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领导

领导 第1133节


孟秋兰恼怒已极,脱口而出:“我是县委书记,真出了事,我负一切责任,和你无关。”

话刚出口。她心里暗暗吃惊不已,不知道这是怎么了,火气怎么会这么大?

王学平冲着孟秋兰点了点头,一言语不发地起身离开了孟秋兰的办、公室。

双脚刚刚离开孟秋兰的办公室,王学平的脸上忽然露出了一丝笑意,探手摸进了包里,轻轻地关到了一直保持录音状态的那部录音机。

第242章 周密部署

一到办公室,王学平古即操权电话,给周这下世了马久凶指令。

周达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县长,这是县委的决定?”他明里说的是县委,其实指的就是孟秋兰的态度。

按照官场上通行的逻辑,只有县委书记才能够代表县委,即使县长也不够这个资格。

“嗯!”王学平不置可否地哼哼了一声,周达误以为孟秋兰真的表态了,他马上表态说,“坚决完成转移安置群众的任务,这种节骨眼上,谁敢不听话,一撤到底!”话里话外显得杀气腾腾,毫无保留地显示出了集权的霸气。

王学平撂下电话,心想,也只有在天朝,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才有这种一等九鼎的气势。

集中力量办大事,既是优势,又是缺点,最主要是牵扯到领导人的个人素质问题。

领导人的意识不到位,又手握独一无二的重权,一旦决策失误,必将祸及众多无辜的群众。

李官乡的情况,王学平还是比较熟悉的,这么多人恐怕很难安置到位,难免会出现露宿街头的情况。

泥石流一旦真的变成了现实,短时间内,数万人将无家可归,住宿、吃饭等安置工作将变得异常的沉重。

这种时候。人民子弟兵的重要性,就摆在了王学平的面前。他心里明白,要让孟秋兰打报告向军方求援,暂时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主持县政府工作的孙泉是个老油条,即使向他汇报,也根本不可能主动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

县里的两位党政领导都靠不住,王学平想到了军方的张文天。

“张兄,有件事情需要你的大力帮助。我县的李官乡,很可能遭到泥石流的突然袭击,请求人民子弟兵的支援。”王学平拨通电话之后,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本意。

张文天非常惊讶,诧异地问道:“学平老弟,你没急昏了头吧?调动部队可不是一件小事,连以上的规模就必须经过中央军委的批准。再说了,按照程序,必须由县里打正式的报告上来,再由省政府和省军区协调,省军区还要上报给军区,军区再向中央军委汇报,太复杂了!”

王学平知道张文天误会了,赶紧解释说:“张兄,我只想要两千顶军用帐篷,不需要调动部队。”

“哦,是这样啊!”张文天听懂了王学平的要求,笑道,“如果只要军用帐篷。那你还真是找对了人,你老弟不是一般的聪明呐!”

王学平微微一笑,张文天是现任的省军区后勤部的副部长,职权范围正好涵盖了军需物资的管理工作。

“张兄,等过了危机,老县城旅游区开发公司,肯定会捐一笔款子给咱们的人民子弟兵,搞好拥军工作,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嘛!”王学平这句话,彻底地打消了张文天仅存的疑虑。

“嗯,老弟,你赶紧发个传真过来,记得要盖上县里的大印。有了这玩意,我才好去找上级领导做工作。

张文天很愿意帮王学平这个忙,而且,他希望王学平欠他的人情越多越好。

此前,王学平顺利地把疗养院和干休所的事情,帮张文天摆平了。这个人情,张文天一直记在心头,总想找机会翻盘。现在,机会来了,他如果不牢牢地抓在手中,那才是大傻瓜!

“张兄,县政府办的公章可以么?我们这里暂时还没有县长。”王学平故意打了个马虎眼。

张文天干咳了两奂,笑问道:“你的难处我理解,我嘛,有个习惯,帮人帮到底,只要有个公章就行了。”他的里颇有些底气,以张家在军方的势力,就算是定南军区的司令员也要给三分薄面,就更别说手无军权的省军区领导了。

听了张文天的回复,王学平心里不禁松了口气。为了遏制王学平在县政府里的影响力,在孟秋兰的主导之下,县政府的公章已经被转移到了县委办掌握之中。

也就是说。没有孟秋兰点头,包括孙泉在内,要想使用县政府的大印,不过是幻想罢了。

“张兄,真是太感谢了,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王学平在电话里客气地道谢。

张文天哈哈一笑:小事一桩,你就别放在心上了。”只要王学平领情,不怕他不用心地把疗养院的事情办好,类似这种拨付军用帐篷的事情,对于张文天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罢了。

“张兄,要是确定下来了,拜托尽快将帐篷发过来。”王学平有意地追问了一句。

“我这就向领导汇报,如果快的话,今天中午就可以启运了。咱们省军区的汽车团的运输能力也不是吃素叮。张文天满口答应了下来。了几句闲话之后,王学平挂断了电话,紧接着,又拨通了郝刚的大哥大,下达了紧急的指令:“郝刚,你马上安排人手和运输的车辆。把上次从省军区送来的几千顶帐篷立即送到李官乡政府。”

上次,老县城风景区旅游人数大爆炸的时候,王学平也是找省军区要来了几千顶军用帐篷。随着风景区建设力度的加强,这些军用帐蓬逐渐退出了一线接待市场。

因为是王学平亲自下达的紧急指示,郝刚不敢怠慢,他放下电话之后,就赶紧组织人手和车辆,安排转运的工作。

靠在皮转椅上,王学平吸了支烟,尽量保持心态方面的平和。根据他的盘算,大约五千多顶军用帐篷,在短期内应该可以安置下李官乡受灾的村民了。

当然了,帐篷的提前准备,仅仅是一个方面的问题。转移接近三万的群众,绝非易事。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必须做到前头,否则,只要出现一点点问题,就很耳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王学平想定之后,打电话找到了林洛施,安排她立即安排驻扎在市里的员工,紧急收购方便面、面包、饼干、饮料、矿泉水,越多越好。不计成本。

与此同时,林洛施还需要马上和各个银行联系,提取至少大量的现金,以备不时之需。

这个时代的农民,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因为长年守在田间地头,目光相对后世来说,比较短浅。

农阶级的特性就是,只看眼前的利益。安排这么多人转移出村,不仅仅要考虑村民们的生命安全,更耍拿出一部分利益出来。

按照王学平的计划,仿造后世房屋拆迁的办法,按照撤离村子的顺序,谁先走,前一百名,可以领取比元的补偿费,排序约后,领钱越少。

并且,针对思想比较僵化的老农民,王学平打算采取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完成撤离工作。

凡是子女劝说父母及长辈,及时离开村子的,一律给予三百元的奖励。

在当时,南云县的农村,人均年收入不过八百元而已,王学平释放出这么大的利益,相信必定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做完了紧急安排之后,王学平叫上一直跟得很近的县府办副主任何子江,驱车赶赴县财政局。

听说王学平的小车进了大院,赵洪杨赶紧领着办公室主任下楼迎接。

下车后,王学平迈开脚步就往办公大楼里面走。沿途遇上的县财政局的干部们,纷纷停小脚步,恭敬地唤道:“王县长好。”

王学平一边走,一边微微膛首向众人示意,里面遇见从楼上下来的赵洪杨。
首节 上一节 1133/19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官运红途

下一篇:沧海浮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