼也不卖关子,继续道,“但有了这些东西之后,重点还在于决心——张大人你施政的决心。”

张沧海垂眼思索,这番薯他是知道的,去年在盛仙斋宴请王御史的时候还点过这道菜,味道甘甜,他自己连吃了三个。

土豆的名字却有些陌生,他想了半天也没什么印象,但这两种东西和重兴江西有何关系?

他只得恭敬询问:“殿下,不知要这土豆与番薯有何妙用?”

“当然是用来做口粮了。”朱琳渼道。

“什么?做口粮?”张沧海大惊,“那土豆下官不甚熟悉,但这番薯在赣州一斤要卖两钱银子,聊饱口福尚可,做口粮怎吃得起……”

朱琳渼心中摇头,贵,那是因为没人种植,物以稀为贵。

土豆和番薯可是拯救大明的金手指之一!要知道,大明如何庞大的身躯为何倒得如此之快?

虽然有内政、外敌等多方面原因,但问题的根子还是在于明末悲催地出现了小冰河气候,导致气候变冷,干旱、洪涝频发,整个国家的粮食收成不足以维持上亿人口耗用,最终以李自成为代表的饥民造反,击垮了庞大的帝国。

而土豆和番薯就是对付这种异常气候的最佳解决方案。

“土豆、番薯极易生长,只要种出一季,价格立刻便会低于稻米。”

张沧海的表情这才放松了些,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朱琳渼见他似乎仍有顾虑,又问道:“张大人可知这两种作物亩产多少?”

“不知。”

“土豆亩产至少千五百斤,番薯更是能达到两千斤以上。”

“嘶……”张沧海闻言倒吸一口冷气,亩产千斤什么概念?大明南方肥沃的稻田亩产不过五百斤上下,北方小麦更是只有三百斤产量。也就是说,这土豆能一下子提高两倍以上的收成!

若真能增加两倍收成,莫说江西自己足够耗用,便是再养活一个福京都不是问题。难怪陈王殿下说他有办法在半年之内重振江西,看来确实是有备而言。

但他仍是谨慎问道:“殿下,这土豆、番薯可适合江西水土栽种?一年可得几熟?”

“这两种东西北方极寒之地,到广东湿热之地均可生长。”朱琳渼耐心道,“在江西种植的话,一年至少两熟。”

张沧海立刻喜上眉梢,但随即又听朱琳渼道:“而且这两种作物不与水稻争地,可与稻米间作套种。即便是山坡、荒地亦可生长得极好,还非常抗旱,无需专门为其修筑水利灌溉设施。”

张沧海简直要兴奋地晕过去了——如果陈王所言全都属实,那半年之后自己的政绩还不上了天?!

他立刻又询问了许多细节方面的东西,经过朱琳渼一番解释之后,他终于确信,这土豆和番薯绝对应该推广!

其实朱琳渼早就想在大明推广这两种作物了,作为一个后来人,他非常清楚数十年之后开始的所谓“康乾盛世”,不过就是因为土豆、番薯开始被农民所了解,并大面积种植之后所产生的假象。

康乾时期,政治几乎照抄大明,科技开始倒退,海禁更甚。就是因为高产的土豆、番薯养活了底层百姓,人口数量开始激增,显出了一副繁荣之态,实则内里有什么盛世可言?

但他以前只是个无权无钱无兵,人微言轻的小宗亲,集中所有力量挽救江西战局尚嫌不够用,根本没工夫去搞农业推广。就算去推,怕也没人听他的。

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由军功带来的巨大政治影响力,使他一份奏疏便能引起朝廷大员的重视。应该说,现在已经具备了推广“土豆番薯金手指”的基础。

但张沧海的兴奋劲很快便过去了,转而开始低头沉思。作为一个治理江西多年的官员,他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土豆和番薯说起来确实有太多的优点,但想要在江西大面积普及,所面临的障碍也极多。

首当其冲便是老百姓对这东西不熟悉,很难立刻接受。他旋即想起江浙地区曾有地方官搞过改稻为桑的事情,结果就是因为农民不愿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最终差点闹出民乱来。

第110章 回龙南

朱琳渼见张沧海眉头紧锁,便大致猜到了他所担心之事,笑道:“至于在民间推广,我可以让宣教府帮忙。其实百姓们对有益的事情还是很欢迎的,只要有人耐心对他们讲解。

“另外现有的良田仍种主粮不变。第一批土豆番薯全部种在山坡、荒地之上,你再辅以税赋优惠,比如开荒种植的第一年不征税。只要百姓们收获一季,等尝到了甜头之后,就算你不让他们种怕都挡不住了。”

张沧海点了点头,只要不争良田,推广的压力就能减少九成。

他又问道:“殿下,这两种作物又能从何处购种?”

朱琳渼记得看过记载,土豆、番薯在天启年间就已引入了大明,在福建、海南等地有小范围种植。

“福建、琼州等地皆可寻到,而且在那里的价格绝无广西这般贵。”

他继续指导道:“土豆和番薯都能用切块方式栽种。张大人可先购入万斤,于官田试种。既可向百姓们示范,等收获之后亦可作为种子出售,也是一笔进项。

“而番薯还可插杆种植,花费更低。只是插杆的方法需熟练农民饲弄,你或可找些闽、琼的薯农来。”

张沧海不住点头,和朱琳渼又商讨了一阵推广种植的方案,忙退至一旁持笔记了下来。

朱琳渼这才得空拿起登船之前送来的战报查看。

其中少部分是朝廷的邸报,而七成以上则是赣北破虏营送来的。

自从他离开九江南下南昌之后,甄真这个“大将军”几乎是每天送一份战报,而且内容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第一份战报,开头“急发”两个字。后面则是“破虏营塘报”“隆武二年三月十九”,具体内容是“大军行至南康府西钱水村,辰时操练两个时辰,邓大哥的人偷懒,我罚他们下午扛军器。明日准备行军至九江境,听说彭泽百姓要来迎我们入城,甚喜。”

朱琳渼笑着摇头,拿起第二份。开头仍是相同,时间是三月二十。“今天孙麻子,哦,他现在要我叫他孙千总。他今天要去李家提亲,就是那个柔妹妹。自孙千总做了官,李老爷总算是允了这门亲……”

三月二十一,“我们刚到九江,就听这边在盛传您前些时候痛打了纵容部下祸害百姓的张安。大家都在盛赞殿下的高义,说您甚是威风,一脚将十多名兵匪踢翻,又拎起张安连抽一百多鞭。现在大街小巷无不在说,只要有陈州王殿下在,百姓便不会受人欺辱……”

后面还附了张条子,却是顾炎武写的:下官顾炎武启殿下,明日大军即将渡赣江,料无大战,预计下月初即可兵至瑞昌。另得江宁线报,建虏大部已进驻江宁,人数过万,动向不明,望殿下早做决断。

其他战报基本也都是这个情况,甄真负责报花边八卦,顾炎武偶尔附张条子报正事。

到了此时,就算朱琳渼再迟钝,也不可能看不出甄真的心思来。

只是这小姑娘虽率真活泼,模样也长得甚是可爱,但眼下大明风雨飘摇,他耗尽心力才出现了一点改写历史的机会,暂时还没心思去应付这些儿女情长。

此外他们接触得也不多,朱琳渼对她还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只是笑看小姑娘一副很认真的样子胡闹而已。
首节 上一节 103/73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江山争雄

下一篇:唐朝好岳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