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魏霸主

大魏霸主 第827节


只是冉闵太急切了,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加上常时间处理政务,没有时间锻炼身体,这让冉闵的身体掏空了。

当然,这并不是最致命的,冉闵的身体本来就非常强壮,如果没有炸堤水淹三军的事情,冉闵也不会一口气淤积在心中,提不上来。

其实,冉闵的病现在并不致命,只要冉闵从内心里想通了,这口气畅通了,冉闵也可以无药而愈。

当然,现在冉明并不清楚这些。尽管在世人眼中,冉明有神鬼莫测的医术,事实上只有冉明自己清楚,他的所谓医术,恐怕连一个赤脚医生都不如。

不过,冉明并不希望这个时候接受那个位置。

为何?那是因为冉明明白,皇帝其实并不是世人想象中的那样光鲜,也不是像后世人理解的那样,可以无所不能。

皇帝其实是一个非常苦逼的职业,想当一个昏君,那自然可以得过且过,享尽人间欢乐,只是要防备被别人被随时都有拉下来的可能。

可是要想当好皇帝?却非常难。

历史上能作为好皇帝留在史册的能有几人?

除了秦始汉武唐宗宋祖,其他也不过是宋仁宗赵祯,明洪武朱元彰,当然还有一个有心富国强兵,却无力回天的崇祯皇帝。

放眼满清也只有雍正皇帝算是一个好皇帝。当然,冉明的理解可以说是程志的理解不同。

好皇帝其实并非雄才大略,也非需要多才多艺可别说康熙那是无所不能。

首先要对自己要求严格,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一心为国,毫无私心。

还有一点,这是冉明最不愿意接受的,那就是失去自由,永远待在一个宫牢之内。

其实当皇帝,并不是冉明最想的事,冉明最想的是,还是冉闵在位,只要冉闵可以听言纳谏,冉明就可以借冉闵的手,实现自己富国强兵,让魏国崛起的梦想。

目前而言,魏国需要做得还有很多,像国家财政危机,只要让国库充盈,冉明的最高梦想,还是像后世那样,让农民免税。

只要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不再缴纳皇粮,自然也不会出现那种官逼民反,士族门阀也不能再像历史上那样疯狂的兼并土地了。

只要大家都享受免税的待遇,士族肯定也不会再想着把财富都绑在土地上了。

不过,张平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说,金奴把冉闵气得吐血的事情告诉了冉明。冉明也气得目瞪口呆。“太丧心病狂了!”

金奴道:“可不是吗?某可从来没有见过如此没有人性的人!”

冉明想了想,突然有了治愈冉闵心病的办法。

第736章本宫同样也会杀人


第736章本宫同样也会杀人

冉闵此时是哀莫大于心死。

特别是那个自己含辛茹苦,费尽心思培养的接班人,屡次把屠刀举向自己。此时,冉闵是钻进了牛角尖,除非可以让冉闵转变想法,自己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

尽管这个办法,让冉明不想做,可是为了魏国,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不得不做。

冉明知道黄河大堤的火药不是自己的放的。

天眼组建时间太短,而且发展速度过快,无意间吸纳进一些别人的棋子也不是不可能。

况且没有人可以保证绝对的忠诚,所谓的忠诚也是因为背叛的筹码不够。

太子收买自己的天眼成员,把这个脏水泼向自己也不是没有可能。

既然冉智可以把脏水泼向自己,自己何不移祸江东?

这个脏水泼向别人,如晋朝那个太后褚蒜子,或者桓温。

“父皇,儿臣有话要说!”冉明想到这里,突然大声道。

冉闵抬头向冉明示意,冉明大声道:“父皇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

“哦!”冉闵听到这话,一口气差点没有缓来。

冉明接着道:“说句大不敬的话,父皇可曾想过,一旦父皇出了意外,最高兴的人是谁?非是太子,非是明,而是晋朝,而是桓温这个居心叵测的小人!”

张艾和石越都几乎要大叫着阻拦冉明胡言乱语了。

冉闵这是正式废除太子,改立冉明,可是冉明居然到手的皇位,向外推,这样张艾如何不急?

张艾和石越都有一个特点,他们董润和张温都年轻,张温如今不过三十五六岁,而石越也不满四十,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现在正是他们刚刚开始的时候。

一旦冉明继位,他们是从龙功臣,他们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冉明其实冉闵更有攻击性,看看冉明在青州、洛州以及秦、凉的表现知道了。

如果冉明继位,他肯定会北南下,把天下早日统一。

魏国北有北汉国,南有晋朝。

岂会没仗可打,他们武将岂会没有表现的机会?

可是再急,他们也没有办法出面阻拦冉明。

冉明不顾冉闵怒其不争的目光,直接了当的道:“父皇,您想啊,我们大魏准备讨晋统一天下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了。这东晋的褚蒜子也好,桓温也罢,他们早已寝食难安,使用这个计策,既可以让父皇与太子兄长反目成仇,现在太子并无失德之处,自开元以来,太子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不教而诛,无罪而废,父皇何以堵天下悠悠众口?”

冉明看着冉闵露出了深思之色。

又趁热打铁的道:“一旦大魏出现动荡,晋朝可以得到喘息之机。特别是黄河决堤,河洛地区沃土千里会一日变成泽国,这时若晋军突然北伐,父皇想过这个后果吗?”

“他们敢?”冉闵这个时候脸又涌现那种兴奋的潮红,不过冉闵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首节 上一节 827/1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之北洋巨擘

下一篇:唐朝工科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