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第119节
“那条‘雨夜高架桥迈巴赫’的短片,我反复观看了不下十遍。”
“从闪电划破夜幕的瞬间,到迈巴赫飞驰溅起的水花,再到顾远老师那决绝的眼神。”
“每一帧都精准地击中了《龙族》试图营造的,那种介于史诗与中二之间的热血氛围。”
“特别感谢景言周记老师的镜头语言,让楚子航从文字中走了出来,拥有了血肉与灵魂。”
“而顾远老师在视频末尾那句石破惊天的台词,更是给了我全新灵感。”
“此等气魄,此等决绝,此等完美融合了弑神意志与少年心气的宣告,若是不能出现在《龙族》接下来的故事里,将是我作为作者最大的失职。”
“所以,顾远老师,景言周记老师,请允许我在此先行谢过。”
“这句台词,我借走了。”
“它太适合楚子航,也太适合某个即将面对最终宿命的场景。”
“期待二位未来更多惊艳的作品。”
“也希望我的《龙族》新篇,能不负这句借来的磅礴台词。”
“——故渊”
此番博客,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登上了热搜榜,并且持续攀升。
#故渊借台词#
“笑死我了哈哈,故渊大大你怎么这么搞笑啊哈哈!”
“史上第一个众筹写书的作者出现了!”
“你作为原作者能不能有点骨气?直接说‘拿’啊!说什么借?”
“话说回来,两年前故渊管人家顾远叫同学,现在就叫老师了哈哈。”
“那没毛病,金锚奖七项提名,确实有资格被人叫一声老师。”
《龙族Ⅱ》远远超过了大众的期待,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周,销量走势依旧喜人。
长江出版社的“加印”都快喊麻木了。
依照现在的趋势来看,首月销量突破四百五十万册,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而与此同时,金锚奖的颁奖之夜,即将开始。
“哇,好多人啊!”
“来开个盘,顾远最终能获得几项奖?”
由于这个世界文学的繁荣,相关奖项的颁奖典礼每年都极受重视。
此时距离颁奖典礼还有数个小时,众多作家都还没有进场,就已经有不少网友在直播间内等候了。
“三个年度最佳,除了最佳新人,我看也就最佳作品有点希望。”
“不懂就问,最佳作家就一点希望都没有吗?”
“你把年度最佳新人和年度最佳作家这两个名词放一起,你觉得搭吗?”
“他要是能达成这两项,那真是历史第一人了。”
(感谢大大“别说了,我是真的帅”的大神认证,拜谢大大!)
第146章 夏虫不可语冰
众多作家、嘉宾纷纷开始入场。
颁奖典礼八点开始,在主办方的协调下,顾远被安排在七点入场。
红毯入口处,众多记者翘首以盼。
虽然在这里,各种文坛大家、宿老随处可见,但是作为此次颁奖典礼中最年轻,也最具话题性的顾远,依旧是媒体眼中炙手可热的采访对象。
又有车停稳,车门推开,顾远推门走出。
一身纯黑定制礼服在灯光下衬得身形挺拔利落。
现场众多记者瞬间调转镜头,快门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
顾远脸上挂着温润的笑容,一边向记者友好地点头示意,一边迈步走向红毯。
“哇去,顾远这感觉……”
“实不相瞒,我是他颜粉。”
“颜值还是次要的,主要是身上散发着的那种说不上来的气质。”
顾远走至红毯尽头,在签名墙上留下自己的签名,配合媒体拍完一组照片后,短暂停留。
按照惯例,他要接受采访。
能被邀请到这里的记者,都是经过主办方筛选的,所以气氛很融洽,问题大多围绕着《追风筝的人》展开。
而此时一位记者接过话筒。
在场众多记者微微一怔,这个姓王的怎么进来的?
顾远不认识她,耐心地听着她的提问。
“顾远先生,首先祝贺您和《追风筝的人》获得多项重磅提名,它展现的宏大叙事与人类关怀,令人动容,被视为本届奖项最有力的竞争者之一。”
随即话锋一转:“相比之下,您的新作《星辰的私语》虽然也获得了提名,但似乎将视野从广阔的世界,收缩到了极为私人的情感领域。”
“我们好奇,在您的内心,是否会认为后者的文学价值天然就会比前者低?”
顾远在内心皱眉,他当然听出了这个记者的不怀好意。
事实上,自从《星辰的私语》上市以来,就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批评,但这不代表他会接受那些批评。
因为那些批评并不是聚焦于顾远本身写作能力的批评,而是对题材选择的批评。
是那些人凭着自己狭隘的文学观念,认为处理宏大议题的作品天然高于处理私人内心世界的作品。
用唐老的话来说,那叫噪音。
于是顾远面上依旧保持着微笑:“感谢您的提问,但我想纠正一个前提。”
“文学的价值,从不以题材的‘大’或‘小’来衡量。”
“《追风筝的人》是我的远行,《星辰的私语》是我的归途,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如今的文学版图。”
说罢,顾远点点头,示意下一位记者提问。
但是刚才那位记者却是不依不饶,抢先出口:“我们理解您的文学追求,但您被公众誉为‘青年担当’,这意味着社会对您有更高的期待。”
“当现实中仍有许多宏大议题需要发声时,您选择用一部被部分评论称为‘沉溺于个人小情小爱’的作品来面对读者。”
“这是否是一种对自身影响力的回避,或者说,是对青年榜样这一社会角色的某种……辜负?”
顾远脸上的笑容隐去。
他语气沉稳,听不出情绪:“担当的内涵,不应该如此狭隘。”
“一个健康的社会,既需要有关怀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也需要有引导个体构建健全人格的微观探索。”
“我认为,教会年轻人如何正确地审视内心,理解情感的重量并学会尊重与成就他人,这本身就是最基础也是最珍贵的担当。”
“将大爱与小爱割裂并对立,是一种认知上的浅薄。”
虽然顾远的语气很克制,但从他的用词上,在场的记者都已经听出这位年轻作家隐含的锋芒。
不少记者出于好心,纷纷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问题,避免顾远再度与那个疯记者纠缠。
但还是晚了。
她用最尖锐的声音提出最尖锐的质疑:“很精彩的论述,但外界有一种声音认为,您创作《星辰的私语》,并非出于您所阐述的文学追求,而更像是一次精明的商业计算。”
“利用您自身的青春形象和一段备受关注的私人关系,将个人经历包装成文学产品进行快速变现,您对此如何回应?”
在场众多记者倒吸一口冷气。
大姐,你不想混了,别拉我们下水啊!
而直播间内,也是沸腾一片。
“我靠,主办方怎么搞的?能让这种人混进来?”
“玛德,这不是人格侮辱吗?”
正在看直播的周景也气愤地挥了挥拳头:“他还需要用这些来变现?”
现场一片寂静。
一旁人来人往的签名墙附近仿佛也被按下了停滞键,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顾远的回应。
顾远没有立刻回答,静静地看了该记者两秒。
他眼神中的温和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中带着怜悯的平静。
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但却是清晰地传遍了每个角落。
“我始终认为,创作者与评论者之间,需要一条基于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底线。”
“显然,您已经越过了它。”
顾远顿了顿,继续陈述。
“看来,我们对于文学,对于情感,甚至对于人的基本认知,都存在鸿沟。”
“既然认知的维度不同,那么再多解释也是徒劳。”
说到这里,众人感觉眼前的青年气场愈发强大。
“请允许我借用一句古话。”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我的作品自会去寻找它的读者,而某些声音,也终将止步于它们的季节。”
说完,他微微颔首,不再看对方任何一眼。
在无数闪光灯与复杂的目光中,从容转身离去。
这番姿态,令在场所有人都猛然意识到。
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拿捏的文坛后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