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第三帝国

我的第三帝国 第454节

似乎,在这一刻开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隆美尔的大军兵进埃及了。

第590章590每个家庭都要有汽车

德国人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足够让他们幸福的理由。他们俨然以世界第一强国的国民自居,以高傲而且有效率的生活方式逐渐适应自己的新生活。

由于大量的德军部队随着越来越远的外围防线被运往东线和北非,德国前期为了快速调动自己部队而兴建的铁路还有公路开始以民用为主。人们开始真正享受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且一下子爱上了这种夸张的生活方式。

从法国购买并且邮寄回国的各种生活用品,让德国人原本紧缩的生活质量开始缓步提高,很多东西不再限量购买,包括面包还有各种粮食在内的物资开始打量发售,这些来自波兰境内的粮食产品缓解了工业给德国农业带来的冲击。

公路宽敞而且平整,从柏林出发都是这样的道路,一直可以连通到慕尼黑和威廉港。从巴黎到柏林的道路正在修葺,最快几个月内就能全面通车。而铁路更是可怕,德国人已经把整个欧洲都连入到了他的铁路网络内,不用换车,就可以从巴黎一口气开到基辅。

大部分法国境内的交通网都已经转为民用了,毕竟军事行动已经结束,这里的一切都回归平静。除了时不时巡逻的士兵之外,没有人能够感受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

柏林,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元首阿卡多的肖像画,这里所有人已经习惯在见面后问候一声“元首万岁”,也已经习惯了快速走在道路上。德国人的失业率已经降低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所有人都有工作要忙碌,很少有闲散人员在马路上晃荡。

为了战争,钢铁厂、工业区、小企业、手工作坊,德国人一点一点生产着前线急缺的物资,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自发加班,以为来自军方的收购合同简直就和雪片一样多。工人们没日没夜的生产,可是无奈却看着越来越厚的订单哀叹自己没有休息时间。

加班提供的收入让德国人富裕起来,原本因为经济崩坏而空空如也的银行,现在却因为人民手里的钱越来越多而发愁。政府贷款扩建柏林市区,让这个原本就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变得更加庞大和宏伟。

“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必须让每一个国民体会到我们工业帝国带来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奥古斯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对台下的记者们开口说道:“所以,在普及了收音机之后,帝国将开始致力于普及汽车这项工作。帝国的每一户家庭都将用上自己的汽车,这是我们对德国人民的承诺。”

“我的上帝啊。”下面的记者都在窃窃私语,德国的汽车虽然生产了不少,但是大部分依旧装备给了无休无止需求装备的国防军军方。至今世界民用汽车保有量还是美国第一,而德国这是在公开挑战美国的工业霸权了。

“总理先生,据我所知,至今为止,一辆福特汽车的售价超过3000帝国马克,使用费用要更高一些,您今天如此向我们保证,我想知道您究竟有什么措施,来完成您说的宏愿?”一名记者举起手来提问。

“首先,通过更新我们的生产技术,以及运用合理的劳动分配原则,我国已经掌握了压缩汽车成本的核心技术。”奥古斯拿着一份来自白岚花集团旗下大众汽车公司送来的报告,很是自豪的开始了背书:“借用了一部分军方技术,大众汽车公司将推出价格在1000帝国马克左右的汽车。这种汽车非常省油,而且维护方便,将成为帝国人民的新代步工具。”

这种帆布顶的前驱汽车,因为使用了大量成熟的技术而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德国士兵特别喜欢这种汽车,在大部分时候这种汽车都可以算是德军的标志。几乎所有装甲部队的照片里,都能找到这种汽车的身影。它伴随德军前进,提供可靠的运输能力。

它为了节约金属,使用了和容克飞机一样的起伏波浪表面设计,这样可以用更薄的金属蒙皮来达到更结实的支撑结构。这种汽车非常轻便,甚至有大力的士兵可以抬起这辆汽车的前缘。如此轻便带来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省油,百公里耗油只有7升,这对于油料并不充裕的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标。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结构强度被大幅度减弱,并且时速也降低到了70公里每小时。发动机和车体都使用指标更低的民用标准,甚至连生产线都和军用型号不太一样。不过这种汽车却有两个不同的外壳设计,一个是德**方桶车的款式,看上去简陋不堪而且没有顶棚——这种设计的汽车唯一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便宜到让人心动。

而另一款设计就是阿卡多亲自画出来的甲壳虫设计,这种车让大众公司有了一款时髦而且新颖的汽车,完全符合上流社会的需要。这种甲壳虫汽车的价格要比桶车昂贵一些,成本都贵在了那个圆滑喜人的外壳上。

成本低廉导致这种汽车如果关上车门升起玻璃,发动机的噪音会让人很郁闷。可是相比较而言,这种汽车的价格实在是太低廉了,让人忍不住去买一辆,作为家庭代步的实用工具。

“在保证了这种汽车的低廉成本之后,我们还将设法提高德国人均收入水平。”奥古斯开口说道:“家家户户有收音机,有牛排吃,家家户户有汽车用。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一个幸福的未来社会,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取得惊人的劳动报酬!”

“今天,我们为了祖国把鲜花除掉,在花园里种上蔬菜,将来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花园里到处都盛开这鲜花!我们的蔬菜供应量从未如此充足过,来自波兰的农场作物已经快要成熟,这些食物即将走上德国人的餐桌。”奥古斯面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他说的话都是事实,德国的经济从未如此好过,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这种汽车计划年产100万辆,我们已经在法国还有比利时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线。等到这种汽车开始生产的时候,德国的汽车将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奥古斯说完这么一句,介绍完了整个大众公司的生产计划,笑着看向提问的记者。

这名记者显然非常满意奥古斯的回答,坐下身子开始记录刚才奥古斯的话,他的同伴把速记本递给他,让他检查看看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另一个记者举手,问了一个相对于简单的问题:“总理先生,请问,这种汽车会外销么?”

奥古斯点头,回答了这位记者的问题:“这位记者,德国的汽车自然会参与出口竞争,我想这种新式汽车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快就能垄断市场,我们不仅仅去美国卖这种汽车,我们的客户还在更广袤的地区。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南美洲人,都会用上这种便宜的汽车。”

阿卡多曾经在一起大德意志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让德国的每一户家庭都拥有收音机,让德国的每一户家庭都在餐桌上次上牛排,让德国的每一户家庭都开上自己的小汽车。

这就是著名的元首经济发展计划。为了这个计划,德国的民用企业同样加班加点,开了一场疯狂的跃进扩张行动。现在看来德国人每家每户用上收音机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可是所有人都吃上牛排这个计划还在进行中。毕竟农作物的生产要比肉食牛的繁殖快上不少,而德国急需解决的是饥饿还有食品质量低下问题,绝不是每家每户吃牛肉这么个诱人的目标。

但是随着占领区逐渐开始恢复生产,德国人餐桌上的食物开始多了起来,比如说土豆和菜叶之类的开始不限量供应,面包也能凭借政府发放的福利票据领取每个月的限额。这对于经历过1930年金融危机的德国人来说,已经算是天堂般的生活了。

记者会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奥古斯被围上来的记者又问了一些问题,甚至包括法国的记者提问关于日本入侵澳大利亚的事件。奥古斯有的回答了,有的选择了回避。带着他的随从人员,离开了精心布置的会议室。

远在狼穴的阿卡多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奥古斯关于德国民用经济振兴的记者会,饶有兴致的从头听到了结尾。等到频道里只有掌声和欢呼声的时候,他闭掉了收音机的开关,笑着回头看走进来没有打扰他的安娜。

“人民拥戴你!阿卡多。”安娜笑着说道:“德国人还从来没有如此热切的拥戴一个领袖过。”

“我让他们更好的生活,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财富。”阿卡多点头,自豪的说道:“所以,德国人民为我欢呼!为我而战!为我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

第591章591苏联的怪兽

7月1o日,苏联腹地,车里雅宾斯克的生产车间里,一辆坦克正缓缓的驶出厂房,这不是一辆t-34型坦克,而是一辆比t-34还要更大,更具有威力的坦克。

“伊万,这是我们最新设计生产的级t-34型坦克,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斯大林号。”工程师得意洋洋的指着那辆坦克开口说道:“这是试验车型,等到量产的时候,它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坦克了。”

“为了对付德军的75毫米口径以及88毫米口径的高威力穿甲弹,我们下了一番功夫。”那工程师指着坦克的火炮炮管说道:“因为冶金工艺的问题,我们无法采用高倍径的设计来达到提高穿甲威力的目的,所以我们只能提高火炮的口径,来完成越德军火炮威力的目标。”

这门火炮改装自6军的122毫米口径加农炮,这个年代成功的反坦克炮似乎都是临时出家的业余火炮,德国人用高射炮客串,苏联人也没用自己的1oo毫米战防炮。联想到德国人用88毫米防空大炮来反坦克的威力,就知道苏联这种火炮有多么可怕,事实上单单讨论火炮的破坏力的话,这种火炮的威力已经过了德国的现役虎式坦克。

迫使苏联方面的设计师们使用如此巨大口径的火炮的主要原因,是至今为止苏联人都没有能到拿到一辆完整的德军虎式坦克。所以苏联人并不知道德国88毫米口径大炮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威力,于是只好尽可能提高火炮威力,来确保下一代坦克可以越德军的虎式坦克。

于是85毫米口径的火炮就不在选择范围之内了,因为按照苏联的冶金工艺水平来推断,依靠85毫米口径火炮来越德国的88毫米大炮是完全不现实的,所以苏联人只好采用更大威力口径的火炮。

在众多的选择中,有三种火炮摆在了苏联设计师面前,分别是1oo毫米口径的火炮,122毫米口径的火炮,还有152毫米口径的火炮。

152毫米口径最先被排除,这种火炮在kv-2型坦克上使用过,战场表现和口碑差到了极点,射太慢而且会影响坦克的炮塔体积,得不偿失。

随后被排除的是1oo毫米口径的火炮,这种大炮虽然预计威力十足,而且可以采用一体装填,射更有保障,而且坦克炮塔体积也可以以进一步压缩,但遗憾的是这种火炮的参考版火炮bs3型战防炮体积实在是太大了,后坐力也让人头痛。

所以斯大林坦克的最终武器选择,确定了122毫米口径的火炮作为这种坦克的选武器,并且在一系列的实验和改装之后,拿出了这么一辆吨位过45吨的级坦克。

可是苏联的坦克技术其实并不是特别成熟,所以这辆is-2型坦克虽然看上去数据喜人,可是依旧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为坦克的重量实在是标严重,所以这种坦克的时实在是不高在良好公路路面上的行驶时都没有过4o千米,越野度甚至在每小时2o千米之下。

而且因为采用的是122毫米加农炮改装的主炮,所以也沿用了这种加农炮的部分设计,其中炮弹仍然使用分装弹药,而且因为内部空间狭小,这些分装弹药在坦克内部的布局简直糟糕透顶。

弹头基本上都放置在炮塔内部,而射装药却都放在地板下面,这对于装填手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装填手必须先把炮弹推进炮膛,然后再弯下腰去打开地板,拿出射装药,直起身来再装填一次,然后闭合炮闩,完成整个装填动作。这样一来,is-2型坦克的战场开火度只有每分钟两,如果不太熟练的话,射甚至可能更低。

但是苏联人用最原始的办法解决了德国人的坦克优势问题:他们在坦克的三个重要性能上进行了取舍,用自己的理解和战场的需要进行了重新排序:他们认为坦克的火力比装甲防护重要,装甲防护比机动能力重要。

“这种坦克什么时候可以量产?”一名将军皱着眉头看着这辆看上去有些粗糙的坦克,敲打着坦克有些歪斜的挡泥板,开口问道:“我说的是达到每一个月量产1oo辆的水平。”

“将军同志。”叫伊万的苏联设计师很沮丧的说道:“原本在基辅的车床还有工人被德国人截住了,这严重影响了我们这里的坦克工厂重建工作,很多工序我们都只能用手工来制作,产量一直无法满足要求。”

“说重点!什么时候能达到每个月1oo辆的产量?”将军皱了皱眉头,冷哼了一声,显然不太满意这个叫伊万的工程师的推辞:“这可是以我们伟大领袖的名字来命名的坦克!如果不能成为改变战场的级武器,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将军同志!我们会加班加点的生产,可是只能维持每一个月十几辆坦克的生产规模,要想大规模的装备部队,至少我们要等5个月后,美国人的机床设备还有相应的原材料到位之后,才能继续提高产量。”伊万赶紧开口说道。
首节 上一节 454/8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一篇:抗日之超级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