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149节

  
第二百四十一章 决断南渡
  
  大阳,府衙中堂。
  王辰在这地图上仔细标注着,虽然这地图比不上后世一比一万甚至一比十万的精细地图,但也寻不到其他地图,只能勉强指挥了。
  在大阳已经屯兵三天了,这段时间除去有任务在身的高顺等人,其他的都在这中堂陪着王辰整理信息。
  “报!”一声报令,打破了堂中的安静。
  只见一个绣衣使奉着一份帛书进来,向着王辰拜道:“主公,郭汜军的具体情报送来了。”
  燕回将帛书接过来,示意对方离去。
  他走到王辰身边,将帛书呈给了王辰。
  “这么多粮草?!”
  王辰大惊,也不放下帛书,只是健步走到地图上,大手在洛阳一带比划,顺着洛水往下比划。
  “马上查一下,董卓在陆浑关是否有布防?”
  听到王辰的安排,徐荣便急忙在这帛书之中翻找,最终取出一份帛书,道:“主公,陆浑关除去原五百守军之外,并无增兵记录。”
  “那就是了!”王辰将帛书随意丢到了地图上,面上喜不胜收:“总算是知道这董卓打着什么盘算了!哈哈哈哈.”他示意众将围了过来,大手在这函谷关与陆浑关一划,道:“函谷关,其西据淆函北道,东临洛阳,南北两面皆是无法翻越的崇山峻岭,扼入弘农之险。便是想要从大河绕
  道,也因为大河水流汹涌无法西渡。”
  “但是这不过是淆函北道而已!不知诸位是否发现,函谷关虽然扼淆函北道之险,但其防御面比较广,郭汜那点人不可能完全扼守整个淆函的防御面。”“而南面的陆浑关董卓驻军不过五百,虽然关东二十六万联军不可能尽数从淆函南道而过,但是也可遣一偏师直取陕县。所以,董卓在函谷关屯集了大量的粮草,就是希望
  郭汜能够支撑下去,将联军大部牵制在洛阳。”“由此,其整修原函谷关塞,便是想要扼住我等攻下陕县之后西进的路,迫使我等被压制在弘农到新安一线,再集中大军打通旧函谷新安一线,在此与我军决战!其便是失
  利了,也能够据守旧函谷关,使得我大军不得西进。”
  王辰这一涛涛之论直把众人说的云里雾里,便是徐荣也是颇有几分不解。“主公,从这布防安排上来说,董卓确实做得甚妙。可其也完全没有必要再弘农与我等决战啊,如果联军想要效仿赤眉取淆函南道的话,董卓大可在淆函南道设下伏兵,彼
  时来多少灭多少。况且新函谷有郭汜屯兵,使得联军不可能彻底饶过。”
  徐荣继续道:“所以我以为,董卓或可想故意将联军引入淆函南道。”“伯怀此言差矣!”王辰摆手,道:“董卓何许人也?能布下这大局,我已经对他刮目相看了。如果,他能够想到在淆函南道设下伏兵,他就不是董卓了,也不至于出现今日
  的局势了。”
  “你且看来,且不说董卓能否看到,便是看到了在淆函南道设下伏兵,最多也就灭联军偏师,连联军元气都伤不到。”
  对于董卓能够布下这么一步棋,他颇有些惊讶。但是他可以肯定,董卓绝不会再淆函南道布下伏兵,不是因为董卓智商如何,而是因为董卓根本就想不到!
  其打算无非便是想要利用新函谷一线拖住联军,他真正寄予希望的乃是旧函谷关与华阴。“不过,不管如何,我军应当尽快南渡陕县,以偏师拿下黾池,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淆函南道畅通。便是董卓有伏兵,也能保证联军的偏师能够顺利抵达陕县,彼时无论是
  东进里外夹击新函谷关,还是西进叩旧函谷关,都好说了。”
  王辰心下大定,如果自己没有猜错的话,按照董卓现在的性子,应该会在旧函谷关集结大军,时刻准备与自己在陕县决战!
  “主公,如果是决战的话,或可等各路援军到了再行动也不迟。我等现在人数不足,若是董卓倾尽全力与我等在陕县一战,怕也无法抵挡才是。”徐荣谏道。“不用!”王辰斩钉截铁,道:“现在没有时间了,如果董卓一旦集结大军,或可随时扼守淆函南道,彼时联军想要过来也就晚了。我等唯有先克下陕县,确保淆函南道的畅
  通才是。”
  “况且,决战与否,我也只是猜测罢了。”王辰轻笑,其实在心中因为这么长时间的作战,他对传说中的西凉铁骑已经表现的极为不屑。
  河东,自己屡屡战胜,便是当初从吴山战略撤退,也是因为侧翼被刘虞击溃。如果正面作战,他对自己的三万精锐极为自信。
  毕竟,这都是伴随他从血海里杀出来的三万人,最精锐的三万人!
  这不是轻视,是自信!“报!”一声报令传来,只见一个绣衣使健步入堂:“主公,根据线报董卓有五万人正在赶赴函谷关,还有不少军队正在从关中赶来。陕县一带暂无敌军驻守,董旻大军已经
  撤到弘农据守。”
  “也就是说,董卓在弘农一带集结了八万军队?”王辰看向那绣衣使,问道。
  “正是!”绣衣使道:“只是董旻军队因为连番撤退,已无战意!”
  “下去吧!带上你的人,配合子龙的斥候严密监视南岸,一旦有变立即反馈!”
  “诺!”那绣衣使向着堂外退出。
  王辰面上更是不屑:“区区五万人,也想要与我三万精锐在陕县一战?简直可笑!”
  说罢,他向着周围的将领道:“传我军令,亥时造饭,子夜渡河。”
  “诺!”
  就在王辰紧张部署大军渡河的时候,一支身着大汉衣甲的骑步兵正缓缓进入函谷道。
  这支军队人数不多,约莫只有五万人模样,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
  大军布出整齐的队列,占据着不宽的函谷道,向着前方缓缓前进。
  整支部队都好似处在一种极其压抑的气愤之中,虽然路途烦闷但是却无人说话,一个个鹰目如刀,犀利而杀意浓浓。
  他们身上散发着一阵阵肃杀,伴随着周围树木发起的新芽,踏着这堆积的落叶,披着浓烈腥风向着前方一步步走去。
  好似来自地狱。
  这些人在气势上竟已经超越了当初皇甫嵩都的三万人,便是王辰的三万精锐也难以比拟。
  难道,这就是大汉王朝最后的精锐吗?
  这些人不仅受到过最好的训练,更是参与了大汉最后风雨飘摇的无数战役,战斗经验比这天下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奇怪的是,整个伐董大战一直延续到现在,从未出现过这支部队的身影。
  便是王辰都误以为,这支部队在皇甫嵩的帐下,却没曾想已经被董卓暗中偷梁换柱了吗?看来,这陕县的决战,董卓是打算打出自己最后的底牌了。
  
第二百四十二章 战书西来
  
  当夜。
  披着朦胧的月光,边军渡过了宽阔的大河,踏上这坚实的河岸,所有人方才将提着的心放下。
  虽然中间不少人熟悉水性,但大多是旱鸭子,都不知如何游泳,往日里也不曾坐船。
  王辰由于前世是南方人,对于这水性倒也熟悉,依稀记得上次畅游还是在井陉山。
  月色之下,庞大的军阵快速向着陕县以东。
  远远的,已经能够看到陕县那不高的城墙上燃起的灯火。
  王辰示意大军停下脚步,随着令旗随风猎猎,大军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高顺,陕县守军不过区区数百人,我给你陷阵营十架飞梯,能不能克下陕县?”王辰看向高顺,他相信夜袭陕县,凭借着高顺这一千陷阵完全没有问题。
  “主公放心,只要上了这陕县城头,这陕县就是咱们的了!”高顺声音压得很低,但也能够听到满满的自信。
  “好!我给你时间,现在是子夜中,我等子夜末前进陕县,能不能给我一个满意的答复,就看你自己了。”
  “诺!”高顺抱拳,翻身下马,向着身后的营副简单交代了几句,便见这一千陷阵纷纷下马,扛着十架飞梯向着陕县赶去。
  因为已是半夜,这城上也几乎没了人声。
  显然,前面有了大河的天险,这些人对于隔岸的边军很是放心,根本就没有丝毫畏惧。
  这城上守夜的也就十几个人,还大多围在篝火前,等待着漫长夜晚的过去。
  “娘的,这夜里真是困,那换防的人咋就还没来呢?这说好的俺们上半夜,他们下半夜,咋这夜半都快过了还不来?”
  篝火前的士兵抱怨着。
  “怕不是睡死喽,老三你去看看,别让弟兄们都在这里等着。”
  “嗯!”叫老三的那人起身向着城下离去。
  这老三走后,众人又围在一起捞到着家常。
  没过多久,城垛处一个人头悄悄探了出来,在这左右张望了一下之后方才蹑手蹑脚的翻上城墙,向着众人摸去。
  而这左右一起的,约莫有十人。
  这些人将背上的大盾取下,提着环首刀一步一步逼向对方。
  城垛处,还不断涌上人来,只是这些人就像是猫一般,竟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什么人!”
  下城的石阶处,老三去而复返,指着众人惊恐大喝,只是那表情完全凝固了。
  一柄短剑不知从何而来,赫然插在他的胸膛上,鲜血迅速侵染了大片衣物,再无了生气。
  “敌袭!敌袭!”
  一个士兵伸手扶住了这倒下的身子,向着身后大喝,只见约莫十五个人快速冲石梯口冲出。
  而那围在篝火前的十几人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暴起的陷阵斩杀干净。
  “夺下城门,接应兄弟们进来!”
  高顺将手上的马槊抛出,直将一个士兵的头插了个对穿,拔出腰间的横刀,盾牌向前率先冲向石梯。
  这十几人哪里是陷阵的对手?只是一合,便被嗜血的陷阵就地格杀。
  而那城中的人还未来得及反应,登上城楼的陷阵便已经从两面石梯快步下来,与这守卫城门的十余人厮杀在了一起。
  “轰塌!”
  一声沉闷的巨响,只见那宛若铁石的两扇铁门轰然打开。
  那门外早早候着的陷阵再按耐不住手上的长刀,纷纷杀将了进来。
  这区区数百人,哪里是一千陷阵的对手?
  整座陕县,不到片刻便已经沦入了边军的手上。
  随着大军开进陕县,大量的军用物资源源不断输入,陕县俨然成为了王辰在弘农的第一个根据地。
  “陕县!”城门前,王辰面上越发的高兴,此番切断了陕县无异于切断了董卓军东西的联系。“听说当初周召二公以陕陌为界,分陕而治。没想到,今日能够再看到这陕县。”王辰连连大笑,全然不知故秦函谷关方向一支精锐的军队正在集结,时刻准备与王辰在这
  陕县的小原上展开决战。
  只是,不知道王辰敢不敢应战。
  “公山!”王辰引着刘岱入了城。
  “将军!”刘岱对于王辰也越发的尊敬了,不得不佩服自己当初的决定了。
首节 上一节 149/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