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86节
到时候一条一百多公里的路,市里可能出资都不需要十万块。当然了,十万块对于这个年代来讲也不少,要修的路也不只是一条。
当昌城市的二把手不管那么多,汽车厂现在是省企,厂里生产的车辆能留在昌城的并不多。光景德镇那边,仗着陶瓷出名,能卖到全国各地,省里领导怎么可能不资源倾斜。
还有外省的单位和企业,加上部队多少也要分走一点。
对于市里的二把手来说,这就是把大批车辆留着本市的机会,等于是修了道路就直接有运输车辆了。
作为市里的二把手,不可能不明白交通便利会给城市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发展。这有路没有车,其实也是交通规划里要考虑到的核心之一。
反正江成跟周厂长跑了几个部门了,在市ZF这边总算是达成了合作意向,汽车厂那边只要负责提供车辆了。
当然了,市二把手是要在市里的会议大厅跟下面的领导干部开会的,到时候下面各县城的领导都要来昌城开会。
这一路一带大会,除了各部门领导要来,也会邀请市里的一些商界认识。
大范围的搞道路基建,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ZF的力量有限,搞一场全民出钱或出力的捐献很有必要。
两年前鹰潭那边修建铁路,省内就搞过一次募捐。也是两年前,发大洪水,民众就捐献了五千万斤粮食。
会议那天,汽车厂的领导也是要去参加并且讲话的。还要起带头表率,带头捐献几辆汽车什么的。
但汽车厂的捐献,是捐给昌城市那些公私合营的商人看的。在计划经济下,公私合营的形式,商人想亏钱都难。
什么物资都缺,真要有不是很缺的东西,也是计划生产,不用考虑销售问题。所以这个年代有些商人,是真的有钱。
汽车厂是国营单位,挣的利润除了给工人多发的福利,其他都是国家的。他们捐几辆汽车,到时候上面单位减免一点利润款项,真正的目标是那些有钱的商人。
第142章 昌江212
从市ZF回来,江成就回自己的办公室了。
现在江成有自己的单独办公室,跟厂书记和厂长一样,办公室里也摆放了招待人椅子和茶几。
无聊的时候,报纸看看,茶水喝喝。嫌没劲,可以去工程科的办公室去转转,也能下车间去。
现在江成的办公室门口挂着牌子叫‘总工程师’,就跟康书记办公室门口挂的牌子是‘书记’一样。
在办公室里,江成看了一会报纸,在想着一个问题。自己要不要真的在汽车领域来一个赶尽杀绝。
越野吉普车,肯定是要生产的。这车需求量大,军民都适合。然后重型卡车在明年肯定就要提上日程,甚至在政策落实后,就可以生产少量的重卡,进行砂石土木运输。
但这样搞下去,历史上很多车辆都不会出现了。
可细致想想,好像也不是不行。中国工业看北方,这汽车工业看南方昌城也不是不可以的嘛。
江成之前打算把手扶拖拉机运输车搞出来的,现在已经设计出来了,根本要不了多少时间进行设计。
主要是之前设计小四轮拖拉机的时候,已经积累了经验。这手扶拖拉机,很多数据和结构都可以套用。
而且手扶拖拉机本来就比小四轮拖拉机简单,没有方向盘,车头装一个扶手车架。
一体式拖拉机底盘的话,江成也不需要太费劲设计了。以前帮汽配厂弄那三轮汽车的时候,那底盘的设计就可以套用过来,前面结构稍微修改一下就行了。
当然了,既然设计了一体式的,自然也顺带把分体式的也弄了出来。也就是说那种光一个拖拉机头的农用手扶拖拉机也设计了出来,外加一个配用的可连接拖车,就是分体式的拖拉机运输车了。
反正有制造小四轮拖拉机的经验,连郑可看了江成画出来的手扶拖拉机结构图,都觉得不算难。
只不过设计出来了,也不急着试制,而且郑可提议先别生产一体式的。
生产一体式的,在成本上虽然节省,甚至在运输上面会比分体式的强一些。
但郑可看出来了,江成其实是想帮助农业局发展农业。这一体式的拖拉机,只能跑运输,建筑行业和土木业其实都需要这种能适合在土路上跑的运输车。
像林木业,这拖拉机拉木头。建筑行业拉木材砖头,农业运输农产品。
但这都用在运输方面了,而分体式的就不一样了。田地翻耕的时候,可以拆卸下来下田。开荒的时候,也可以用于开荒。等忙完了,又能装上拖车,去跑运输。
国内现在对农业方面的投入不大,生产了手扶拖拉机,除了农场和拖拉机站购买,乡镇府和普通农户谁会购买。
之前江成没有去生产手扶拖拉机,只生产适合农场使用的小四轮。当时就是考虑到乡镇还没有公社集体化,弄出手扶拖拉机也用不上。
但是分体式拖拉机倒是解决了这一点,乡镇和县城之间肯定需要农用车辆运输,这用不上的时候,就可以拆开去开荒和翻耕了。
所以现在郑可每天忙的很,要去查看机械组装车间,还要去落实手扶拖拉机的生产。
江成在办公室思考了一会后,还是开始绘图起来。走自己的路,管不了别人有没有路走。
生产轿车,目前这条路不好走。计划经济时代,轿车生产出来了,谁敢坐。买一辆给工业局的赵局长,他敢坐嘛,能坐的住吗。
上面高层干部领导都没轿车坐,一个工业局的局长就有资格了嘛。就这样说吧,这年头看见轿车出现,那绝对是大人物出现了。
军民两用的吉普车,现在都是部门领导才有资格坐的。
领导要是找人帮忙办事,让吉普车去接一下人,普通人能坐上吉普车,看见的人都要说不得了了。
现在江成就是打算生产吉普车,起码这车生产出来,在销售的时候,汽车厂还稍微能拿捏一下。
要是生产轿车,除了被上面重视,其他一点好处都没有。
既然要弄越野车,自然是BJ212吉普车了,硬朗霸气。
江成挺喜欢BJ212越野车的,但作为后世那个年代的人,对BJ212其实没有什么情怀。他喜欢这个,是因为他喜欢奔驰大G。他娘的,在汽车报废站干了几年,江成也没有看到一辆报废的奔驰大G。
大G车内空间大,开出去拉风。
这BJ212跟奔驰大G在外形上有不少相似之处,整体的轮廓其实特别相似,都给人一种硬派的感觉。甚至连大灯都是圆形复古感的那种。
至于内部结构,那就算了,没有什么好比的,毕竟价格摆在那里。
江成早晚要搞一辆低配版的奔驰大G型号的车出来的,但不是现在。他不搞轿车,不去弄红旗汽车,就是想等以后能坐上红旗汽车的人都是大领导。
然后江成安排人纯手工打造一辆大G款式的车,两车开在一起,看看谁有压迫感。
可能是江成有点喜欢大G吧,毕竟一些精神小妹不懂汽车的,看见造型大气硬朗的汽车。管你是什么G,都感觉很拉风。
就跟跑车一样,一些入门级的跑车其实很便宜的。你去泡夜场公主,肯定被嫌弃。但精神小妹只要见到是跑车就觉得拉风。
江成在绘图的时候有点不自觉的加入了一点大G的风格,车头的发动机车盖弄的更宽一些,车灯也尺寸也弄大了一些。
本来差点连车身的一些细节也改了的,但这年代的主色调是军绿色,这种颜色其实适合简洁风格。
所以江成放弃了一些修改,感觉前车盖和大灯调整一些造型,比BJ212更大气了一点。
这样也好,江成剽窃的更心安理得了。不同的前车盖和大灯,那分明就是两款车嘛,他也不是后世车辆造型的搬运工。
汽车领域里的总工程师,怎么可能没有造型设计能力。
昌江212吉普车,以后字母就是CJ212,跟BJ212不同的地方就是没有B。意思就是抄不抄袭,难道江成心里没有一个B数嘛。
(今天有点事情耽误了,更新的有点少了。快月底了,大家有月票的别浪费了。)
第143章 回旋镖打到自己了
在五十年代,有没有专利法。
其实是有的,并且很多内容还十分详细,但是有些东西得证明这专利是你个人的。
站在后世的角度来看,特别是在八九十年代,会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国内没有专利法规。比如有一样产品很受大家欢迎,甚至能出口,然后大家跟一窝蜂的那样全部去搞那个产品了。
在这个年代,如果是个人研发出了什么东西或者有什么技术是国内没有的。是可以享受专利权私有,在一定的期间内独占实施权。
比如江成个人造出了某款车,他其实就有独占实施权,但是前提得是个人造出来的。
可江成是在厂里造出来的,是依靠工厂的设备和国家的物资造出来的,是领着国家的工资利用工作时间造出来的。
那么江成研发的东西,专利是归工厂。而工厂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这年头就算是公私合营,公家都占主导权,所以除了个人独立研发的东西,专利都是国家的。
在历史上,BJ212的前身其实是长江牌越野汽车,也就是长江46越野车。
而长江46越野车是编号456兵工厂仿制出来的,江成现在准备搞BJ212,其实等于是在生产十年后的长江46越野车了。
江成搞出BJ212,历史上的长江46越野车会不会消失,现在是不知道。
但是456兵工厂此时正忙着呢,正在研究江成制造的全地形车。
两辆全地形车的一些装置分析的差不多了。比如发动机的型号,用了哪些零部件,轮胎造型的纹路用意。
江成造全地形车的时候,也没完全藏着掖着。当时为了成产高强度弹簧,还以研发的名义让飞机制造厂弄了一些特殊钢材给弹簧厂。
当初江成总共造了三辆全地形车,一辆当样品车留在了汽车厂。另外两辆送去了四九城,是想着能在阅兵仪式上,能作为部队指挥车参加阅兵的。
但是那两辆车并没有出现,因为在部队看来,这车子可以归属为战略装备。不应该在阅兵仪式上就暴露出来,最少得参加个战役什么的,打人家一个出其不意。
阅兵仪式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掏家底给大家看,难道把家底亮出来给人家做防范的准备嘛。
所以全地形车送到四九城,部队的汽车兵驾驶测试了性能,然后就被军W安排弄走了。
“刘总工,要不要安排人去把昌城汽车厂的总工程师江成邀请过来,然后把这全地形的制造技术给我们交流一下。”
兵工厂的一位副总工程师当着许多人的面提议道,如何生产全地形车,这全地形车的发动机可以向昌城那边的发动机厂进行采购,轮胎也可以向那边的橡胶厂采购。
其他一些要用到特殊钢材生产的东西,技术性其实不强的,可以转移到这边来生产。
但兵工厂要生产全地形车,不光是仿造,还要掌握技术,了解这车的设计和各种参数。只有掌握了技术,了解全地形车整体的性能参数,以后才能在这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升级。
只不过副总工程师这话一出,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一个工厂只有一个总工程师,但能有好几个副总工程师。
解放后国家跟苏联关系密切,派出了不少人员去苏联留学进修。回来后,往往能破格录用。出现了一批‘年轻化’的工程师,甚至是中高级工程师。
开口说话的就是一位从苏联进修过的中级工程师,技术级别跟江成也是一样的,五级技术干部。
他的话一出,很多工程师都没吭声,包括总工程师看着他也有点意味深长。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作为兵工厂,跟地方企业要是同级别的,有优先权。
这优先权是什么呢,就是去对方那边学习还是邀请对方过来的区别。
邀请人家过来,是人家级别低。就跟市里的领导想了解某个县城单位的一些情况,是他去县城还是让县城里的人来汇报。
也没有听说过县里的领导有事情要跟市里的领导谈,让市里的领导过来一趟的。
在企业里也是如此,但同级别的,兵工和军工是优先的,比如大家级别相同,有事情交流的话,是地方企业去兵工企业的。
但昌城汽车厂是普通工厂企业嘛,那是重点企业。邀请的还是人家总工程师,一般总工程师是负责一个企业的全面技术方向,管理很多事情的。甚至很多工程师都还兼任第一副厂长的职位。
凭借这一点,真想邀请人家,哪怕兵工厂这边的技术总工程师级别比人家高,也得跟人家和气的商谈一下,是这边派人过去学习,还是您那边能有空,过来指导一下。
而这副总工程师开口就是要求人家过来进行技术交流,交流什么,你有什么技术跟人家交流的,人家是技术指导。
何况真的能邀请人家过来吗,邀请人之前不知道查看一下人家的背景资料,光从级别上判断一个人嘛。
如果是在国庆之前,456兵工厂还真有资格邀请那边的总工程师江成过来一趟,指导一下大家。
上一篇: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下一篇:华娱从捡到玉女掌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