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第101节

  这也代表着,2月中旬的时候,保送结果才会公布。

  但此时即使时间还没到,也已经有不少选手通过外界的评价,自知保送无望。

  于是早早地返校复习,备战高考。

  毕竟只要过二本线,同样可以上顶尖大学,没必要自怨自艾。

  程思远趴在床上,双眼放空,手机屏幕亮着放在一旁。

  “过于追求完美吗……”

  他回想着大众评审对着自己以及作品的评价。

  “程思远拥有远超其年龄的文学自觉和惊人的控制力。”

  “《无尽夏》如同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结构工整,意象绵密,每一个句子都经过精心打磨。”

  “但成也控制,败也控制,这部作品过于追求完美,反而显得紧绷和匠气。”

  “顾远,你怎么看程思远的作品?”

  顾远将手机放在一旁,屏幕里是罗辑和林清清的脸。

  这是他们当初在科幻文学竞赛认识后建的小群,就他们三个人。

  “还能怎么看?用眼睛看呗。”

  顾远盯着电视,扒着手里的砂糖桔,漫不经心地说道。

  “诶呀,你正经点。”

  “那好吧,让我想想。”顾远调低了电视音量,思索了一下。

  “可以看出他的野心很大,男主角在整理老宅遗物的过程中,逐渐揭露了家族三代人的秘密。”

  “探讨了记忆、遗忘与家族血脉中无形的传承,属于家族叙事的范畴。”

  “但是……”

  “等一下!”罗辑兴奋地喊了一声。

  随后他低头操作了一番,群里显示出一条新消息。

  【“罗辑”邀请“程思远”加入了群聊】

  程思远还趴在床上反思那些批评自己的话语,突然被罗辑拉进一个群,还被邀请加入视频聊天。

  他颇为莫名其妙。

  “怎么了?”

  罗辑嘿嘿一笑:“顾远要给咱们上课了,机会难得,寻思不能让你错过。”

  程思远何许人也,他看着罗辑一脸贱样,瞬间明白了。

  当即脸一黑:“你说吧,顾远,正好我也想听听你怎么评价我的。”

  顾远闻言,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那我直说了,你这本书太过于追求完美了,每一个情感爆发点都计算得恰到好处。”

  “正因如此,少了几分生命本该有的意外。”

  “简单来说,就是你太想写好了,却被写好这件事所束缚住了。”

  程思远反复咀嚼着这几句话。

  顾远这些话,再配合着那些评论,程思远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

  罗辑在一旁喋喋不休:“行啊顾远,不愧是唐老的关门弟子,这两句话说的还真头头是道。”

  林清清鄙夷地看着他。

  “从‘风格模仿者’到‘真正作家’,顾远以《追风筝的人》确立成熟文学风格!”

  “突破华语文学题材边界!顾远跨文化书写《追风筝的人》引行业热议!”

  “藏在克制叙事下的力量:顾远《追风筝的人》构建独特文学声音。”

  “《追风筝的人》为何如此成功?细数顾远其无可辩驳的才华、格局与执行力!”

  在评选的半个月里,顾远及其作品《追风筝的人》无疑是最靓的崽。

  销量遥遥领先,几乎要突破百万。

  而第二名的一本奇幻小说,销量才堪堪突破五十万。

  2月15日,大众评审以及购买图书通道关闭。

  2月17日,经过组委会特定的算法,综合考虑专家评审、大众评审以及销量三种因素后,十人保送名单出炉。

  顾远毫无争议地排在首位。

  而程思远,罗辑,林清清依次在列。

  保送名单公布后,顾远就在教育部官方网站提交了意向学校。

  燕京大学的中文系。

  而江滨市第一中学也几乎是同步在校门口挂起了横幅。

  “热烈庆祝我校2013级同学顾远在文学竞赛中获得全国冠军,成功保送至燕京大学。”

  一年一度的文学竞赛保送结束,大众视线也被其他事件转移。

  而随着喧嚣逐渐退去,国家文典出版社低调发布一篇公告。

  “顾远将《追风筝的人》个人版税收入的20%捐赠给联合国难民署下设的‘阿国儿童教育与心理康复项目’。”

  “捐赠动机源于其在创作调研期间的所见所感,旨在回馈那些赋予本书灵魂的人们。”

  “整个捐赠过程将由国家文典出版社监督并公示凭证。”

第125章 镀金身

  此时已经接近3月份,关于文学保送的热度逐渐降低。

  但是这篇名为《关于作者顾远先生捐赠版税收益的说明》的简短公告,再度引发热议。

  “回馈那些赋予本书灵魂的人们,看看人家这话说得多好。”

  “我去,一个高中生格局这么大吗?”

  “严格来说,已经算是准大学生了。”

  “看看附件,说是1月中旬顾远就已经和出版社说明了,委托他们代管此事,怎么现在才说出来?”

  “很简单,上市之前公布,肯定会有人称顾远是在用慈善为书籍营销。”

  “确实,现在来看,顾远的举动就显得纯粹而自然……”

  顾远平静地放下手机。

  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公告中所说的。

  从他们的故事里汲取了力量与灵感,自然要对他们进行反馈。

  至于为什么不在书籍上市前宣布?

  自然是避免动机不纯的指控,毕竟顾远的目的是在履行责任,而非彰显道德。

  而顾远最终决定公布此事而不是默默捐赠,也是为了避免无端的争议。

  毕竟顾远属于从他们故事中获利,如果对他们真实的苦难无动于衷,很容易被认为是消费悲剧的掠夺者。

  所以顾远可以预见这方面的争议,为什么还要藏着掖着?

  难道是等被嘲讽了再公布来打广大网友的脸?

  顾远还没有这种受虐倾向和低级趣味。

  而与此同时,国家文典出版社已经对《追风筝的人》完成三审三校以及插图制作等准备工作。

  正式投入印刷工作。

  并且同步启动了专业文学翻译,译者甚至是精通目标语言的大文学家,而非普通译者。

  3月4日,《追风筝的人》正式版全国上市,首日销量突破30万。

  3月6日,一篇来自人某日报的新闻报道刊发在社交媒体上。

  【青春执笔连接世界,稿酬捐赠践行担当——青年作家顾远新作《追风筝的人》正式上市引关注】

  “日前,青年作家顾远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全国正式上市。”

  “这部由国家文典出版社精心编印、配有专业插画师创作系列插图的最新版本,首日即创下30万册的销售佳绩,在文学界与读者群体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新书上市前,顾远已通过个人社交平台宣布,将把本书20%的版税收益捐赠给联合国难民署,专项用于阿国儿童的教育援助项目。”

  “这一决定,让这部本就因深刻主题与成熟文笔备受赞誉的作品,更添一层温暖的光辉。”

  “《追风筝的人》以阿国战乱为背景,围绕罪责与救赎展开叙事。尤为难得的是,这部展现深厚人文关怀的作品出自一位刚满十八岁的青年之手。”

  “据悉,为真实呈现故事内核,顾远曾利用学业间隙亲赴中东地区实地调研,在难民营中倾听记录,将所见所感化为笔下血肉。”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唯有真诚与谦卑。’顾远在本书序言中这样写道。而他的恩师、文坛泰斗唐砚章先生这样评价道:‘这部作品展现的……’”

  “顾远的举动,也为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评论家认为,《追风筝的人》标志着顾远已完成从文学新秀到成熟作家的蜕变。”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潜力,更难得的是展现了华国年轻一代胸怀天下、关注人类共同命运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

  “据悉,此前已在国家级文学竞赛中斩获佳绩并获得顶尖学府保送资格的顾远,今秋即将步入大学校园。”

  “他表示,将继续坚持‘谦卑与真诚’的创作初心,在文学道路上砥砺前行。”

  这篇大篇幅的报道一出,如同巨石投入水面,涟漪迅速扩散至各个层面。

  在媒体层面上,呈现席卷之势。

  所有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地方报章立即跟进,进行转载和深度解读。

  其次在教育层面顾远被正式树立为标杆,他的事迹走进数不清的中小学生课堂,成为“新时代青年担当”的完美案例。

  “顾远他……配吗?”

  当如此巨大的声势在互联网上被掀起时,这是无数网友内心的第一反应。

首节 上一节 101/1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超女开始调教华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