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打猎:从荒野独居开始 第157节
“固定套索的成功率,百分之九十取决于选址。而这里,就是一个完美的天然漏斗,它会把猎物精准地引导到陷阱的杀戮点。”
他立刻开始行动,他跪在雪地上从里面拿出了那卷退火钢丝绊线。
先是截取了一段约一米长的钢丝,然后开始制作套索最关键的部分——滑动锁环。
然后将先是钢丝的一端,弯成一个U形,然后用另一只手,极其用力一圈一圈地,将钢丝的末端紧紧地缠绕在主线上。
他缠绕得非常紧密,每一圈都紧挨着上一圈,总共缠绕了七八圈,形成了一个长度约一厘米的线圈。
一个牢不可破的固定环,就在钢丝的一端制作完成了。
“这个环,必须绝对牢固。”他对着镜头,展示着这个小小的细节。
“因为所有的力量,最终都会集中在这里,如果它松脱,整个陷阱就等于零。”
然后,他将钢丝的另一端,平滑地穿过这个刚刚制作好的小环。一个可以自由滑动的、致命的活套,便成型了。
接着,是固定端的处理,他将钢丝的另一端,死死地系在了通道旁一根拇指粗细树枝上。
他没有用简单的结,而是采用了一种能将压力分散到整个树根上的双重八字结,并用力地拽了拽,直到那根树根都发出了被拉扯的“咯吱”声,他才满意地点点头,确保连接处万无一失。
他将钢丝套索的圈,调整到大约一个成年人拳头的大小。
“这个圈的大小,是经过计算的。”他一边调整,一边低声解释。
“还是一样的注意事项,不要太大了,兔子可能会直接从中间穿过去,只碰到身体,无法套住头部。”
“也不要太小了,又可能会在它接触到之前,就因为碰到它的胡须或耳朵而引起警觉。一个拳头的大小,是针对这个地区雪靴兔的体型,最优化的尺寸。”
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调整好的套索,悬挂在“隧道”的正中央。
他没有用任何额外的木棍来支撑,因为任何新出现在这里的物体,都可能引起怀疑。
他直接利用了通道两侧的杜松细枝,他极其轻柔地,将套索的顶部,搭在一根挂着积雪的细枝上,又用另一根更细小的枝条,从侧面轻轻地扶住套索,防止它在微风中摇晃。
就这样,套索仿佛是自然生长在这里一般,稳定地悬在了半空中。
做完这些,他开始进行最后的一步,伪装。
“在雪地里,伪装的核心是‘融入’。”
他在套索的两侧,用几根从地上捡来的小枯枝,横向地插在雪地里,设置了几个小小的“障碍”,这些枯枝看起来就像是自然掉落的,毫不起眼。
“这些小障碍,会让兔子的行进路线变得更窄。它不会去思考为什么会有障碍,只会下意识地选择从最中间、看起来最通畅的地方通过,而那里,正是我们套索的中心。”
他退后几步,蹲下身,将自己的视线降低到和兔子一样的高度,审视着自己的作品。
在他的视野里,那个白色的套索,在昏暗的灌木丛通道下,几乎完全看不见。
“这种陷阱虽然简单,但对细节的要求极高。”
“选址、锚点、套索的大小、高度、伪装、引导,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被警惕的猎物识破。”他做完最后一个陷阱,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上的雪。
“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看看我们的新策略,是否能在这片白色的世界里,为我们带来收获。”
它就像一个致命的幽灵,与周围挂着雪的枝条融为一体,静静地等待着发出致命一击的机会!
第170章 海岸封冻与危机处理
第十四天。
林予安醒来时,发现外面的世界一片寂静,天空呈现出一种暴雪过后特有的湛蓝色。
他走出庇护所,深吸了一口冰冷而清新的空气。
昨夜又下了一阵大雪,又给整个世界加盖上了一层白色的被子。
“一个完美的晴天。”他眯着眼睛,适应着刺眼的雪光。
“但越是这样的天气,往往越是寒冷。现在,我必须去看看,这一夜的降温和降雪,对我们的食物来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当他来到海岸边时,眼前的景象,让他的心沉到了谷底。
潮水正处于一天中最低的时刻,但往日里那片广阔的灰色的滩涂,已经彻底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广阔的,被无数流冰和积雪覆盖的白色冰原!
昨夜的低温,已经将那些“冰粥”和“海冰泥”彻底凝固,并将它们与岸边的积雪连接在了一起。
他小心翼翼地踩在近岸的冰面上,用冰斧用力地向下砸去。“梆!”一声闷响,冰面上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白印,冰层至少有好几厘米厚。
“结束了。”他站在冰面上,环顾四周,语气中带着一丝宣告般的沉重。
“潮间带已经完全被封锁,从今天起,赶海这项福利,被大自然彻底没收了。我再也不可能从这里,轻轻松松的获取到任何一颗贻贝或海螺了。”
他的目光,投向了湖泊的方向。
他来到湖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整个湖面,除了最中心还有一小片未结冰,如墨汁般的黑色水域外。
其余地方已经全部被一层坚实的,覆盖着白雪的冰层所笼罩。
那三根他寄予厚望的弹性钓鱼竿,被牢牢地冻在冰里,如同三座小小的墓碑。
“淡水鱼的获取途径,也基本被切断了,只能等再过几天破冰钓鱼了,短期内我不可能再从这里得到任何收获。”
他最后走向了那片针叶林,厚厚的积雪下,他甚至费了一番功夫才找到自己昨天重新布置的陷阱。
他拨开积雪,四个经过精心伪装的白色套索,依然静静地待在原地,没有任何被触发的痕迹。
周围的雪地上,除了他自己的脚印,看不到任何新的动物足迹。
“昨夜的暴雪,让所有的兔子都躲进了自己温暖的巢穴。陆地陷阱,依然是空军。”
海洋、湖泊、陆地。
在短短一个早晨的巡视中,林予安亲眼见证了自己三大食物获取路径的同时失效。
林予安站在雪地里,沉默了良久。
他知道,从今天起,他将进入这场生存游戏中最艰难的阶段,纯消耗阶段。可能大部分时间都要完全依靠自己之前囤积的食物,来度过剩下漫长的四十多天。
回到庇护所,目光落在了那两个装满了贻贝的香蒲框上。
这几百斤的贻贝,此刻在他的眼中,不再仅仅是食物,而是他未来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
“现在,处理它们,成了最优先的紧急任务。”他对着镜头,语气变得无比郑重。
“我必须将它们全部加工成熟食,然后冷冻储存,因为贻贝这种贝类,一旦死亡,就会变得极其危险。”
“首先是腐败问题。大家看,活的贻贝,外壳是紧紧闭合的,这是它们的闭壳肌在用力。”
“一旦死亡,这些肌肉就会松弛,体内的酶会开始分解蛋白质,产生尸胺,腐胺等物质。虽然在现在这种低温下,这个过程会非常缓慢,不至于立刻产生毒素。”
“但你无法分辨这一筐里,哪一颗是刚死的,哪一颗可能已经死了很多天了,一旦吃了不新鲜的,轻则肠胃不适,重则上吐下泻,在荒野里,这就是灾难。”
“但以上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
他加重了语气:“最可怕的,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也无法通过烹饪去除的危险——麻痹性贝毒。”
“很多贻贝在活着的时候,会通过滤食海水中的微型藻类,在体内富集这种神经毒素。”
“这种毒素是耐高温的,无论你煎、炒、烹、炸,它都依然存在。它能直接麻痹你的神经系统,严重时会导致呼吸衰竭。”
“所以,我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次性的大规模烹饪,将贻贝全都煮熟,才能确保我接下来冷冻储存的每一口食物,都是100%安全的。”
“几百斤的贻贝,不可能靠我那口小锅来一锅一锅地煮,那太慢了。”
他对着镜头,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所以,我需要建造一个更高效的烹饪设备!”
首先在庇护所前,清理出一片空地,将积雪全部扫开,露出下方冻硬的地面。
然后,他开始在附近搜集大量扁平的、大小适中的石块。他用这些石块,在空地上垒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如同国内烧烤摊常见的长条形烤炉一样的结构。
这个“烤炉”长约两米,宽约四十厘米,高约三十厘米。
“这个石头槽,就是今天的舞台,它的作用是容纳炭火,并集中热量。”
接着,他拿出了那卷专业的退火钢丝绊线。
林予安将整卷钢丝绊线全部展开,然后开始编织一张巨大的、金属网格状的烤架。
他先用几股钢丝拧成一股,制作出更粗的“主筋”,作为烤网的框架。
然后,他用更细的单股钢丝,在这个框架上以来回穿梭的方式,编织出间隙均匀的网格。
他花了足足两个小时,才将这张长达两米多、宽约四十厘米的巨大金属烤网制作完成。
然后,将这张烤网稳稳地架在石头垒成的长条烤炉上,一个巨大的原始烧烤装置,便出现在了眼前。
(ps:图,只看氛围)
最后,将大量的干柴填满了整个石槽,然后点燃。熊熊的烈火冲天而起,将上方的金属烤网烧得通红,也融化了周围的积雪。
他没有急着开始烤,而是耐心地等待着,直到所有的木柴都燃烧成了温度稳定,散发着暗红色光芒的炽热木炭。
然后,他将那两个装满贻贝的储物筐搬到烤炉旁。
他抓起一大把贻贝,直接“哗啦”一声,均匀地铺洒在了滚烫的金属烤网上。
“滋啦——”
贻贝的外壳一接触到炙热的金属,立刻发出了剧烈的声响,并冒起一阵阵白色的水汽。
林予安此刻,仿佛化身为一个经验丰富的烧烤师傅,他手持两根长长的木棍,不断地在烤网上翻动、拨弄着成堆的贻贝,让它们能够均匀受热。
很快,奇妙的化学反应开始了。
即使这些贻贝已经死亡,但在炭火的强大热力下,它们外壳内部残留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产生巨大的内部压力。
同时,连接贝壳的闭壳肌也在高温下迅速变性、收缩、断裂。
只听“啵、啵、啵”的爆开声,比烤活贝时要沉闷一些,但依然密集。
一颗颗贻贝的外壳被内部的蒸汽和外在的热量强行崩开,露出了里面已经被烤熟的橘黄色贝肉。
一股难以形容的、纯粹的、属于海洋的咸鲜香气,混合着炭火的烟熏味,瞬间弥漫了整个营地。
他将那些已经开口的、烤熟了的贻贝,用木棍迅速地从烤网上扒拉下来,堆到旁边一块干净的巨大桦树皮上。
然后,立刻又在烧烤架铺上新的一批生贻贝。
就这样,铺上,翻烤,听着那悦耳的“啵啵”爆开声,然后扒拉下来,他就像一个在流水线上高效作业的工人,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过程。
时间在枯燥而又充满成就感的重复劳动中飞速流逝,从上午到下午,他几乎没有一刻停歇。
当最后一批贻贝也被烤熟,从烤网上被扒拉下来时,太阳已经开始西斜。
上一篇:穿入港综:从十八岁开始逆袭人生
下一篇: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