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第382节

工程师和科学家果然注定是穷一辈子的生物。

陈旭黑着脸捂着心口一屁股坐到工作台前的一把椅子上,看着汤廷满脸兴奋的用铁杵使劲儿在铁臼之中杵来杵去,砰砰砰的声音中心头血流了一地。

汤廷却根本就没心情管侯爷的死活,兴奋的将水晶石细细杵成粉末状,然后吩咐帮工拿来一口最小的崭新坩埚,将所有的水晶粉末都装进去,然后又吩咐帮工准备好浇筑透镜的模具,等一切都准备好之后,这才小心翼翼的用一个大钳子夹着坩埚放进煤炉里面。

“猛火~”汤廷哐当一声将炉门关上

一个帮工赶紧使劲儿拉扯风箱推杆,伴随着呼呼啦啦的声音,煤炉中的火焰串起来半尺高,随即房间里温度都很快升高。

煤燃烧的临界温度大概在五百摄氏度左右,而要得到一千度以上的高温,必须不断鼓入氧气,才能让煤充分燃烧,释放出足够剧烈的热量,因此煤炉光用普通的方法烧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氧气不够就会产生的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房间太过封闭还会中毒,因此这间杂物房的通风状态还是很好的,房梁四周全部都是空的,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杂物棚,加上还有窗户通风,因此房间的煤火味道并不算太大。

看着汤廷和三个帮工围着煤炉忙活,陈旭终于是长叹一口气之后从失去了一块水晶宝石的伤心中慢慢恢复过来。

自己夸下海口要制作出一只千里镜,因此含着泪也要把它做出来,就像后世约炮一样,做人要讲信用,不然以后不好混。

汤廷,又叫阳城廷,河东郡阳城人氏,原来是魏国人,自幼喜欢研究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而且对于墨家的一些物理和光学理论很感兴趣,但因为墨家理论无论是在大秦还是以前的六国都不怎么受欢迎,因此汤廷过的一直比较落魄。

(注一下:秦朝姓氏没有合并之前,一般只称名而不称姓氏,称呼人的时候不会直呼其名,这既是礼节也是习惯,本书只是为了合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都加了姓而已,比如商鞅,他本身是魏国人,姬姓公孙氏,但为了礼貌,称呼他的时候在名字前面加上国家的名字,因此又称之为卫鞅,许多史书都是称之为商君,并没有人直呼其为公孙鞅或者姬鞅,再比如秦始皇登基前称为质子政,称王之后称为秦王政,从不会直呼嬴政或者秦政、赵政;燕太子丹,齐王建等都是以国为尊称;而有官职的则是以官职开头,比如上将军剪、通武侯贲、内史腾、太仆高,左丞相斯,清河侯旭等,一直有人说秦朝人大部分没有姓氏,只有贵族才有姓,这件事老客是报以很谨慎的怀疑态度,战国后期姓氏已经非常普及,无数亡国的君王和贵族、士族沦为平民甚至奴隶,比如内史腾,官职内史,名腾,历史并没有记载此人的姓氏,但能够位居内史之职,位列九卿,居然会没姓氏绝对是很诡异和荒唐的一件事,还有书写云梦秦简那位喜,一个小吏,因此称为吏喜,但这并不表示他没姓,只是因为身份太过低微考证不出来而已,李斯、刘邦、陈胜吴广这些名人皆都起于寒末,身份也都非常低微,但都有姓氏,可见姓氏在秦朝时期已经非常普遍,只是平时称呼略去了,而且习惯于用尊称来代替姓氏表示礼貌,因此很多并不算出名的人姓氏就无法考证,这个阳城廷历史上是有记录的,只是出生在阳城而已,并不姓阳,当然也可能并不姓汤,某杜撰的!)

魏国灭了之后汤廷便流落来咸阳,经人推荐在匠作少府任一个身份低微的刀笔小吏,平日负责在竹简上记录文字,勉强能够混口饭吃,不过这份工作在去年麻浆纸被大量生产出来之后也失业了,就在他穷的感觉走投无路的时候,恰巧在大街上遇到了耀武扬威一脸春风得意的熟人皇甫缺。

两人原来同属天涯沦落人,一直混迹在咸阳寻找机遇,不过皇甫奇这个人性格比较开朗,也善于寻找机会,因此瞅上了陈旭,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拜入清河侯府,经过一个月的试用期之后,被陈旭委任清河集团总经理,因此天天骑着高头大马坐着马车来往于侯府和正在装修的清河酒店之间,而此时不同往日,除开鲜衣怒马之外,每日经手的钱财哗哗如同流水,身边也是簇拥了一大群帮工和侍卫,而且看见清河侯府的腰牌,大街上巡逻的中尉府禁军都不敢阻拦,因此显得嚣张无比,汤廷失魂落魄的拢着手行走在寒冷大街上,就在他感觉人生凄楚的看不到任何光明的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将他叫住。

第392章 水晶透镜

“喂,这不是汤兄吗?何故如此落魄?”

汤廷本来躲闪着贵人的车队,听见一个的熟悉声音,忍不住抬头,就看到马车上一个趾高气昂满脸得意的家伙正居高临下看着他。

“你……是……皇甫缺……”汤廷脸色呆滞的看着坐在马车上与自己年岁相仿的家伙。

“大胆,竟然敢直呼老爷的名字!”一个跋扈的侯府侍卫呛的一声抽出腰间的大剑。

汤廷往后退了几步脸色难看的拱手说:“月余不见,想不到皇甫兄已经飞黄腾达,不知皇甫兄在何府衙任职?在大街上叫住汤某又有何见教?”

“哈哈~”皇甫缺拍拍身边的座位说:“故意吓唬你的,上来与我同乘,我给你推荐一份工作,保证你以后不再如此落魄凄凉!”

汤廷看看皇甫缺的神情不像是在说谎,加上两人本来也熟识了几年,也知道皇甫缺此人秉性不错,因此也没推辞,爬上马车坐好之后启行,然后一路颠簸来到王侯公卿扎堆的城南区域,最后停在了一栋豪宅门口。

当汤廷看着门楣上清河侯府几个古篆大字的时候,脑海里面就是一片空白,然后等皇甫缺说出自己就是清河侯府上的门客,准备把他推荐给清河侯的时候,从马车上下来的汤廷直接一脚踏空从马车上栽了下来。

而在后府中,陈旭仔细询问了汤廷一些问题之后,就安排他做了科学院光学研究所的管事,不过加上陈旭一起只有两个研究员,还有三个帮工。

但听完陈旭讲述了一些关于各种光学、机械和空气等理论之后,汤廷欣喜若狂的如同找到了知音一般,接下来陈旭再次用冰制作了几块透镜演示了一下透镜的奇特属性,并且在光学研究所专门演示熔炼了一炉砂子铸造了一个半透明的玻璃状物品,汤廷彻底佩服的五体投地,死心塌地的成为了陈旭的科研助手。

但制造玻璃并不像陈旭开始想象的那么容易,在汤廷还没来之前,他也陆续做过几次玻璃,但效果很差,浇筑出来的玻璃全部都是颜色杂乱而且太多气泡,而且他也没太多时间整天研究这些。

三个什么都不懂的帮工去城外采集来数种不同的结晶砂石,有些能够融化,有些不能融化,最后得到的就是一坨颜色浑浊还夹杂着奇怪光泽的凝固体,冷却后如同后世的琉璃一样的东西,除开有一些观赏价值外,卵用都没有。

不过就算是这种在陈旭看来垃圾一样的东西,落在科学院所有人的眼中,那也是堪比宝石的东西,光滑平整而且颜色瑰丽,还带着半透明的质地且又坚硬无比,因此便有人来拿一些废品出去把玩,然后还引得人争相抢购,因为咸阳城的人都听说,科学院研究的东西都带着一股仙气。

因此陈旭也就不让三个帮工研究制作透镜了,平日做一些模具浇筑成各种形状的琉璃,杯子勺子盘子,还有一些簪子手环等装饰品,反正这玩意儿也不值钱,一捧沙子加上一些各种颜色的碎石烧融在一起就行了,除开煤之外成本几乎为零,因此做出来的东西卖的也不贵,根据器形大小一百到五百钱不等,正是因为价格相对瓷器来说便宜,因此光是科学院中的需求就无法满足,许多人没事儿就来光学研究所转转,看看能不能抢购到一件琉璃拿回去好炫耀一番,不过这玩意儿制作虽然容易,但一天下来也做不了几件,陈旭也没打算让帮工做太多,主要就是锻炼三个帮工对于冶炼火候和浇筑技巧的熟练程度,同时也是希望他们能够慢慢找到能够真正做出透明无气泡的玻璃的方法。

不过直到汤廷出现之前,三个帮工的水平依旧停留在制造各种颜色诡异的琉璃器物的状态,但技巧熟练程度提升了几个层次,已经能够熟练制造一些简单模具并且浇筑成型,而且每天生产的琉璃制品也能够卖上千钱,因此光学研究所也成为了整个科学院唯一能够挣钱的单位,三个帮工每天都能够各自分到数十甚至上百钱,这个待遇把科学院其他的帮工甚至工匠都羡慕的流口水。

而被科学院那些手快的人买到的琉璃制品拿出去,很快也受到咸阳民众的追捧,转手就有两倍甚至三倍的利润,导致琉璃器物供不应求,弄的秦始皇还专门安排宫人前来询问了一番,陈旭只好让三个帮工专门铸造了一批造型精致一些的琉璃制品送去皇宫,不过他也告诉皇帝,这些东西不值钱也不具有太大的价值,只能作为观赏,最好不用来喝水或者盛放食物,毕竟琉璃里面含有的各种杂志太多了,估计有毒的金属物质不少。

而汤廷到来之后,陈旭再次启动了透镜的制造,不过近十天下来,汤廷的研发也并未成功,虽然因为精选过砂子和晶体碎料,但在没有严格精选设备的情况下,杂质还是依旧存在,而且气泡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因此浇筑的透镜虽然看起来比以前的琉璃体好了不少,但依旧属于不合格的次品。

汤廷和三个帮工围着煤炉忙活,陈旭无聊的坐在旁边等待,同时把玩着工作台上各种玻璃和琉璃制品,脸色虽然看起来平静,但却也忐忑无比。

一块价值数万金的天然纯净的水晶,如果融化后浇筑出来的透镜不成功……

陈旭脑海中突然冒出这个念头,然后手一抖,一块玻璃制品掉到地上摔成粉碎。

汤廷和三个帮工吓的一个哆嗦都转过来看着陈旭。

“看我干甚,如若这次你做不出来合格的透镜,某一定以毁坏重物罪把你交给卫尉府处置!”陈旭黑着脸吓唬。

“侯爷放心……放心……我一定把合格的透镜做出来……来……”汤廷惊恐的脸都扭曲了,同时后背的冷汗也涔涔而出。

此时他才想起来自己杵烂了侯爷一块拳头大小的纯净水精,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很快半个小时过去,三个帮工不断往炉子里面添煤鼓风,房间的温度也越来越高,汤廷透过炉门上拳头大小一个小孔,看着坩埚里面的水晶碎渣慢慢融化成了通红的液体。

“检查模具,准备出炉浇筑!”汤廷声音严肃的吩咐,三个帮工赶紧将几个用石墨粉制作的透镜模具仔细检查一遍之后小心翼翼的组合在一起,等确认无误之后,汤廷打开炉门,带上厚厚的麻布手套用一个长柄的铁钳将里面烧的通红的坩埚夹了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将里已经融化了的水晶液体慢慢倒入几个小小的模具之中,浇筑完后坩埚里面还剩下一些。

“侯爷,还剩下一点点怎么办?”汤廷苦着脸说,这可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纯净水晶融化形成的,浪费了实在可惜。

“先放炉子里面,效果好的话我还有用!”陈旭此时也紧张的走到了火炉旁边,看着浇筑好的模具摆摆手说。

汤廷把坩埚重新放进炉子里面,把炉门也关上,然后五个人便一起直勾勾的看着模具,等了五六分钟之后,汤廷用工具将模具轻轻撬开,然后就看到几块还带着暗红色的圆形透明玻璃片,边缘有些浇筑形成的毛刺,汤廷用一把小剪刀小心翼翼的将毛刺都修剪平整,而接触冷空气之后,玻璃片上的红色也正在快速褪去。

“快,放到火炉旁边保温!”陈旭一声吩咐,汤廷赶紧小心翼翼的将几块修剪好的玻璃片放到火炉边上的一个凹坑里面,借助煤炉的温度不让玻璃片冷却的太快,这在以前的试验中已经被证实了,冷的太快可能会出现碎裂,虽然并不是每次都要出现,但这是陈旭唯一一块纯净透明的无色水晶,失败了固然还可以重新融化浇筑,但肯定会有杂质和空气掺杂进去,反复几次后就再也不纯净了,这是陈旭不希望看到的,光学玻璃设备,最好一次成功。

放在凹坑中的透镜逐渐冷却,但温度依然很高,陈旭凑近了仔细观察,发现里面几乎看不到一个气泡,和水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依旧纯净剔透。

半个小时之后,四块直径分别是四寸三寸和两寸的透镜摆放在了陈旭的面前,全部都是凸透镜,而且每一块都纯净剔透和后世的水晶玻璃几乎一模一样。

陈旭把四块透镜都拿起来,站在窗户前面仔细观察,最后小心翼翼的放在一块细软的麂皮上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严肃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不容易,太不容易了,这四块透镜可以说价值连城也不为过,别的不说,光是那一坨拳头大小的水晶就价值不菲,想再找到同样的一块非常困难。

四块透镜虽然都一次浇筑成功,但其实因为石墨粉制作的模具并不完全达到严格的光学标准,而且表面也有细微的凹凸,因此浇筑出来的透镜带着一种细微的毛玻璃质感,因此还要进一步经过打磨和抛光处理。

但这比起用水晶原矿磨制成为透镜的工程来说简直节省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工作量。
首节 上一节 382/1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秦吏

下一篇:隋唐之铁血风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