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38节

  “谢陛下赐名!”綦毋骏急忙拜下,道。
  用绣春二字其中含义不言而喻,殿中众人也算是明白了。
  王辰将这绣春刀放下,道:“此刀少产,赐绣衣使小旗以上佩刀!”
  “诺!”
  王辰这才将另一柄修长而长柄的宝刀取过,这刀既能单手握,也能双手执柄,将之拔出这修长的刀刃还绽放着寒光。
  不得不佩服这等天公之作竟然如此玄妙,还记得这东西早在明代以前就是皇家御卫专用的腰刀,向前还以为是传说,但是当自己看到这宝刀的时候方才发现连自己都爱不释手了。
  “好一柄宝刀,朕甚是喜欢!唯有皇家方才配得上如此宝刀,当真是玄妙!传令,此刀尽可用作御卫军中,便称御卫刀便是了。”
  “诺!”綦毋骏大喜,急忙拜道。
  其实王辰也是想要给它取一个好名字,或者干脆就用千牛刀,只是忽然发现自己好似并没有设置千牛卫,起这个名字未免太过牵强。
  既然如此,何不让世人来给这刀命名?将来的人想要叫它苗刀也好,细刀也罢,或者长刀也行,这些自己都不管了。
  这两件武器甚是让王辰喜欢,至于雁翎刀反倒让王辰没有先前那般惊喜了。
  送来的这三柄宝刀无疑是武备营用最好材料打造的武器,自然是放入了自己的个人收藏间里了。
  乘着王辰的喜气,但见一个大臣快步出来,向着王辰拜道:“陛下,如今太子殿下被废,但是此乃关乎国本,臣诚谏陛下能够敕封秦王为太子,以此确保国本无失。”
  王辰仔细瞧了瞧那人,正是刚刚成为商部司掌的赵亥。
  按理说这商部的司掌更应该看得懂这个中的问题才是,却没想到他却成了第一个提出这话的人。
  旁边的一干老臣们但凡聪明点的,对于这事儿那可是闭口不谈。
  明哲保身的道理这些老臣比谁都清楚。
  王辰仔细瞧了瞧赵亥,眼神之中有几分失望更有几分戏谑,只是不知道这赵亥能不能体会出来。
  凝视片刻之后,他忽的笑了出来:“朕考虑考虑!”
  说罢,便又道:“你们来可还有什么事儿?”
  公孙彦这才上前,奉上帛书,道:“陛下,大宛的汗血宝马已经送到。”
  “送到了就好,安排倒明州草场便是。”
  “诺!”
  国渊上前拜道:“陛下,如今也即将进入下一年,春耕在即,臣希望陛下能够将多余的兵马调到军屯区扩大耕种范围,另外扩大明州草场的种植蓄养和放牧规模。”
  “这事儿准了,这吃的乃是国本。如今除去各部常备兵马之外,是时候好好歇一歇了。”王辰颔首道。
  “臣再谏,希望陛下能够准许益州赵将军所部的五万南园驻军能够就地屯垦,以这五万军队及太子殿下带去的部分兵马为基本,在益州屯垦?”
  “朕也有此意!”王辰颔首,道:“这事儿准了!”
  “陛下,按照最新入库的数目统计,轲比能、苏不侯二人送来的马匹和牲畜较之以前云州的数目要多出千八百头,现在已经悉数入库。”
  “这事儿好理解,毕竟二人并没有商量着谁给多少,都是给个意思,只要比以前多咱们这一战也就不亏!”
  王辰大喜,又向着沈清道:“孟醒,推寅所部安顿如何了?”
  “按照陛下的意思,则其所部精锐安排进入卫州畜牧。本部大人及贵人取一半扣入长安城。余下尽数迁往明州,周围都是羌人部落,一时间也不敢有什么轻举妄动。”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宣慰使是否已经进驻?”
  “已经进驻!”沈清道。
  “宣慰使进驻,比起什么都要好些。”王辰这才舒了口气,又向公孙彦道:“子明啊,叔仪走了这么久了,你们宣政司为何不推举新的宣慰使司?”
  “启禀陛下,按照陛下的要求已经择优选了八人作为候选人,名单已经交到吏部。吏部择优之后,方才会呈给陛下!”公孙彦抱拳,拜道。
  “嗯!”王辰颔首,道:“这事儿要尽快,明日将候选人悉数带来,朕亲自挑选便是了。”
  “诺!”公孙彦拜道。
  “若是没有什么事儿了就都退下吧!”王辰摆手,示意众人离去。
  “恭送吾皇!”众人拜道。
  从大殿中退出来,还未走多远,便见一个宦官过来叫住了史阿,将他带着向大殿的另一边离去。
  转入后殿之后,这里候着他的正是王辰。
  “陛下!”史阿上前,拜道。
  “行了!”王辰将他扶起来,道:“私下就不用如此了,那事儿动手吧。这个天下只能有一个宣明司,小不小的学着朕玩儿这套,拔掉的时候注意点,别让他嗅到什么味了。朕倒要看看这个臭小子背后到底是谁在给他出谋划策,竟然这样扑腾。”
  “陛下放心,在下定然会做得漂漂亮亮的。”史阿抱拳,道。
  另一边,大理寺。
  “行刺陛下的案子宣明司现在都没有进展,寺卿大人何不请求陛下将之移到咱们大理寺查办?这么重大的案子,要是破获了……”
  “要是破获了只怕咱们上下人头都不保了!”一个男子缓缓站起身来,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道。
  “子真如何这般说?”那人道:“此等大案破获了可是大功!”
  大理寺卿插话道:“你们也别吵,这事儿敢查吗?查了你们敢抓吗?查不起!你以为宣明司上下是干什么的?讲查案你们只怕都还要跟人家学,他们是查不出来吗?怎么一点脑子都没有?”
  “前番陛下狩猎遇刺,转手间就灭了杨党!如今这事儿当着老臣们的面儿发生的,老臣们一个个没有说话,还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难道说这里面是……”那人恍然大悟,这才一拍脑门,道:“怪不得,怪不得,我说怎么宣明司都没有办法,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咱们陛下是难寻的圣主,若不是陛下的意思,那背后的人早就被揪出来了。”
  
第九百零七章 国本之争上
  
  第九百零七章 国本之争上
  听雨阁,已经快要六十的贾诩正端坐在炭火边上,时不时与自己的皇帝攀谈两句。
  自从远征回来,王辰似乎更喜欢与诸位老臣一起叙旧,或许是因为年纪大了,人也变得念旧了些。
  蔡琰将做好的菜肴端上来,放在二人的食案上。
  “文和啊,朕最近对于一件事儿颇为困惑,文和还是要与朕指点迷津才是。”
  “不敢不敢,陛下有事只需吩咐一声,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贾诩道。
  王辰颔首,亲自替他满上了一樽酒,道:“如今太子之位虚席,文和以为诸皇子谁可担任?”
  果真又是这么一个难题,其他老臣的想法贾诩并不知道,但是他心中确实是有自己的看法。将这酒樽放下,面上也是颇为为难。
  “陛下,此乃国本,老臣本不该妄论。奈何陛下问及,老臣便斗胆说说自己的看法。”贾诩苦笑,朝中国本之争看似风平浪静没有什么争斗,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汹涌。
  自己不讨论也不关注这事儿主要是因为并不想要卷入其中,况且朝中支持原太子的和支持秦王的除去那几个明显的,其余的根本就分不清楚,大家都在暗地下做事儿。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打算置身事外不沾染这事儿好好过个晚年,只是没有想到如今皇帝陛下亲自过问,看来这队站不站出了这宫门都不好说话。
  “在下觉得陛下对于太子的废立之事应当是有自己的看法的,而非如袁绍等人那般犹豫不决。”说好的说自己的看法,贾诩却又将球给王辰踢了回去。
  王辰理会了贾诩言外之意,于是将这酒一口饮下,连连笑道:“文和啊文和,当真是惜字如金啊。想想咱们以前还没有这么一片天下的时候,文和的话可比现在多太多了。”
  “陛下见笑了,如今年纪大了,说话也简洁些了,但凡能够说明白就行了。这精力也大不如前了,毕竟我等也并非陛下这样的真龙,到了如今依旧虎虎生风。”贾诩笑道。
  “行了,朕算是看明白了,上了年纪谁都想着明哲保身了。”没想到王辰竟然当着人的面将这话说了出来,贾诩面上也是极为尴尬。
  旁边的蔡琰还想着要插个话也好让二人间少些尴尬,只是王辰却又说话了,但见他伸出手拍了拍贾诩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国内的事儿明哲保身朕不怪你们,国外的事儿可就不许如此了。既然文和今日已经表明了态度,朕希望将来文和能够坚定的站在那一边,而不是如此这般了。”
  “陛下恕罪,贾诩万不敢再如此了。”贾诩心中长长出了口气。
  王辰这才满意道:“行了,文和原以为朕休养十年的计划如何?会不会有些太久了?”
  “陛下何以如此认为?”贾诩道:“如今天下百姓流离失所,唯我关中百姓长久安居乐业。就说前番楚国内乱,不少百姓涌入我关中,百姓才是最为重要的力量。有了更多的百姓,也就有了更多的税收和兵员。如今百姓思安,士卒倦战。臣以为也应当休息休息了,与民休息方是上策。”
  “从远来看,我关中自平乱以来再无战事,四面皆有雄关之险固,这么多年的发展比起其他地方更是要繁华太多。臣以为,值此之时蓄养民力方为上上之策。”
  “有文和这句话,朕心甚安!”王辰心中长长松了口气,最近以来不少官员也一直建议自己兵出雄关,趁势横扫天下。在这摇摆不定的时候,贾诩这段话更恰似一颗定心丸,叫他心中好不轻松。
  又是一番畅饮,三巡之后醉意渐浓,贾诩方才告辞。
  蔡琰为他揉着头:“叫你少喝些,却又这般贪杯。适才与文和说话,为何当面将人家点破?哪有你这么说话的?”
  “你知道什么?文和这人什么都好,有时候就是太过爱惜自己了。总想着明哲保身,虽然这样是极好的,但是若不将他推向昀儿,将来这天下如何长治久安?我可不想某些有心人利用这权逐争斗又让这天下乱起来。”
  说罢,王辰站起身来,道:“行了!前殿去吧,咱们也该选一选新的宣慰使司了。”
  前殿,八人在这殿中候着。
  紫金殿的构造不同,冬日里纵然再冷,只要在几处燃起炭火这殿中便能十分温暖,乃是一个绝佳的避寒去处。
  王辰缓步到了这殿上,殿下八人参拜。
  “三日时间,可都准备好了?”王辰将这八人的个人卷宗一一摊开,问道。
  “启禀陛下,我等已经准备好了。”
  “好!”王辰颔首,这八人可都非是俗人,一个个在这宣慰使的工作上那可是颇有建树,只从能力来说确实很难分辨出谁最为拔尖儿。
  将这帛书放下,王辰也开始了第一道考题。
  根据后世零碎的资料显示,晋国宣慰使从事的工作和考核几乎都是宣传方面,当然后世也有不少质疑,毕竟在哪个生产水平低下的年代,想要做到普及宣传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
  一连串的考题之下,众人之间也分出了胜负,最终拿到宣慰使司的是一个名唤祝嵩的人,此人口舌上的功夫与郦横不相上下。
  有这样的人继续坐镇宣慰使司,这工作也更好开展一些。
  选完人之后,天已将黑。
  从前殿回去的时候,史阿已经在殿外久候了。
  “怎么?事儿办成了吗?”王辰示意史阿随行,一边走一边问道。
  史阿拜道:“启禀陛下,已经办成了。秦王的人并没有如咱们宣明司那般,从擒下的人拷问得知,不少都是秦王府上蓄养的死士。”
  “没看出来这小子年纪轻轻的竟然敢蓄养死士?”王辰没好气的:“行了,这事儿密切关注便是了。朕有预感,若是给他太子之位了,保不齐还要闹出什么风浪来。来春大议,彼时自然一切都见分晓了。绣衣使是朕的暗箭,可不能出任何问题。”
  “陛下放心!”史阿抱拳,道。
  “还有一事儿,这襄阳围城也快接近尾声了,让你的人好好留意,保住蔡瑁张允,确保楚国会将他们送往长安!”
  “诺!”
  
第九百零八章 国本之争中
首节 上一节 53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