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第998节

而陈旭这几天也累的够呛,以前中书省就是李斯的地盘,里面大部分官员都是法家门徒,陈旭走马上任,自然是好要好理顺一下,给这些法家门徒好好打几次预防针,巡查下属各署衙,召集署衙主要官员开会,同时弄清楚这些署衙的主要工作范围和工作方式,忙忙碌碌十多天之后,陈旭向皇帝提交了一份人事调动计划,皇帝斟酌考虑之后认可,交由吏部处置,调换了几个看似无足轻重的职务之后,中书省的工作终于捋顺。

中书省的工作相对于尚书省来说简单许多,就是上传下达皇帝的命令,主要的任务就是审核三省六部的所有奏章,对这些来自于全国郡县五花八门的奏章进行甄别轻重缓急,分析六部的官员对这些奏章的处置方法和意见是否合度合法,合理的就签署意见发还六部安排处理,不合理的提出整改意见,重要紧急的奏书则提交皇帝审阅,实际上陈旭当初改制的初衷就是加快朝廷处置各地奏书的速度,同时也变相的减轻皇帝的任务,而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就是略微限制一下皇帝的权利,增加丞相的权利来制衡皇权。

当然,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增加朝堂处理政务的速度。

在这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代,有些奏书从边远郡县传到咸阳需要一个多月,如果在朝廷再积压一段时间,处置不及时的话说不定拖上半年一年也不稀奇,等奏书处置完毕发回郡县的时候,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而李斯在的时候,在中书省几乎是一手遮天,无论大小事务皆都由他一手把关审阅,虽然李斯喜欢这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但对于陈旭来说,当官发财可以,但若是天天吃不好睡不好的操心国事对他来说就太过分了,不是他不愿意操心,而是有些事吃力不讨好。

因此陈旭再次在中书省内部推行了联合办公的方式,根据六部不同管辖的任务设置六个审核小组,另外设置一个紧急事务处置部,再设置一个内部巡查监察部,这些小组和部门直接对陈旭负责,而陈旭则通过监察部来掌控整个中书省的运行,并且在各部门张贴严格的工作制度,所有奏书根据轻重缓急设置不同的等级,凡是军事、民乱、匪患、灾难等重大事务设置为红色等级,由紧急事务部处置,在尚书省提交的一天之内必须给出审阅意见;对于普通郡县民生事务,设置为黄色等级,审核小组必须在三天之内给出审核意见;对于其他杂类事务,归集为绿色等级,审核小组必须在一旬之内给出审核意见,凡是无故拖延扣押奏书者都将受到严厉惩处。

陈旭要求的就是处理政务的速度和效率,让六部官员不能来回不断的跑腿。

在陈旭这种工作制度下,中书省各署衙的官员也只能骚眉搭眼儿的接受,并且每天上差之后就像被狗撵一样的埋头工作,把往常上班之后就泡上一杯茶先看上半个时辰报纸并且串门聊天的工作习惯彻底抛弃,而这种改革的措施也立竿见影,六部官员提交的大量奏书都被快速处置发还,因此每天上朝议政,冯去疾和六部的头头脑脑都对陈旭笑的合不拢嘴,见面必然要拱手行礼感谢一番。

而在陈旭这种改革措施带来的效果影响下,皇帝也在朝堂数次夸奖陈旭,要求监察省和尚书省都开始推行这种联合办公方式和等级处置方式,整个朝廷处理政务的速度一下加快了许多。

第958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

等中书省的所有事情都捋顺之后,五月底,陈旭在朝堂向皇帝提请颁布大秦未来第一个五年计划。

该计划内容有四条。

第一条:五年之内,将农桑税赋降低至十税一,以此激发农民种田养蚕的积极性,要让全国百姓能够真正劳有所获从而吃饱穿暖。

第二条:五年之内要全国推广铁质农具,并且还有一个特殊的每户一口铁锅的计划,要让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炒菜。

第三条:五年之内,要在全国每个郡城开办一所大学,县城开办一所中学,鼓励富裕乡镇和当地士绅开设小学或者私塾,以此在民间培养选拔大量读书识字的文士进入学校系统学习之后充任郡县乡镇底层官吏。

第四条:五年之内,所有郡城都必须开设一家综合性的卫生院,从咸阳卫生院安排医生护士和民间招募医士加入其中开展门科齐全的内外科诊室,特别是妇科要大力发展,而连带还有一个十年的长远规划,将来要把新式的综合性卫生院推广到所有县城,每个乡镇也要开设综合性的诊所。

对待这个新奇的五年计划,第一条经过朝堂官员的热烈争吵之后最后还是达成协议,获得皇帝许可开始推行,而第二条的铁质农具和铁锅推行计划,这部分需要朝廷和各地郡县乡镇官仓进行补贴,但鉴于钢铁的产量比较巨大,最后还是获得通过;卫生院的事几乎没有任何阻碍,毕竟医疗设施齐全的卫生院对于保证人口增长非常重要;至于最后一条大规模的学校建设,朝堂争吵的最厉害,这个投资虽然不算太大,但在法术政策根深蒂固的愚民政策影响下,文武百官和皇帝都不太支持,不过在陈旭的再三坚持之下,皇帝同意在一些郡县乡镇进行试点推广,五年之后看效果。

这个五年计划通过之后,很快就通过谕令和大秦都市报登载通传天下,民间顿时好评如潮,特别是对于农桑税的改革得到了几乎最底层平民百姓的热烈拥护,无数百姓在家里都供上陈旭的牌位焚香叩拜,许多地方的百姓还自发筹建太乙神庙供奉祭拜。

而陈旭也命令书局开始加紧审编修订大学、中学、小学的教材,同时要求吏部尽快将先行建设学校的试点安排妥当,然后又命令工学院、农学院、卫生院、科学院、文学院这京师五大学院开始甄选教习和教授,一旦试点大学和中学开办起来,立刻就要去新的学校上课,至于学校的规模和场地,这些不需要陈旭去操心,自然有六部的官员去协调负责,而且开办规模也不需要多大,主要是以此推动国家教育开始发展,只要这个过程不间断,十年二十年之后自然会看到效果。

大秦要想发展,基础教育不可缺少,光靠咸阳不行,必须让全国的郡县乡镇都能行动起来才行。

而咸阳的几所学院经过两三年的时间也已经培养出来了一批差不多合格的教师队伍,这些人充实到郡县级别,几年之后怎么也能培养出来一些拥有科学知识的基层官吏。

而朝堂和陈旭的这些谕令和命令,无论大小都会通过驿卒和报纸很快传遍天下,对于各地那些报国无门的百家门徒和文士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激励,投身这些学校学习,将来也可以为官为吏。

时间如同流水一晃而过,忙忙碌碌之中从朝堂到民间几乎都已经快要淡忘了李斯去世的事情,大秦已经迎来了清河侯执掌朝政大权的崭新时代。

这日散朝之后,陈旭正准备乘车去报馆。

吴中几个商人和高尧合伙开设的制茶坊已经开业,今年开春之后制作了新茶开始上市,四月间安排商队送来一车茶叶,陈旭品尝之后发现品质非常不错,比水氏茶庄的茶无论是质量还是味道都好不少,除开送人之外还弄了一些在清河商店售卖,不过名气不大销量很一般,因为一直忙忙碌碌,陈旭还没来得及帮忙去推广,今日想起来,他决定去报馆安排帮忙打一个广告,毕竟茶庄还有自己三成股份,算是一个很大的股东,该操心的事还是需要操心一下。

不过在陈旭刚刚上车准备离开之时,徐福急匆匆从后面追上来。

“侯爷等等!”

“原来是徐太医,今日看起来气色不错啊!”陈旭笑着让车夫停下来打招呼。

“侯爷,有一件事在福心中憋了很久,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告诉侯爷!”徐福拱手说。

“莫非是夫人生了别人的孩子?”陈旭开玩笑。

“侯爷莫闹!”徐福脸皮抽抽几下拉着陈旭的胳膊,“侯爷,此事或许非常重要!”

陈旭看着徐福凝重的脸色,四周看了一眼到处都是散朝离开的文武大臣点头说:“徐太医随我去侯府!”

很快两人一前一后坐车来到清河侯府,陈旭带着徐福进入后院来到书房,侍女奉茶之后徐福亲自把房间门关上之后这才坐下来。

看着徐福如此谨慎的样子,陈旭心头略微有些紧张,“徐太医,书房很安全,你到底有何事?”

徐福端着茶杯沉默片刻之后低声说:“侯爷,或许赵高还活着!”

陈旭一愣,捧着茶杯呆了半晌开口:“这个消息是从何处而来?”

“李斯临终之时大喊一声痛煞我也,赵高救我!”徐福看着陈旭说。

“还有这事?李斯去世都已经一个多月了,本侯怎么从未听人说起过?”陈旭脸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

“当日正是丑寅交错之时,几乎所有人都在迷糊打盹……”徐福把李斯去世时候的事情说了一遍。

“我听闻李斯和赵高以前关系并不好,而赵高流徙蜀地而且被人袭杀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年有余,李斯临死怎么会突然喊赵高的名字,你莫非没有听岔?”陈旭疑惑的问。

徐福摇头:“侯爷,福正值壮年,虽然李斯死的很突然,喊的声音也很突然,但福当时却很清醒正在看书,这一句话听的清清楚楚,的确是喊的赵高的名字!”

“这特么就奇怪了,难道赵高和李斯有仇前来索命?”陈旭捏着下巴嘀咕。

“侯爷,神鬼索命之说也只是民间传说,我等医士断然是不信的,侯爷身为仙家弟子,难道也相信这种悱恻莫名的说法?”徐福撇撇嘴说。

“那你说该怎么解释,李斯临死的时候不是该喊他的老婆儿子么,怎么会喊赵高的名字,这于情于理都说不通!”陈旭摇头。

“这也是福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所以一直埋在心里,憋了这么久还是决定来找侯爷推算一下!”徐福也跟着摇头。

陈旭额头上瞬间浮现几道黑线。

推算尼玛个鬼,以为老子真的是神仙嗦,经过自己这几年不断的搅和,大秦的历史和后世相比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团浆糊,除开人还是那些人之外,所有的事几乎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自己赖以装神弄鬼的推测之术已经开始不顶用了,因此最近他已经不太爱装神棍了,老老实实的上朝上差处理政务推行各种改革。

骗子这种职业肯定不能稳固一辈子,必须用自己的真实能力来获得皇帝的信任和支持。

“要推测这件事光凭这一句话还不够,你原原本本将李斯病重当日的事情全部事无巨细的说出来,本侯才好从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陈旭喝了一口茶之后开口。

“当日我在卫生院正在上课,突然有宫人前来传召,言说李相病重……”徐福开始讲述当日发生的情形,用了二十多分钟一直说到李斯凌晨突然惨叫之后七孔流血的死亡情形。
首节 上一节 998/1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秦吏

下一篇:隋唐之铁血风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