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年代:开局成为七级工程师 第77节
“哥,你忙嘛。”
“燕子,你怎么来了。”
江成奇怪的询问道,自己这妹妹怕他被人说闲话,在厂里基本上很少主动来找他。
虽然看管仓库离不了人,但看守仓库的又不是一个人,偶尔让人顶一下是没有问题了。
“哥,有个事想问你一下。杨枫他有一个同事的亲戚是在电机厂上班的,那边有一个儿子今年考试成绩一般,想问一下能不能帮忙进厂办的学校。”江燕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没有办法,杨枫酱油厂单位里的一些同事是知道他媳妇有一个有本事的哥哥。现在他媳妇都在汽车厂上班,看管仓库的,工作轻轻松松,福利好的很。
加上杨枫也有虚荣心,在厂里炫耀过这事。
现在这就碰巧了,跟杨枫关系不错的一个同事,那同事的亲戚是电机厂的。电机厂也是中专学校的合作单位,厂里的职工子女要是今年刚好有毕业没考上高中和其他中专的。还有机会进自己厂合作的学校读书。
这年代不用管是什么中专,既然能开办出来,就不用担心毕业后有没有工作,包分配的。
汽配厂那边搞的学校,别说现在是临时用厂房改的,就算没有教室,坐地上学习,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无所谓。
能录取这等于就是一份工作,所以但凡有一点路子。当父母的,平时哪怕再有骨气,都可能为了子女去下跪求人。
厂里开办了学校,江燕和杨枫知道消息的时候,也是很开心的。因为江燕是汽车厂的职工,哪怕她是杨文斌的后妈,那也是妈,是她的子女。
这也意味着杨文斌起码初中毕业的时候在中考方面多了一条出路,现在杨文斌成绩就不怎么样,但是对于他,江燕肯定会帮他走点后门。
主要是读了一个中专以后好发展,真要是读不上,等到了十六岁,也可以让江成给他弄个工作指标。
但是这次是杨枫同事亲戚的孩子,说实在的,江燕是真不想开口来找自己哥哥的。但昨天杨枫的同事在场,他同事的亲戚两人带着孩子,都要给他们下跪了,而且还带了不少东西。
真要读上了中专,肯定后面还会来感谢,意思意思的。
“你有没有问那边考了多少分,这能进学校等于是一份工作到手了,成绩太差了可不好帮。”江成说道。
这成绩太差了,说明学习本身就没有什么天赋。中专毕业出来,一般是技术干部。
“一百二十二分。”江燕回答道。
江成听了点了点头,这个年代初中生中考就只有两门功课,数学和语文。
一开始朱厂长那边的意思是学校先开办出来,已经错过了今年的学生报考时期,弄点成绩差的也行。
只是真的实行后,发现竟然还有不少成绩过的去的来学习报名。这些成绩不错的,其实是考上了高中的。
在这个年代,高中是不包分配的,中专是包分配的。虽然高中毕业的人,在这个年代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毕竟高中就已经算是很有文化的人了。
但高中生找的工作一般都是普通办事员,中专生是当技术干部培养的。
对于有优秀成绩的学生来说,中考第一选择的是中专,中专录取分数比重点高中都要高。
所以碰到了能进中专的机会,那些考上了高中的选择放弃读高中,属于很明智的选择。
因此机械工业技术学校,哪怕是仓促的招生,真正特别差的学生也是进不了。
今年昌城这边高中录取分数在一百三十二分,离高考相差十分。相差的不大,江成要出面的话,真算是这学生的运气。因为到明年,就算只跟一些内部职工子女比成绩,这成绩也难。
分数相差不大的,一些单位领导可以关照。相差太大的,小领导没能耐,大领导直接等人家年龄到了,把人家弄进单位就得了。
江燕不是第一个来找他的,还有江成的枕边风谭雅萱,差不多是同样的情况。她爸那边的一个亲戚找上门的。
一个是老丈人开口,一个是亲妹妹开口,而江成本身又不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行,不过以后这事情不是逼不得已,外人的话尽量别去弄。你哥我的人情没有那么廉价,我去找学校那边开口,人家巴不得,以后找我有事,可能付出的代价就不小了。”江成答应着说道。
对于江成来说,给人一个自己厂里的工作指标也比去打招呼要强。现在工厂在快速发展期,厂里的领导手上都有一点工作指标。
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弄到工作指标太难了。因为这可能不是努力就能有的,但子女要是努力点,能考上中专,也算是出人头地了。
第130章 手电钻残次品
生活节奏慢,不代表日子过的慢。反而是做什么事情经常耽误一下就半天没了,日子过的反而快。
江成在汽车厂,现在主要的精力放在拖拉机和车间升级上了。
拖拉机还在试制过程中,就已经被农业局知道了,并还通知了江省机械厂的人员过来。
这机械厂一开始叫机械农具修理厂,后来又合并了两家农具厂,前两年才改名江省机械厂,主要是生产农具和一些农业设备的。
拖拉机还没生产出来,农业局的人就开心的让机械厂技术人员生产一些配套设备。比如生产一些装在拖拉机上的铧式犁,开沟的,播种的。
按照农业局的人来说,就是汽车厂都能生产出卡车,难道还生产不出拖拉机。这拖拉机生产出来了,难道不给本省的农业部门使用不成。
所以让机械厂提前跟汽车厂配合,生产一些配套农具出来。
汽车厂算是有点被农业局的捧杀,要是生产不出合格的拖拉机就要被打脸。
不过拖拉机的生产对于汽车厂来说真的不难,就是牵引力,扭矩力和动力的问题。在掌握生产汽车技术的前提下,也不过就是发动机,变速器和一些结构调整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以前可能是问题,现在是基操。就发动机厂的哪些技术员和工程师,现在已经习惯动不动就调整发动机的结构了。
一开始听到江成说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有改气缸大小的,有改齿轮结构的,还有进气排气的。
说实话,一开始发动机厂的人太保守了,觉得发动机这样高端的东西,哪里能随便改变结构。要讲究安全,万一研发要严谨。改一样东西,要考虑到会不会对其他部位有影响。
但现在柴油机厂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已经培养出了疯性。
如今是有什么要求,直接改了再说,出问题了,再把出现的问题解决掉就是了。
比如要马力强点,加大油量呗,先加大了再说,然后再考虑雾化充不充分的问题。因为后面的问题已经是第二个问题了,起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有时候讨论了很久的问题,可能直接操作一下,发现好像也没什么难的。
不光是发动机厂的技术人员有点疯,橡胶厂那边的人也是如此。
产业链可不是单打独斗,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搞材料研发和合成,是需要不小的成本的。
需要钱,汽车厂这边砸钱。反正工厂是国家的,每个工厂都有研发款项的,是按照利润的比例来算的。
别看汽车厂现在到处在建设厂房车间,这都是上面拨款的。
现在卖一个月的车就有十几万的利润了,十几万在这年代是很大一笔钱了。要搞研发,上面不批资金,大家都拿一点就是了。
比如发动机的皮带,橡胶轮胎的合成。随便搞成功一样,那对于后面的生产来说,都是很大的帮助。
皮带代替齿轮组,能节省钢材,还能提高性能,方便修理,降低成本。还有发动机的可用空间变大一点,重量减轻。
可能减轻的重量和节省的空间不多,但一个部位的提升就能带来这样多好处,其他部位慢慢来嘛。发动机变小变的轻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是薄板生产出来,用冲压设备还能直接冲压成型发动机的外壳。
现在汽车厂主动掏一点钱出来,那边生产成本降低了,采购成本肯定也要降。但是出售价格少一分都不行。
反正江成以产量带动产业链的发展,已经开始有点效果了。后面就要等车辆变多,产生各种需求,后面有些车就可以生产了。
“江总工,这个东西你弄了半天了,电机厂那边试制出来的残次品难道有用?”
“没什么用,就是觉得好玩。两吨半的叉车调整好了没有。”
江成继续当着郑可的面按着失败的电钻产品,没有装变压器,导致某个零部件烧了。后来加装后,应该是电阻很大,导致电力很小。
按下开关后,前面外置部位不规则的转动着,这东西在以后市场不小,但得先依靠岛国的人去宣传。
这个年代的人单纯,看不懂这东西的用处和未来市场很正常。
手电钻不带劲,只能光转动,不像电锤,能前后冲击。
“差不多调试好了,举力两吨半左右,车身自重设定在三点二吨。”郑可回应道。
其实叉车除了液压技术的运用,结构其实很简单。因为功能目标是短距离装卸货物,有很多功能是不需要的。
拖拉机可能还要考虑底盘载重问题,叉车是不需要考虑的。因为叉车的重力压力是在货叉上面,重心不会在车身上。
底盘真的可以很简单,内部结构和驱动也一样简单。如果不是自重有需求,其实一个手扶拖拉机的车头结构,就能满足叉车的要求了。
有液压装置,举力并不需要多少动力,这就跟千斤顶一样,一个人用千斤顶可以轻易撬起一辆车。
并且江成也不打算给叉车装什么玻璃,打算跟以后生产的拖拉机一个价格,都六千块一辆。
这价格其实是在捡钱,成本其实也就两千多块。而这两千多块的成本是汽车厂这边计算出来的,都包含了采购零件成本。
意思就是两千多块的成本里面,已经包含了其他厂生产的产品利润。
拖拉机卖六千块,其实利润没有叉车高。江成是设计的小四轮拖拉机,别看体型没叉车大,其实发动机不比叉车的小,叉车的配置都是在车底下,车底下其实空的很,零部件放置的不紧凑。
小四轮拖拉机要带越野性能,载重能力。扭矩力大,底盘得高强度。所以成本其实比看上去大不少的内燃叉车高。
而这个年代进口的叉车也是如此,比拖拉机便宜很多。但进口的拖拉机是重型拖拉机,还带驾驶室的。
其实江成设计的小四轮拖拉机要出口,那该整上的都整上,反正任何增加的成本都加价卖就是了。
但在国内,江成生产农业设备,还是想着实惠点好。
现在汽车厂前期发展也要很多钱,六千块的拖拉机先卖一阵子。等厂里有钱了,就降价卖,然后再生产出更便宜的手扶拖拉机。
农业穷,扶持力度还小。这农业机械产品,没必要卖太贵。
但是汽车不能卖便宜了,特别是轿车,轿车的成本其实比卡车还低。但卡车是生产给国家用的,轿车不一定是。
这个年代可是有商人的,有钱人是存在的。现在只不过商人没有自己的独立的买卖,但可以公私合营,有不少单位是公私合营的单位。
在四九城,某个大型轧钢厂都有私人的股份。特别是一些饭店什么的,公私合营的更多。
所以轿车的价格现在在国内很贵,一辆轿车最少五六万。价格这样贵,一方便是想挣那些私人有钱人的钱。
另外一方面,国家目前没有生产轿车的。用的是外汇进口,外汇进口的东西不卖贵一些,有些人是不会珍惜的。
“内燃叉车你去指导生产,等下个月的时候,我和周厂长去工业局推荐你升为工程师。”江成又按了一下手上的开关说道。
“产量要求呢。”郑可询问道。
“这得去问康书记,不过我觉得不需要有多大的产量。厂里的技术工人有限,除非康书记能弄一批人过来。否则我是打算除了轻卡的生产,重心放在后面的拖拉机上。”
江成玩着手里的东西乐呵的道,这乐趣就他一个人明白。
要是郑可明白,在她面前这样肆无忌惮的玩。来一个举报,可能江成就享年二十六了。
江成也知道自己有些低俗,没办法,穿越过来之前,都是一个底层的人。特别是让他挣了一些小钱后,堕落的心态很多人不懂。
第131章 除非忍不住
八月二十一号,当地报社的记者同志又来汽车厂了。
为什么说又,因为来的次数不少了,关键是汽车厂弄出新产品太频繁了。
国内在今年六月份之前都不能批量的生产汽车,自然不可能生产公交车。所以国内的公交车不是用卡车改的,就是进口的。
上一篇:每日盲盒,我赶山打猎喂饱全家!
下一篇:华娱从捡到玉女掌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