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夫债妻偿,大蜜蜜一字马 第238节
苏淮正在调试录音设备。
把沙锤声、风车声、织布机声。
都做成单独的音轨。
“音乐会时让家长和孩子组队,”他指着音轨,“一组摇沙锤,一组转风车,我们来合伴奏。”
电子合成器男生做了个简易控制台。
用竹片拼的面板。
上面嵌着彩色按钮。
“按绿色钮加风车声,”他演示着,“红色钮是沙锤合奏。”
李师傅的皮影突然跳上控制台。
用细铁丝的脚踩按钮。
居然真的奏出段调子。
苏淮举着摄像机拍特写。
“这才是真正的皮影DJ,”他笑着说,“必须放进纪录片特别版里。”
钢琴女生突然想起什么。
“我们该给每个声音起名字,”她说,“竹篾声叫‘青芽’,皮影线响叫‘银丝’怎么样?”
李师傅点头:“风箱声叫‘呼啦啦’,织布机叫‘咔嗒嗒’,”他掰着手指头数,“这样孩子们好记。”
苏淮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声音图谱。
每个名字旁边都画着对应的老物件。
像张会唱歌的地图。
风车音乐会那天。
仓库里挂满了彩色风车。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风车的影子在地上转成圈。
像跳动的音符。
自闭症孩子小宇。
一开始躲在妈妈身后。
手指却悄悄勾着竹制沙锤。
苏淮举着相机远远拍着。
镜头里孩子的指尖。
轻轻蹭着竹片的纹路。
李师傅的皮影突然出现在幕布上。
举着沙锤摇起来。
小宇的眼睛亮了。
慢慢从妈妈身后走出来。
跟着影子的节奏晃动手腕。
苏淮对电子合成器男生使了个眼色。
他立刻调低音乐音量。
突出沙锤的声音。
钢琴女生也轻轻放慢节奏。
像在等孩子跟上。
小宇突然笑了。
·······求鲜花0·
摇着沙锤冲向风车。
转动的叶片发出呼呼声。
和他的沙锤刚好合上拍。
妈妈捂住嘴。
眼泪掉在竹编地垫上。
苏淮悄悄把镜头转向妈妈。
又慢慢移回孩子身上。
觉得这比任何精心设计的画面都动人。
李师傅扯动细线。
....................
皮影对着小宇鞠躬。
像在说“欢迎加入”。
音乐会中场时。
苏淮让大家围成圈。
每个人手里都有件乐器。
老艺人们拿的是自己的家伙。
张师傅抱着织布机的踏板。
刘师傅握着竹制鼓槌。
孩子们举着风车和沙锤。
“我们来玩声音接龙,”他站在圈中间,“我先起个调。”
苏淮拿起竹笛吹了个长音。
旁边的钢琴女生立刻接上。
接着是小宇的沙锤。
一圈轮下来。
居然凑成了段完整的旋律。
电子合成器男生把这段录下来。
现场混了音。
刻进竹制U盘里。
送给每个参与者。
U盘上刻着各自的声音名字一.
第319章 苏淮提议:录音棚需加厚隔音棉,应对孩童合唱!
竹编坊的晨光漫过新搭的录音棚时。
苏淮正对着麦克风试音。
气流划过金属网的声响。
被录音笔清晰地捕捉。
“下周要录孩子们的合唱,”他摘下耳机,“得把隔音棉再铺厚些。”.
电子合成器男生正用竹篾编麦克风架。
闻言抬头:“用老宣纸糊一层怎么样?”
他举起手里的竹圈,“我试过,“五八七”能过滤高频杂音。”
李师傅抱着皮影幕布走进来。
“我把幕布改成吸音板了,”他展开布面,“里面塞了晒干的芦苇花。”
苏淮伸手按了按幕布。
触感像揉皱的云朵。
“再挂些陶片风铃,”他指着房梁,“低频共振能被陶瓷吸收。”
钢琴女生已经在剪彩绳。
五颜六色的绳子穿过陶片孔洞。
像串倒挂的彩虹。
“孩子们的声音太亮,”她把风铃挂在角落,“得用这些柔和的音色中和。”
张师傅的孙女抱着个竹筐跑进来。
里面装着孩子们做的陶哨。
“小宇哥做了个鲸鱼哨,”她举起灰扑扑的陶片,“吹起来像海浪。”
苏淮接过陶哨吹了声。
低沉的呜呜声裹着竹编坊的气息。
像真的有鲸鱼从芦苇荡游过。
“把这些都编进伴奏里,”他对电子合成器男生说,“做个《海的声音》合集。”
男生立刻打开笔记本。
屏幕上弹出波形图。
鲸鱼哨的声波像起伏的波浪。
上一篇:出国打个暑假工,你打哭鹰酱?
下一篇:返回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