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三国之最强帝国系统 第138节

  等陈宫落座之后,王辰方才问道:“公台适才劝我早早用兵?只因刚刚不是说话的时机,这才请公台过来解惑。”陈宫向着王辰抱拳,道:“将军,现下大司马等人已经分兵东去,董卓在闻喜一带的部署已经彻底呈现在了将军眼前。往前,因为有大司马等人为他挡在将军前面,董卓得
  以从容部署,将集中在闻喜的部队基本上拆分了出去,驻守在各大要隘。”
  “将军若是再等董卓调兵,彼时只怕难以南下,扫荡河东了!”“嗯!”王辰点头,道:“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不过我以为现下董卓将防御方向主要集中在了吴山、函谷、华阴三线。其一,洛阳不保则可据守函谷以挡联军西进。其二
  ,吴山可阻我军南下,攻入弘农。其三,便是丢掉了前面两条防线,也可依靠华阴新修的关隘,挡住我等攻入三辅!”
  “正是如此!”陈宫道:“董卓如今大逆不道,挟持刀兵强迫天子西迁。若是将军能够在联军攻入洛阳之际,克下吴山,则函谷可破!”
  “破了吴山又如何?”
  王辰叹气,道:“现如今大河暗冰不绝,吴山一带河水激流,想要渡河只怕极难。”“将军!”陈宫又道:“将军可曾想过?现如今联军虽然从三面进攻洛阳,但却收效甚微。董贼挟持天子西迁之后,更是在洛阳一带放开手脚厮杀,使得联军难以更进一步。
  ”“若是长久下去,只怕联军斗志颓靡,反会为董贼所破。在下以为,现如今唯有将军能够打开这僵持之局面,扫荡河东其一威逼董卓弘农一线,迫使其考虑放弃函谷以东,
  减轻联军压力。其二,河东的大胜能够鼓舞联军斗志,彼时董贼撤军之后,大军一举而下,挟裹威势在洛阳会师,再图西进,必能攻克函谷!”
  果真是陈宫啊,用的计谋多从战略角度考虑。就好似原本轨迹中建议吕布出城据守一般,其所用心非在眼下战局交锋啊!
  诚如此,陈宫若是真的按照陈宫的计谋来,彼时自己势必会被挡在蒲坂或者吴山。无论自己被挡在那里,董卓的大军都势必会集中在那一带。
  陈宫这计谋还有第三条,只是这人却并未说出来罢了。这第三,就是让关东联军看到自己被挡在吴山或者蒲坂与董卓相持不下,让他们以为西进有利可图而且会极为轻松,而非是来支援或是陪衬。如此,各路大军自然会欣然
  入关,而非是撤军或是观望!虽然不喜欢被人利用的感觉,毕竟陈宫大可与自己明说,他选择沉默,或许也有另一番打算。不过,貌似自己也没有有什么拒绝的理由。如果关东联军撤军,对于自己而
  言多少还是有影响的。“行!”王辰点头,赞成了陈宫的计策,道:“如此,明日一早,我三军开拔!”
  
第二百二十五章 子明定计
  
  送走了陈宫,王辰唤来了公孙彦。
  将陈宫适才的计谋与公孙彦说了一遍,谁知道却把公孙彦惊得大呼要杀了陈宫。
  “主公,这个陈宫心怀不轨,就算不杀也不能从了他的计策!”公孙彦气愤不已,连连向着王辰抱拳谏道。
  对于陈宫的计策王辰也是明白,只是没有公孙彦这般反应罢了。“子明不要过激了,我以为陈宫的计策并非不可行。毕竟我等现在也要考虑南下的问题,要是能够攻入三辅,与我等也有极大利益。”王辰道:“就算再不济,等彼时我等私
  自与董卓议和便是了,没了我等牵制董卓大军,诸家联军必然一哄而散。”“主公,哪里这般容易啊!”公孙彦道:“这陈宫定下的谋略,所向乃是诛灭董卓而非是为主公图利啊!试想一下,彼时攻入三辅斩杀董卓在即,可主公却突然撤军,岂不为
  天下人所不齿?届时,功败垂成,主公便成了千古罪人了!”“可若继续西进,主公势必会被挡在河东。便是里外夹击,克下了吴山,可主公彼时能做什么?也只能与关东诸军西进华阴!彼时,尔等必推一盟主掣肘主公,其人声望官
  衔必在主公之上,非刘虞不可!”
  “若入了盟,主公岂有不听号令之理?”
  公孙彦这一席话直把王辰说的通透,他在帐中来回踱步,道:“差点便着了陈宫道了,还好有子明给我点明个中要害!”
  王辰看向公孙彦,问道:“可有何解?”
  公孙彦问道:“主公是想要西进以图王霸之业?还是如何?”
  “自然是西进了!”王辰斩钉截铁,道:“若不为了西进掌控朝廷,我何至于倾力南下,与董卓相逐于此?”公孙彦走到这地图前,打量了一下司隶方才道:“主公,虽然董卓在洛阳各关屯集重兵,意图阻挡联军西进,但也只能阻挡一时罢了。陈宫也是利用这河东的局势,将董卓
  的注意力过多集中在防御主公上。以此,从各方面援手关东联军罢了。”“若要破此局,有上中下三策!”公孙彦道:“下策,集结兵力南下吴山,由砥柱渡过大河,直扑黾池,不西进,主东进夹攻函谷关!中策,集结所有军力,进攻吴山,再以
  偏师东渡左冯翊,袭取长安!”
  公孙彦并未继续将话说完,只是解释这二策来:“下策,若是主公大军已经过了吴山,攻下黾池,向函谷关东进。诸军无利可图,而主公此举无疑警告,诸军必然歇兵。便是不歇,各军联合起来,主公有十余万大军在此
  ,谁敢不遵?便是他刘虞下令,主公大可不遵,又或者阳奉阴违。只要大军在手,又有了克关之功,想要他们不再西进有的是办法。”“中策,若是主公偏师得利,这关东诸侯再攻函谷只怕也有些犹豫。毕竟此时再西进,已无利可图。大可在关外观望时局,看看主公与董卓角逐。若是主公兵败,则董卓元
  气大伤,其众便可趁势西进。”
  “上策呢?”王辰看向公孙彦,问道:“且说说这上策是什么?”
  “上策嘛!”公孙彦考虑一下,忽然卖起了关子来:“不说也罢,不说也罢!”
  “嘿子明,你跟了我这这么多年,什么时候学会卖关子了?”王辰佯作不悦,瞥了他几眼,道。
  “正是因为跟随主公多年,这上策才不敢说嘛!”公孙彦笑道。
  “说!我赦你无罪!”王辰道。
  “那我可真说了啊?”公孙彦道。
  “说!我听着。”“这上策嘛,便是主公顺了陈宫的计策,火速南下,扫荡河东。”公孙彦说道:“彼时,在盐池,主公再将精锐分出顺着大山西进,攻略蒲坂。同时集中手上所有军队,进攻
  吴山,务必大败!”
  “大败?”王辰诧异的打量面前的公孙彦,想想自己就没有吃过败仗,现在叫自己大败?这真的有些难以接受。
  “是的!此便是上策!”公孙彦道:“陈宫之所以献此策,其一是也因为主公久负盛名,百战百胜。其二,主公以身作则,治军严谨,旗下士卒战力强悍!”
  “可”“主公,胜败乃兵家常事。且那吴山险隘非凡,主公便是败了,也说得过去。彼时,若主公在吴山战败,回军安邑。关东诸军便是已经会师,只怕也不愿西进函谷。那时候
  ,陈宫之计自破。”公孙彦道。
  “可”“主公!”公孙彦又谏道:“主公既然已经让二将军将各路军队带回,此番又改令南调,便是朝令夕改,主公身为主将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况且,主公完全没有必要将所拥
  有家当押在别人身上,更何况这完全是费力不讨好的战斗。”
  “为今之计,董卓在西面活着,对于主公而言是最好的。”“我以为,关东诸军入了长安,或许比董卓活着更好!”王辰思忖,道:“你看,关东诸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一个个勾心斗角。只是入了关西,说不定便又是一场厮杀罢了
  。不过云长那边,你发布命令了吗?”
  “还未曾发令调其南下!”
  “如此,便不要发了。你说得对,咱们不能把全部身家押在别人身上,此番南下有这三万人便足够了。”
  “诺!”
  王辰思忖一会,道:“何须大败?我自提领兵马扫荡吴山,随着去往关西!彼时攻下长安,我等内有三万精锐,外有七万外援,便是在这三辅厮杀,也可立于不败之地。”“主公,在下只是希望主公能够考虑一下。彼时主公一家独大,其他的人想要保住这口中的吃食,必然会抱团与主公为敌。”公孙彦难得没有再谏,要是按照王辰的性格必
  然会再三谏议。
  王辰也是诧异,原以为公孙彦会再谏,却未曾想对方并未在那个话题上多做纠缠。不过既然公孙彦同意了自己的打算,那么这事儿倒也好说了。“嗯!彼时再说便是了,攻入三辅之后,要如何打便是那时候的事儿了。”王辰说完,向公孙彦道:“你且传令下去,让大伙儿准备准备,明日出征。此战,势必一举南下,
  拿下吴山!”“诺!”
  
第二百二十六章 兵临闻喜
  
  天刚蒙蒙亮,边军校场,三万铁骑已经集结完毕。
  这些士兵白衣素缟,一个个缄默肃杀,等候着将军的命令。
  极致此时,刘岱的军队方才姗姗来迟。
  便是在这校场中集结,也并无十分精神,队列散乱,比起边军精锐简直就是临时拼凑的老百姓与正规军的区别。
  “将军!”刘岱虽然姗姗来迟,但却并无歉意。
  王辰也懒得去追究他,向他略微点头,示意其站到一边。
  “子龙!”
  “末将在!”赵云催马出列,向着点将台上的王辰抱拳,道。
  “命你率兵三千为前锋,携十日干粮,立即动身!”
  “诺!”赵云领命,当即策马离去,从这校场之中点齐三千人直奔营门而去。
  “公明!”
  “末将在!”徐晃催马出列,向王辰抱拳,道。
  “命你领七千兵马在后,押送粮草物资,不得有误!”
  “诺!”徐晃向着王辰抱拳,策马离去。
  王辰这才向刘岱问道:“公山帐下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
  刘岱自然不敢与王辰比富,当下便抱拳道:“某帐下骑兵一千,步兵九千!”
  王辰又问道:“此番南下,多有恶战。我军大多骑兵,并无步兵。彼时摧城拔寨,还得多指望公山了。”
  “公振放心便是!”刘岱信誓旦旦,道:“彼时自当效死命!”
  “出发!”
  王辰心下大定,并非是他没有攻城的兵卒,若是没有他也不会在这董池陂大营里打造攻城器械了。
  他手上的兵,骑上马是骑兵,下了马便是步兵!何惧无人可用?
  当下,这四万大军浩浩荡荡出了大营,杀向闻喜。
  闻喜,这里是董卓抵挡王辰的第一道阵线。
  少了刘虞等人的屏障,这闻喜已经彻底裸露在了王辰眼前,只需向前摧城便可。
  闻喜,北倚大山,南面也是一片连绵不断的矮山。城处于一个葫芦口的位置,过了闻喜便可长驱直入,直逼安邑,路上再无险阻。
  虽闻喜的地势算不得十分险要,但此时更像是安邑的大门,王辰只要打开了这里铁骑便能够焚烧整个河东平原。
  由于其两面临山,倒也无端的扼住了王辰南下的脚步。
  董卓也看到了闻喜的重要,故而在此屯兵八千,乃是除去吴山之外整个河东屯兵最多的地方。
  而董卓安排在这里镇守的,不是别人,正是这闻喜的名人望族,裴氏裴茂!
  不得不说董卓是难得英明了一次,裴茂作为闻喜本地望族,又是朝廷尚书令。虽然不屑与董卓为伍,但是皇命难为,不得不挑起闻喜阻挡王辰的重任。
  也因为裴茂的参与,这闻喜的驻军哪里只是八千人?加上裴家的宗族子弟私兵,只怕已经上万。
  城下,王辰大军勒马,看着早已严阵以待的闻喜城墙,王辰也有些愁苦了。
  “守城的是谁?”王辰看向身边的赵云,问道。
  “裴茂!”
  “裴巨光?”王辰暗忖,这裴家乃是闻喜望族,若是能够劝降那是极好,用兵反而是下策。
  “燕回,随我过去会一会这裴茂。”
  “诺!”燕回从身后的亲卫手上接过使节节仗,随着王辰二骑赶赴闻喜城前。
  到了城下,王辰可以清楚看到城上忙碌的身影,显然裴茂已经决定与自己在闻喜决战了。
  “嘚,城上的人听着,请裴尚书城前相见!”燕回扯着嗓子向着城上呐喊,其本身嗓门极大。
  城上立时便有人探出头来,打量了一下城下二人:“鬼嚎甚呢?不开眼的家伙,一会放箭射死你。”
首节 上一节 138/6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领主

下一篇:兵魂回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