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帝国吃相

帝国吃相 第33节

秦汉时期的人们对于中药材的认识还处于一种比较混乱和模糊的阶段,虽然《黄帝内经》这种古籍早已有之,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也深入人心,已经有先贤汇编了《神农本草经》这种关于食物和药材的著作,但这些东西和偏僻山区的穷困农民却隔的很远,治病基本上还处在跳大神的状态。

而中医药的快速发展一直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出现,才逐渐奠定后世中医和中药在中国的地位,总结出的辨证论治的治病理论成为了后世所有中医必须遵守的法则,中医也才逐渐发挥出巨大的作用,保证了中国的人口繁衍和文明发展,各种药材的药性也开始得到研究和确立,直到明朝时期李时珍编著中医巨著《本草纲目》,中药的药性基本上才完成定格,后来一直延续使用下去,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中药药典。

当然,这些都跟陈旭隔了十万八千里。

他心中还能够记得的中药材不过百十来种,药性也差不多忘记的七七八八,但他自认为可能比镇上的巫医还强那么一丢丢。

至少当初他见过二爷爷看病抓药,也看过二爷爷泡制一些常见的中草药,小时候还很有兴趣的帮过忙,虽然有时候是帮倒忙打翻过好几次药罐子,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记得一些东西。

眼下他上山就是想挖一些常见的药材,试着做一些能够随身携带的药丸和粉剂,一旦遇到蛇虫叮咬,遇到流血受伤,遇到中暑,遇到食物中毒,腹痛拉稀这种情况的时候,能够快速简单的处理一下,免得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无法挽救。

几个小时一晃而过,直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两人才浑身湿透的从山上下来,藤筐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药材,有草有花还有根茎藤叶。

此时房子的屋顶已经盖好了,帮忙的人也都吃完晚饭回家,小院子里只有陈姜氏和杏儿还在不停的张望。

“兄长,你们挖回来的这些是什么?”杏儿用竹筒给两人倒来凉开水之后趴在藤筐上好奇的翻看着问。

“这是药,别扯乱了,等我们吃过晚饭慢慢弄!”

陈旭叮嘱一声后和牛大石两人急不可耐的拿起饭碗开始盛饭,火炉上的瓦罐里面还在咕咕嘟嘟的冒着热气,熬煮的肉汤香气扑鼻,陈姜氏往肉汤里面煮了一些鲜嫩的野菜,两人早已饿的等不及了,用竹勺子舀肉汤泡饭,蹲在地上稀里哗啦的大口吃起来。

“好吃好吃!婶娘做的饭菜真好吃!”牛大石如同一头野猪拱在陶碗里面边吃边哼哼着拍马屁。

“慢点儿吃,这是专门给你们留的,管够!”陈姜氏对这个整天给自家帮忙而且任劳任怨的未来女婿也很喜欢,用筷子给两人不停的捞肥肉和野菜。

这个时代,农村人对美和丑都没太多概念,最主要的是吃得苦能干活儿,牛大石刚好两条都符合,每次陈旭只要开口,不管明不明白基本上都会老老实实的帮忙完成,而且在陈旭看来,这家伙长的也不算差,浓眉大眼,就是脑仁太小,给自己当妹夫有点儿不乐意,他理想中的妹夫应该是项羽那种人。

第42章 一样都没有

吃完饭,又去河里泡了个澡,顺便抱回来一捆菖蒲和一些薄荷,泡上一杯薄荷水,陈旭这才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开始整理挖回来的草药。

其实这满满一大筐也并不全都是草药,其中还有不少其他东西。

首先处理的是菖蒲,菖蒲生长在水沟附近,叶片柔软细长,四五月间中间会长出一根花茎,花蕊膨大成一根褐黄色的棒状,形如蜡烛,因此菖蒲又有个名字叫水蜡烛。

菖蒲主要的药用部位就在这根花棒上,而且四五月间采摘刚好,用的正是里面的花粉,叫做蒲黄,而蒲黄的主要功效就是止血散瘀,内服外敷都可以,是农村最常见的一种止血药物,水渠河沟沼泽河滩池塘几乎随处可见,一般在农村遇到浅表性的损伤流血,从菖蒲棒上揪下一团毛茸茸的花穗按在流血的地方,甚至都不用包扎,几分钟就会止血,如果遇到伤口很深,止血之后还可以把花穗炒熟之后磨成粉后内服,能够加快伤口处的血液凝固,加快止血的过程。

“兄长,你准备用蒲花做枕头吗?可是这太少了!”杏儿蹲在地上看着蒲草说。

“不是,蒲棒可以止血,你去帮我拿个陶盆过来,把这些蒲棒上的毛毛都扯下来放到陶盆里面烘干。”

“大石,你去砍三根老竹子回来,一根粗的两根细的!”

“娘,你去帮我拿个干净的藤筐和几个碗过来,一会儿我要用。”

在陈旭的吩咐下,一家人都开始忙碌起来。

而陈旭也把藤筐里面的其他东西拿出来,几根野生山药,这是无意中发现的,虽然夏天并不是采挖的季节,但既然碰上了,陈旭也忍不住挖了一窝回来,这东西强身补气,对于身体虚弱的人很有好处,而且山药炖排骨也是一道美食,刚好家里还有几大块排骨,对于最近一直惦记后世美食的他来说,简直没有太大的抵抗力。

如果有山西老陈醋的话做一道醋溜山药也绝对是美味,拿着这几根山药,陈旭感觉自己的口水瞬间就流下来了。

三根和鸡蛋差不多粗细的甘草根,在山林里不知道长了多少年,都快和树根差不多了。

“兄长,这不是甘草吗?”杏儿蹲在旁边扯着蒲棒问。

因为上次给二喜治疗中毒,全村人都已经认识甘草了。

“嗯,甘草可以解很多种毒,切片晒干后可以泡水喝,你先帮我拿去用水洗一下!”陈旭把三根甘草递给杏儿。

“娘,你帮我把这些草藤切成小段……”

天色很快渐渐暗了下来,几个人围着火堆借着火光继续弄,而火堆四周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藤筐和陶碗,甚至最后连煮饭的瓦罐都拿出来装了东西,剩下的一些已经没地方放了。

陈旭没办法,只好暂时作罢。

征召的民夫只有两天的时间准备就要去清河镇集合,因此他需要在两天之内把药材处理好,许多应该本来晒干或者晾干的他都只能用烘干烤干的方式处理,至于效果……也只能猜了,至少这些要都是纯正野生许多年的草药,与后世那些人工栽种施肥速成的草药功效完全不能比,哪怕药效流失一些也应该还是有不错的效果。

何况自己做这些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效果到底有多少完全就是未知数,但是出发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那就是悲天悯人的一颗心,希望村里去服役的人都能完整无缺的好好活着回来。

一夜无话。

第二天蒙蒙亮,一家人都早早起床继续处理草药,切片的切片,切段的切段,水煮的水煮,烘干的烘干,磨粉的就用石臼捣成粉。

因为昨天的事,所以村里今天的气氛特别沉闷和压抑。

平日能够听到的大声谈笑和小孩子的嬉闹喧哗全部都消失的无影无踪。

村民见面也只不过点点头低声打个招呼,脸色都很凝重。

吃过早饭,牛大石带着弟弟和牛田氏一起过来帮忙。

忙忙碌碌之中一天时间一晃而过,太阳快下山的时候,陈旭把几种最主要的药材收集在一起,这些经过一天的晾晒、烘干、研磨成粉、炒制之后,已经差不多可以制作成药丸和散剂了。

不过当他拿着一个碗坐下来,看着一排装着各种药材粉末的大竹筒的时候才想起来,尼玛没有粘合剂把这些药粉搓成药丸。

本来他要做的药丸很简单,就是土人丹,主要用来清热解暑,防止天气太热中暑后头痛脑热,因为眼下这几个人去的时候正是最热的夏天,这个问题可能表现的最明显。

所谓土人丹就是药材不齐全的人丹,这是他根据小时候二爷爷的方法拼凑出来的,记得有甘草、陈皮、豆蔻、藿香、肉桂、薄荷、冰片等十多种药材粉末混合后加粘合剂搓成的小药丸,但眼下他只找到了三种,那就是甘草、薄荷和桔梗,于是他又加了一些青蒿、黄姜和黄芩这三种,但这三种他准备加入的量很少,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加进去会不会产生什么相抗的药性,但依稀记得这三种药材也有清热的功效,想来少加一点儿不至于毒死人。

不过万事俱备,却发现少了粘合剂,要把这些药粉搓成药丸用水肯定是不行的。

记得二爷爷当初用了糯米熬煮的浓米汤、玉米粉、蜂蜜,然后放在一起打成糊状,加入药粉之后直接用手搓的,但眼下这三种一样都没有。

糯米就不说了,这个时候中国虽然已经有栽培,不过都在长江中下游的南方,而且产量极低,而大河南同胞从古代到未来两千年以后就只喜欢吃面食,因此南阳地界主要栽种的粮食是小麦。

玉米粉就更没有了,这东西直到明清时间才传入中国。

至于蜂蜜,嗯,他穿越过来之后就没见过,而秦朝似乎还没有养蜂的习惯和职业。
首节 上一节 33/1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秦吏

下一篇:隋唐之铁血风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