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鬼话悬疑 > 黄河镇妖司

黄河镇妖司 第33节

如果我是周武王,我肯定会把陵墓选址在九龙汲水的风水龙眼里面。
所以,我们只需要前往这个‘龙眼’之处,就有很大概率找到周武王墓!”
我一脸仰慕的看着老爷子,以前我一直以为老爷子就是个乡下农夫,现在才知道,老爷子博学多识,简直堪比一本百科全书,我所掌握的知识,连老爷子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邙山之上一片翠绿,生机勃勃。
我和老爷子在林间小道上穿行,阳光透过斑驳的枝桠落下来,洒落一地的碎金。
山间泉水淙淙流淌,鸟叫声不绝于耳,时常能够看见呆萌的松鼠从树洞里探出脑袋,还能看见獐子等小动物在山溪边喝水,怡然自得,呈现出一幅原始质朴的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山风徐徐,连空气都是香甜的味道。
路途寂寥,老爷子又跟我讲起邙山的历史故事。
历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战役,邙山之战。
邙山之战,是南北朝时期西魏柱国大将军宇文泰对东魏发动的战役。
公元543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
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而更深入的原因,则是由于高欢的儿子高澄贪色引发。
高澄十四时就因与其父的宠妾郑氏有不正当关系,差点被高欢杀掉,经司马子如从中周旋,杀掉首告的奴婢灭口,父子才重新和好。
后来,高澄又看高仲密美丽的妻子李氏,一见面就扑上去乱扯衣带想要非礼。李氏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仲密哭诉。恰值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惊惧气恼之下,一到任上就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随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率诸军接应高仲密,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 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数日不战。宇文泰尽留辎重,趁夜登邙山想突袭高欢。侦察骑兵火速通知高欢,说西魏军只携兵械士粮而来,已距高欢四十里。殊不知此招正中高欢下怀,遂下令分兵摆阵待敌。 邙山之战,最后以西魏大败而告终,西魏损失督将四百余人,军士被俘斩六万人。宇文泰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六军损失殆尽。

第62章 孤坟魅影(上)
第62章 孤坟魅影(上)
爬上一座山峰,已是日暮时分。
老爷子说今晚就在这里歇脚,让我停下来安营扎寨。
说是安营扎寨,其实有些夸张了,因为我们就爷孙俩人,没有那么大的阵仗,撑起一顶简易帐篷,点上一堆篝火,也就完事了。
我这边刚生好火,老爷子便从山溪里摸回两尾鱼。
鱼已经打理好了,支起一口小铁锅,放入山泉煮沸,鱼骨剔下来,加把野菜,丢进锅里熬汤,然后把鱼肉用削尖的树枝串上,架在火上翻烤。
鱼肉很快便烤熟了,散发着阵阵肉香,加入野菜炖出来的鱼骨汤,也非常鲜美。
老爷子摸出随身携带的酒壶,我们爷孙俩坐在篝火边,吃着香喷喷的烤鱼,颇有野游的趣味。
夜幕笼罩大地,洛阳城里的万家灯火亮了起来。
站在山峰上面,远眺洛阳古城,但见灯火璀璨,宛如天上繁星。
高大的城廓,恢弘的古时宫阙,庄严的佛塔,让人心旷神怡。
老爷子摸出旱烟杆,指着邙山脚下的洛阳城,吐着烟圈说:“洛阳有八景,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洛浦秋风、天津晓月、平泉朝游、邙山晚眺、铜驼暮雨!阿九,你现在所看见的,便是八景之一‘邙山晚眺’!”
我看着山下灯火阑珊的洛阳城,心潮起伏。
如果在千年以前,古老的洛阳城亮起万家灯火,映照着恢弘的城墙,林立的佛塔,那时候的“邙山远眺”,应该更美吧!
我和老爷子欣赏了半天美景,这才恋恋不舍的回到帐篷里。
第一次在这荒郊野岭的地方睡觉,我还有些睡不着,缠着老爷子给我讲故事,老爷子抽着旱烟,跟我讲起有关于邙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昆仑山上住着一位老道和他的两个小弟子,他们整天在一个仙洞里修行。
一天,老道对两个弟子说:“我要去天外一个朋友那里作客,这口大锅里煮的是从东海抓来的一条蟒,锅下面要不时架上柴禾烧,锅内要不时地加水,千万记住!”说完骑鹤而去。 这样,
两弟子很听话,天天给锅下架柴,锅内加水。
一晃几百年过去了,师父还没有回来,两个小弟子有点急了。
一天,一个对另一个说:“师父不知还要多久才回来,我俩何不下山一玩呢?”
另一个也早有此意。于是,俩人把火生得旺旺的,锅里添满了水就下山去了。
一路上他们玩得开心,但总放心不下师父交待的事,于是就在一家酒店买了些酒肉匆忙赶回。
可是,等他们回去以后,发现柴火早已经熄灭了,水也被锅里的黄蟒喝干了,只见那一条黄蟒正向东海方向逃去,所走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黄水道。
他俩慌忙沿着黄水道追去,黄蟒发现了他们,急忙改道向北面奔去,他俩赶忙抄近路去拦截,黄蟒乱拐一阵,又向东海奔去了。
这条黄蟒拐弯留下的水道,就是今天的九曲黄河。
再说师父回到仙洞,一看锅底火已熄灭多时,锅里黄蟒不在了,连叫小弟子也不应声,什么都明白了。
他大叫道:“两个小畜牲放走了孽蟒,使它又要祸害人间了!”,立即骑鹤追去。
两个小弟子追到天黑,眼看着黄蟒逃进东海,正想休息,老师父骑鹤赶到,大喝一声:“畜牲!你俩使黄蟒给人间留下了灾害,那你俩就永远守住这水道吧!”
说完,两个小弟子便变成了两座山,永远守在这水道的两边,人们就把这条黄蟒留下的黄水道叫黄河,把两个小弟子变成的山叫追蟒山。
后来,黄河岸边的人们觉得追蟒山不好听,就改叫邙山,一直沿用到现在。
讲完这个邙山的传说,老爷子磕灭旱烟杆,伸了个懒腰,和衣躺下,老爷子说:“时间不早了,早点休息,明儿起来还得赶路!”
我点点头,在帐篷另一边躺下,耳畔听得虫鸣蛙叫,不知不觉进入梦乡。
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一阵悠扬的笛声传入我的耳朵,让我从梦中惊醒。
笛声宛转悠扬,非常动听,在这夜里的山林间萦绕不绝,竟有种摄魂之感。
这半夜三更的,又是荒郊野外,怎么有人吹笛子呢?
我架不住心中好奇,晃晃悠悠爬起来,钻出帐篷。
帐篷外面的篝火忽明忽暗,静静燃烧着,我一脸痴傻,就像被那笛声勾了魂似的,循着那笛声而去。
钻进不远处的一片树林,借着朦胧的光亮,我看见树林里面,竟有一座凉亭。
凉亭很古老,梁柱上爬满青苔,在这凉亭里面,坐着一个白衣飘飘的女子,女子背对着我,纤纤玉手握着一支长笛,长笛下面吊着一缕红绳,在夜风中轻轻飘荡。
我被那笛声吸引着,一步步走向凉亭。
悠扬的笛声,再加上白衣女子那曼妙的背影,让我的心里小鹿乱跳,我禁不住想要认识她的冲动,抬脚走进凉亭。
就在我一只脚刚刚迈进凉亭的时候,一个苍老威严的声音自后面传来:“大胆孽障,竟敢诱我孙子!”
紧接着,耳畔只听得“噼啪”声响,那是镇魂鞭的声音。
我打了个激灵,一下子从迷糊状态中清醒过来。
我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孤独的站在一片树林里面,那座凉亭不见了,那个白衣飘飘吹笛的女人也不见了。
“凉亭呢?”我满脸茫然。
老爷子面容冷峻,手里提着镇魂鞭,从后面走上来:“哪有什么凉亭,你看看你所站的是什么地方!”
我疑惑地低下头,这一看,顿时吓得我魂飞魄散,就像踩着地雷般,一下子炸飞老远。
我所站立的地方,竟然是一座坟,而我的一只脚,已经踩进了坟包里面!
我抹了一把脸上的冷汗,心中惴惴,怎么会这样?
这座坟孤零零的伫立在树林里面,应该是一座孤坟,坟上杂草丛生,石碑都已经残败不堪,一半埋入土中,一半不知去向,上面的字迹也早已模糊不清,看上去像是年代久远的一座老坟。

第63章 孤坟魅影(下)
第63章 孤坟魅影(下)
其实,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对于这些坟包早已见怪不怪。
农村的山上,田野边上,坟墓随处可见。
主要是刚刚从迷糊状态中醒来,又看见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踩进坟里,所以冷不丁才会受到惊吓。
这一切的转变来得太过突然,刚才这里还是一座凉亭,怎么转眼就变成了一座破败的孤坟?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老爷子对我说:“你小子刚才是被鬼魅迷了魂!”
老爷子将镇魂鞭递给我,然后从背包里取出一盏八角铜灯,铜灯有些年生了,泛着古老的幽光,估计比老爷子的年纪还要大。
老爷子点燃里面的煤油火芯,然后罩上一个玻璃罩子,把铜灯放在坟墓边上。
铜灯的光亮把面前的坟包映照得清清楚楚,坟包上面有个大窟窿,那便是我刚刚抬脚踩陷的地方。
老爷子蹲下来,拾起一根树枝,伸入窟窿里面,鼓掏了一会儿,从里面飘出一团幽绿色的鬼火,给这座孤坟增添了一抹诡秘色彩。
片刻以后,老爷子竟从坟里勾出一副白森森的骨头架子。
那副白骨架子保存的还比较完整,我看着有些心慌,站得远远的。
再看白骨骷髅的腰间,赫然挂着一支长笛,长笛的尾端,还挂着一缕红绳。
我怔怔地看着那支长笛,脑袋嗡嗡作响。
我记得很清楚,刚才我碰上那个白衣女子的时候,她手中拿着的长笛就和这支长笛一模一样。
可是,长笛怎么会在老坟里面?
那个白衣女子又去了哪里?
老爷子所说的“鬼魅”,莫非就是那个白衣女子?
干你大爷的,难道刚才那个吹笛的白衣女子,竟是脚下的这具白骨骷髅吗?
一阵山风吹过,我打了个冷颤,脊背升起白毛汗。
老爷子对我说:“阿九,你刚才所看见的凉亭,其实就是这座老坟,你以为自己踏入了凉亭,其实你是踏入了老坟。还有,凉亭里出现的那个白衣女子,并不是人,而是鬼魅,地上的这具白骨,便是她的真身!如果我来迟一步,你的魂就被她勾走了!”
我听得暗暗心惊,看了一眼地上的白骨,有些不敢置信:“这都化成一堆枯骨了,还能变成鬼魅害人?”
老爷子说:“死后化成鬼魅,多半是死前含冤,心有怨气!看她吹的一手好笛,死前应该是个才女,怎落得如此孤坟?”
“爷,你看她下面,好像压着什么东西!”我眼尖,发现白骨下面,好像压着一张布帛。
老爷子翻开白骨,看见了那张布帛,那张布帛折叠成一个小方块,老爷子将其张开,就见布帛里面,竟然写着一行行血书。
看完血书,我们终于知道了这座孤坟的来历。
孤坟的主人名叫丁香,虽然出生贫寒,但是年轻貌美,又吹得一手好笛,后被洛阳一个将军看上,迎娶回家当妾,百般宠爱。
将军的原配夫人对此非常妒恨,于是趁将军外出征战的时候,设了一个局,污蔑丁香和将军府里的一个卫兵偷腥。
将军征战归来,得知此事,相当震怒,要将丁香和那个卫兵处死。
后来,丁香和卫兵侥幸逃出将军府,一路逃进邙山。
首节 上一节 33/4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黄泉有座房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