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502节

  只叹世间,沧海横流,英雄壮志难酬。
  若得太平年月,共戏人间,岁月尽风流。
  
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武备营
  
  第八百四十二章 新武备营
  长安城,武备营。
  随着晋国保密措施的加强,如今的武备营已非以前。
  高墙将武备营围起来,戍卫这里的乃是豹韬卫,虽然甲胄依旧是御卫军的制式甲胄,但是旗帜已经换了。
  随着队列开进武备营,这营中的管事也纷纷放下手上的事情赶到了这营前的小广场之上,个个山呼拜见。
  王辰从这辒辌车中下来,左右护卫着许褚典韦二人。
  此二人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晋国的武备营,一时间竟有些呆了,这哪里是什么监造的地方?分明便是一座城池!
  那层叠的屋舍之中还能看到工匠们井然有序的忙着,将这一样样早就备好的成品送到每一处大屋之中。
  “走吧,去看看!”
  王辰示意孟真及綦毋骏在前带路,如今武备营可不是太原武备营可比拟的,这里俨然是一座巨型工厂。
  “还记得上次来武备营还是在太原的时候,现在再来这变化是翻天覆地的。要说杨伯言也是个人才,将这武备营设计的井井有条。”
  孟真接话,道:“陛下说的是,以前咱们的武备营还比不上如今甲胄科的一个分部。咱们现在是越来越阔气了,每日生产的甲胄那可多了去了。”
  “速度是提升了,但是也要考虑好质量。”
  “陛下说的是!”孟真笑着在前引着众人入了一间大房之中:“这里只是甲胄科其中的一个大房,陛下可以看看。”
  入了这房中,不仅是许褚典韦,便是王辰也大惊。
  自己一直顾着别的事儿,这武备营也并未常来,算得上是一个甩手掌柜,可是面前的武备营给王辰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大房之中共计有六纵制作队列,每一纵有十个操作间,每个操作间一个制甲师和两个徒弟。而且这操作间不仅空间足够,还彼此之间用齐肩的木板隔开,看起来也是极为舒适。
  一个标准的操作间有工作台一张,挂甲架两幅,还有其他一些从未见过的器械。每一副甲胄的制作都极其认真,尽可能追求精益求精。
  典韦许褚二人从这震惊之中恢复过来,彼此对视了一眼,今日才知道晋国之所以甲坚刀利,先前拍马也赶不上原来秘密都在这大房之中。
  “朕手下各部司唯武备营每年有钱最甚,几乎每一年都要用去国库税收的一成,现在朕还真想看看这钱用得值不值。”
  王辰龙颜大悦,向着二人示意,今日这模样似乎要将这武备营逛个清楚。
  虽然自己的军队名义上是要支付不少饷钱的,但是这么久以来很多事情并没有完全落实,各军都是以征召为主,唯有服役一段时间之后才会领到饷钱,或是战死或是重伤之后才有。
  所以军队并不是很花钱,晋国每年的军费投入之中唯有武备营是最多的。不过,这在王辰的眼中还算不得多。
  从这大房出来,众人又走了一段路,这城中近十栋这样的大房都是如此制甲房,紧紧是有经验的制甲师就有六百人。
  再往里间走,可以看到与众不同的大房十栋,这里制作的甲胄就不再是前面的皮甲了,而是众人身上的铁甲。
  当然,里面生产的甲胄也并非是众人身上的甲胄,而是一些从未见过的甲胄。
  从这成品的一副甲胄来看,像是一个铁塔,士兵裸露在外的只有双手和那一双眼睛,便是脚也用镶了铁的鞋子。而面甲用的是一个怒面的面具,看起来极有威严。
  王辰自然晓得这是什么甲胄,要不了多久,天下就会出现一支令人战栗的可怖重骑兵,至于名字自己尚未想起来。
  从这房中出来,又相继看了不少的匠作坊大小房间,最终还是来到了这府库。
  这里是豹韬卫守卫最为森严的地方,一共六间大库房,用于分别存放各类甲胄武器。
  推开其中一间,里面的库存却让人极为尴尬,除去刚刚摆放进来的铁甲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武器和甲胄。一连看了好几间,都是如此。
  不过这中间的一间,却只陈列了几套甲胄和武器,看来这才是今日的压轴。
  “陛下请!”
  随着孟真等人入了这库房之中,首先揭开布帛的乃是这甲胄。
  “陛下,这是最新做出来的甲胄。”孟真拜伏,请王辰品鉴。
  这甲胄较之以前更显不同,虽然依旧是一副中型的山纹明光铠,但是不少原先难以防护的地方都套上了锁子甲。要说这锁子甲倒也是个好东西,几乎填补了原先甲胄的死角,使得这防御又上了一层。
  而外观上也作出了许多调整,比起以前的甲胄,这一套甲胄更显威武,着色也更能够体现一种森然肃杀。
  “好!”王辰颔首,喜道:“这甲胄设计的极其合朕心意,仲康,你换上试试。”
  “诺!”许褚上前,两个侍卫帮忙将这甲胄取到了一边,开始更换。
  很快,便见许褚将甲胄换好了过来。
  这不是明光,也非是黑光,色泽也并非完全的深黑色,许褚换上之后较之以前更显威风了不少,而那披风也是黑底白龙图,金丝云锦边,与这甲胄气势极为符合。
  “怎么样?”王辰相信孟真设计的甲胄定然不会有差。
  许褚尝试着跳了跳,动了动,方才向着王辰抱拳拜道:“启禀陛下,较之以前的甲胄更轻便了些,也更灵活了些,穿在身上也更舒适了些。”
  “好!”王辰点头,示意许褚起身。
  “就用这甲胄更换御卫的甲胄,只是八卫的甲胄外观一定要好生区分开来,彼时送到宫中由朕圣裁。”
  “诺!”
  “这甲胄是?”王辰又指向另外几副甲胄,问道。
  “这镶铁甲乃是打算秉承陛下用于更换士兵现行甲胄的,如今这镶铁甲比之以前的甲胄防御更好些,重量也差不多。虽说镶了铁,但是咱们制作皮甲的工艺已非以往了。”
  “现在咱们制式甲胄都还没有完全列装,还说什么换甲?这样吧,且把精锐营的甲胄换成这甲胄,精锐营现行的甲胄冲入府库,翻新之后装备各军吧。”
  “诺!”孟真抱拳,拜道。
  “那这个呢?”王辰指着最后一副甲胄,这甲胄的样式与御卫的样式相差不大,只是更显得要精良一些,采用的也是晋国主流的黑色。
  “这是给诸位将军制作的新甲!”
  “嗯!看样子也不错,一会让人试试了再说。”
  “诺!”
  王辰这才示意綦毋骏将这武器的布帛掀开,只见里面躺着的依旧是横刀,只是看这模样造型也有几大的提升,更显美感。
  将之握在手上叫人爱不释手。
  “其他的东西呢?”王辰还是将这横刀放下,自己长久没有提升武器科,这也使得这横刀几乎成为了晋国的标志。
  “在校射场!”
  相较于这里的东西,王辰更期待的是校射场中的东西。
  “甲胄和武器按照这个样式制作,只是这个中细节咱们还得再讨论讨论。不过先去校射场看看那新式的武器再说,如何?”
  “诺!”
  
第八百四十三章 王辰字组
  
  第八百四十三章 王辰字组
  校射场,这里是匠作坊制作弓弩石砲之后校验的射击场地,其一校射的是射程,其二便是破坏力。几乎每日这里都有人在校射,唯有合格的武器才会被送入府库。
  今日,这校射场早早便被豹韬卫围住,里间盛放了好几件东西,用布帛遮住也不知是什么。
  一路过来,王辰一直都在思考一件事儿,那就是关于自己说得保密问题。
  这么大的生产场地想要保密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这甲胄武器制作出来之后都会下发到军队。
  倒也不怕人看到,怕的就是这制作工艺外传。
  前番宋国便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得到了自己好几种甲胄和武器的制作工艺,虽然听他们说制作出来的东西并不能与正统的晋国甲胄武器相比,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事情自己还有几个匠师被对方给带走了。
  “老孟啊,你与朕所以说这甲胄从制作到入库的过程,这中间会经几人的手?每个人会做些什么?”
  “诺!”孟真不知王辰为何突然对这件事儿产生兴趣,但还是道:“就拿士兵的甲胄来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备料,第二个阶段是成型,第三个阶段是上色。由材料部负责甄选准备材料,然后送到制甲房中。当然每日配送的材料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每一个工作间不会超过多少,每日结束之后也会清点剩余的材料,然后……”
  “挑简单的说!”
  “诺!”孟真急忙住口,道:“制甲师制作好甲胄之后便由制甲部送往着色部着色晒甲,最后再由着色部统一放入库房之中。”
  “也就是说甲胄从备料到入库一般会经过三个人的手?”王辰定住脚步,众人也急忙停下。
  “一般来说是的!”
  “好!”王辰颔首,道:“朕记得咱们的甲胄上都会留下制甲师的名字吧?”
  “是的,若是质量不及格会方便追查。不仅会留下制甲师的名字,还有材料及着色的名字。”孟真道。
  “从库房领走甲胄的人也会留下名字,是吧?”
  “是的!”
  “也就是说一副甲胄如果流入民间,想要追查起来也很容易咯?”
  “难!”听到这孟真便知道王辰担心的是什么了,他急忙道:“若是按照甲胄上的名字追查只怕很难,武备营守卫森严,匠人们也不敢擅自带走甲胄。一般流入民间的甲胄,都是由人领走之后才出现的。所以追查起来也只能追查到匠师的名字,而且也根本不清楚是承运司那一支运输队流入的。”
  “好!”
  王辰挑眉,心中大喜。既然知道问题在哪儿,那就好说了。
  看来这保密工作自然也是好做了些。
  “按照咱们大晋律,私贩和私购军队甲胄武器,一般如何量刑?”
  “一律按泄露国家机密论处,严重的夷三族!”
  “取纸笔来!”
  在王辰的授意之下,但见左右的人急忙取来书桌和纸笔,当即便摆放在了这院中。
  御卫士兵们戍卫在这左右,不让人过来。
  王辰示意孟真和綦毋骏过来,提起笔在这纸上纵向写下了地支,又在这每一个地支旁边以乱序的方式写下了天干。
  “你们看,纵向以地支其中的一个开头,旁边再以乱序的方式写下一到十个天干,如此推算的话会产生无数种不同的字组。这样,以后生产的每一副甲胄上必须铭刻上这样的字组,就不用再写上制甲师和其他人的名字了。只需要记录好这一个字组分别是谁在负责。”
  “举个例子,备料是张三,制甲师是李四,上色是王五,字组是丑丁壬。那么这一副甲胄质量上出了问题,只需要翻阅字组的存档便是了。”
首节 上一节 502/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