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79节
“嗯,也不用请假,就说你带我出去画图纸。”谭雅萱立刻点头说道。
这年头女人怀孕,也就夫妻自身会看重,并且还是第一胎。对于外人来说,怀个孕算什么。
先不说谭雅萱有没有怀上,就真怀上了,也没有上班时间去医院的。
像纺织厂女工很多的,大肚子的女工是一直有。最多是在上班的时候,会适当照顾一下。但不到医院开的证明临近生产期间,是没有任何假的。
而这个年代医院的检查也比较落后,预产期一般不太准。在上班的时候出现当场生孩子的,都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是在农村,大肚子的女人也是照样干农活的。干活的时候在田里突然孩子就生下来的事情,都是很常见的。
谭雅萱跟着江成生活在一起,也滑头了。不想请假又想占工作的时间去医院看看,而她的想法还没说出来,果然她男人就打算上班时间带她去医院了。
“要是真有了,等会中午回厂里多吃点。厂里的招待餐,陪交通局的人吃饭,公交车的图纸是你画的,你也可以参加,本来我还想快到吃饭的时候去告诉你的。”江成说道。
“那赶紧点,别耽误了回厂里吃饭。”谭雅萱听到厂里有招待餐,立刻眼前一亮的说道。
孩子有了就是有了,没有就是没有,真要没怀上,也不会难过的。毕竟在一起还没三个月,只要身体没有问题,总能怀上的。
所以这吃饭的事情得惦记上,比较重要。
江成带着谭雅萱下楼,到了楼下就直接上了他的专属摩托车,谭雅萱也是跟着上了车的。有辆边三轮虽然说是厂里的,但基本就江成一个人在骑,大家也很自觉不会去动。
他的摩托车上就有一个专门放图纸的木筒,只要是上班时间带谭雅萱出去,不管真假,都不允许再去拿个空白图纸做样子。
骑着边三轮摩托车,江成直接往市第一人民医院去。
第133章 上面来人了
江成和谭雅萱在昌城第一人民医院待了半个小时不到就出来了,花费了四毛钱。
挂号两毛,把脉要收诊疗费的,也是两毛钱。
谭雅萱的确是怀孕了,确诊的很快,如果不是要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能出来的更快。
怀孕的事情,谭雅萱回到厂里,就忍不住跟小姑子江燕和妹妹谭悦说了。
江燕听谭雅萱怀孕了,比自己怀孕还高兴。她就江成一个哥哥,这等于是江家有后了。当场就说要花钱去乡下捉一只鸡来,给嫂子炖鸡吃。
不过江成更直接,通知人晚上就去下馆子。也不需要江燕去乡下弄鸡,他手里有票可以买。而且拖拉机造出来,要是有农场的人来购买,让他们弄点鸡过来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其实市郊区有国营家禽场,那边鸡鸭鹅都有,供应着整个城市的家禽。江成只要肯弄点计划外的运输车辆给那边,弄点鸡鸭简单的很。
反正谭雅萱怀孕期间不需要为营养考虑,每个月都给她弄两只鸡吃,对于江成来说容易的很。就算不找路子,厂里能也帮他弄到。
在谭雅萱怀孕第二天,江成就带了一些糖果给单位里的人发。
郑可第二也来上班了,收到糖果和得知江成媳妇怀孕的事情,恭贺是恭贺了,就是笑的有点不自热。
郑可也是结婚了的人,按照道理别人有小孩是不需要羡慕的。但有些事情,她没有办法坦露。
甚至昨天她男人还她回去,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有点后悔结婚的太草率了。真的是同情心有时候也害死人,本以为结婚后能过上相敬如宾的日子也不错,但有人心理上有缺陷,真的让人想逃离。
愉快可不愉快的事情,在时光的冲洗下总会变淡。
谭雅萱怀孕的事情,在热闹了一阵子后也变成了平淡,兴奋的心情不可能一直保持。
钢结构车间倒是在平淡的日子中建好了,江成又让电机厂那边的技术工人来帮忙安装起重机。
这天车起重机就是电葫芦,可以安装在车间上方的钢结构导轨上,由钢丝绳,卷筒,电机,链轮,控制箱等东西组成。
昌城这边没有生产电葫芦的,但魔都那边有,可以不买电机,直接购买其他零部件也可以的。
因为是用于组装汽车,直接买了起重能达到三吨的电葫芦,这也是魔都那边的最大起重力的电葫芦了。
这里说的是电葫芦,电葫芦是起重机的一种,不是说起重机只有三吨的。
因为钢丝绳和控制箱的电力问题,这是电力机械起重,也只能起重三吨的东西。
如果要是嫌弃三吨的量不够,其实很简单,多装一条天车轨道嘛,两个起重机一起使用。
只要钢结构的车间足够扎实,厂里的供电充足,多装点电葫芦,理论上几十吨的东西也是可以吊起来的。不过得受力均衡,稍微重心偏一下,一根钢丝绳断了,其他都得断。
除了安装起重机,还要安装电力设备。最少要装几个配电箱,从外面的总配电箱那边单独拉几条电线过来。
为了电力稳定供应,别看汽车厂现在是重点企业单位,也得求人家。供电局先从汽车厂借走了一辆轻卡,给汽车厂拉电线电缆什么的,然后干完了活,人和车都不见了。
至于卡车的费用,那边也不给,说从电力费用里面扣。
其实不光是工厂用电,汽车厂在建职工楼,也要跟那边打交道。楼房建设好后也要铺电线用电,避不开供电局的。
面对农业局和交通局的,还能摆摆架子。面对供电局的,互相能明面上客气就可以了。
这地方部门跟工厂单位一样,一些好的部门就是牛。江成如果不是搞汽车,有大家需要的产品。这市区里的很多部门局长,级别可不低的,来汽车厂那真是视察。能对厂里的领导客客气气的,不就是有所求嘛。
二千多平方的钢结构车间,当然也就是钢结构车间在人手够的情况下,才能建设的这样快。
地面上不是厚实的水泥就是钢板,有钢板的地方,下面是升降机。
头顶上到处是电葫芦起重机,普通人进入到这车间,基本上都感觉到震撼。
一百多万呢,这还只是钢结构车间建设的成本。厂里也在设备上投了不少钱,但江成说了,这车间建成,人员配齐,在组装速度上能提升好几倍。
厂里投的那点钱,可能一个月都不要就挣回来了。现在的汽车厂可不是之前的机械配件厂,生产一个零件挣几分几毛的,生产一个大点的齿轮,也挣不了几块钱。
现在是随便卖几辆车的利润,可能就是以前厂里一个月的收入。
而现在也就短短三个月不到,已经从一开始月产三十辆轻卡的水平,提升到五十多辆了。这要再翻个几倍的产量,那差不多整个省每个城市每月能分到好几辆车了。
昌城这边,能留下来本市发展的,一个月就可以组建一支运输队。
江成的想法很简单,现在的城市道路差,那是因为车辆少。一条道路,如果一天只有一辆两辆,甚至有十辆车通过,上面也会让大家尽量克服一下道路差的困难。
而且很多部门还没有汽车,会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的局面。
要是昌城的车很多了呢,每个部门都有车。每个部门领导坐车出行的时候,都觉得道路差。
到时候只要交通部门提议修路,很多部门都会赞同。
一旦路修好,江成就可以制造重型卡车了。
在没有穿越之前,江成看过一部关于卡车司机的电影,现在他记忆里都可以播放呢。
开着一辆黄河JN150重卡,司机各种吃拿卡要,下馆子吃香的喝辣的。那地位,那神气劲。
当然了,江成要说的是重卡,黄河牌重卡其实是在一九五九年就开始试制的,到六零年年初试制成功。
但试制成功后,并没有立刻投产,是过了三年半,才开始生产的。
没有立刻投产很大的原因就是道路不好走,碰到下雨天,在不好的道路上,陷进泥地里就很难出来。
“江成,在办公室找不到你,就知道你又在这里。”
“老康,壮观不。第一汽车厂肯定都没有这样的车间。”
“壮观也不能天天看呀,上面来人了,赶快跟我去办公室。”
“上面来人了?来什么人。”
江成看着车间里正在安装电葫芦的技术工人询问道,他不知道老康指的上面是哪上面。最近来视察的单位太多了,他也不想为了一顿招待餐去出面接待了。
江成宁愿接待一下来学习探讨技术的人员,虽然对一些技术人员招待的标准可能比较低,但一个是接待方便,讨论一下技术就行。
另外一方面,就是谭雅萱也算是技术员,招待的时候可以陪同。四菜一汤就行了,还不需要怎么陪酒,直接干饭就可以了。
招待领导,好多人不懂装懂的。你还要配合,让要他觉得自己说的不错。吃饭的时候,不喝点还不行。
“钢材薄板的事,四九城那边和轧钢厂的工程师来了。随便一个人级别都不比你低。”康书记说道。
老康也没有想到这次来的人级别这样高,特别是有两人的证件,属于不可言语和透露的情况。
来找江成的时候,老康就想起了当时他在办公室里说的话。下面人看到的苏联,并不一定是上面的人看的那样。
江成说生产一些苏联没有的东西,用于以后还债。而老康和老周想的却是苏联援助了我们那么多技术和设备,真要有他们没有的技术,分享给他们,也算是投桃报李。
但后面到现在的发展,让老康不得不高看江成一眼,眼光和层次的确比他和老周高。
江成是不知道老康想的这些,他要知道老康想的,那就笑了。他就一个屌丝,因为知道历史才防一手的。
要是江成不知道的东西,他可能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有个屁的眼光。
“来大人物啦,你怎么不早说,你应该早说的呀,你早说我早就走了。”
江成拍了拍手,立刻朝车间外走去。
薄板生产出来,再等昌城的道路修好点,他要速度与激情。
第134章 只能开挂了
江成跟在康书记身后很快回到了办公楼的书记办公室,进去后,江成就感觉被人目光锁定了。
气场这东西很玄妙的,上位者是真的有。但并没有小说中说的那么夸张,比如什么霸气侧漏,一个眼神就能让你如何。
江成感觉在老康办公室里的六人中,有两人的眼神比较犀利。当然了,六人中那两人的服饰也不一样。
身份,着装,神情,眼神等搭配在一起,可能才会让人感觉对方有气场。
但是要是来之前,康书记不提前告诉江成来的人是级别比较高的。他们的着装要是穿的普通一点,敢一来就这样肆意的打探江成。江成肯定给他们来一句‘你瞅啥’。
见面后,康书记很是客气的先给对方介绍了一下江成,低位者先介绍轮到江成身上了。
不过在康书记介绍完后,来的六人倒也是很客气的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身份。
果然江成感觉有两人比较犀利的,身份的确不同。类似于后世某工大毕业的学生,参加工作后,动不动就要消失几年的部门。
当然了,江成的技术只是钢材薄板制造,这薄板在西方早就有了。西方那边普通人都可以购买到,这薄板如何制造的,流程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升级设备来完成精密定位。
意思就是说,掌握了这精密冷轧技术,说不定有时候就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里面去。
技术人员交流比较直接,也纯粹一些。
而且这次上面的人过来,准备也比较充分,带来了很多设备的图纸。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面对技术交流,江成可不顾及什么身份和级别,除非对方真的技术比他高,而且还是他擅长的领域技术。否则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听他的。
当然了,江成也算领略到了真正有实力和技术的本事,最近的确是有点飘了。一个人在昌城这边,带领着大家搞出了这样多的产品。
昌城各部门的领导几乎都见了一遍,人家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让江成感觉自己真的牛到家了。
但现在跟人家高级工程师交流,真是蓦然回首,才发现自己当初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走生产产品路线的。
是因为他的技术他学的东西,在设备制造领域根本就不强。是能升级一些设备,但也只是动能升级。
上一篇: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下一篇:华娱从捡到玉女掌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