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第771节
和那些老谋深算的大佬们给人感觉差别太大了,
连亚视这边的工作人员都吃惊。
打起精神跟随协助工作。
让卫东则吃惊粱謿伟和阿倩、阿玲也跟着疲惫不堪的粱嘉辉他们出来迎接。
“你俩……不是隔壁的嘛,不怕穿小鞋?”
实际上拍《赌神》,给发哥做配的本来应该是刘德骅和焦漪,然后章敏客串。
但现在刘德骅已经红了,也是各方拿枪指头要片约的烫手状态,就没必要非得去找他来凑戏。
天天过来帮朋友打气,给女朋友探班的粱謿伟上呗。
他跟蓉姑差不多,电视剧的艺人约在TVB,最近电影电视都在拍。
让卫东是因为知道阿玲后来成了他老婆,这三人现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就没有特别插手。
况且粱謿伟现在的星途比粱嘉辉和周星星都好,已经算是上路就更没必要打岔。
所以基本没张罗这俩。
唯有阿玲非常积极的在主动参与电影公司。
现在也帮闺蜜和朋友开口:“昨晚我们在别的影院参加首映,得到消息都很晚了,商量一夜他俩也想加入东升或者亚视,我说这两者都是一样在皮特的领导下,肯定都有前途。”
阿倩就是在TVB跟星仔做节目主持,现在主拍电视剧,很有少女气的雀跃:“我跟星仔的合约都快到期,电视节目也基本停了没有参与,所以看蓉姑都跳槽来了这边,这次拍戏我很开心,希望能多多参与!”
粱謿伟跟周星星在这方面有点如出一辙,就是想热情又做不到那么圆滑,演肯定没问题,但又想真诚点就显着很讪讪:“我……也一样。”
连目光都难以对视。
之前只是电影公司,让卫东只为了给篮球产业拉人气,有双周作为左膀右臂,粱嘉辉当中锋,就不用太在意其他人手。
现在电视台确实不同,这是真的需要集团作战。
哈哈笑着说好:“伟仔跟星仔一样加入电影公司分点股份,我们依旧不限制各位片约,要拍戏要跟谁合作都没问题,但像阿玲这样的主观能动性,我肯定也会论功行赏,过些天我和阿辉要去沪海跟有关方面谈谈,争取把《棋王》送到内地播映,你也跟着去看看不?”
江浙长大的阿玲马上点头说好。
粱嘉辉他们等这仨说完了,才围过来递上一大叠各种表格:“综艺节目台很好理解,大家对做综艺也有很多想法,这个阶段把篮球等体育赛事穿插其中,应该也是临时的吧,这种情况可以申请第三条台线,但光凭篮球也填不满一个频道啊?”
周星星和达叔都表示:“刚开始我们来带个节目都行,把娱乐搞笑的特征拉满就行。”
让卫东看表格上,已经填出来三十多个不同思路的综艺节目!
起码到一九八七年,HK的电视上还没多少综艺节目。
但东瀛那边已经很流行,六十年代起就有了。
譬如后来内地观众熟悉的《超级变变变》就是七十年代末开始,延续几十年的老牌节目。
这个细节是昨晚回家的时候,秦羽烨补充给丈夫的。
HK电视从业人员很早就看过不少综艺节目。
也隐隐约约的在朝着东瀛学。
但还没正式上位。
所以她非常惊喜让卫东居然选中这个点来做电视,还敢抛弃电视剧。
其实让卫东脑瓜子里对综艺节目的定义,根本不是秦羽烨说的电视游戏类节目。
他特指的是后来那种一堆明星做作演绎的真人秀。
三四十年后这类娱综的密度大到他都快看吐了。
现在看着这些基本都是按照……他还是见过《快乐大本营》、《猜猜我猜猜猜》这类演播厅拍的游戏类综艺节目。
一眼道出其中核心:“对,这种节目靠的就是主持人娱乐搞笑能力,你俩肯定没问题,但星仔用在这里面是杀鸡用牛刀,伤害远大于收益。”
大家吃惊的连忙问为什么。
让卫东心知肚明:“综艺最大卖点是看艺人在银幕上看不到的另一面,就像睇八卦,偶尔客串一回没什么,三天两头看你在综艺节目里面嘻嘻哈哈,再上电影想塑造角色就很难了,观众看你怎么都是综艺节目里熟悉样子,不过达叔可以,你黄金配角没这顾虑。”
周星星终于放松了些:“现在票房大概有两百万,大家都说到晚上可能会不错,成绩不会太差,我……就开始准备下部戏了?”
达叔还嘲笑:“每隔半小时就打电话找人问数据,安啦,零点才开始首映,现在不到十小时两百万已经稳稳有成绩了。”
他毕竟已经大火过,心态老练得多。
让卫东更轻松:“发哥的《赌神》火了,马上跟风啊,你跟达叔先拍《赌圣》,再跟伟仔拍个《赌侠》,叫王鑫马上开机马上赚!”
站在周围的这几人差点下巴掉地上,说得这么简单?
好像成堆的钞票就在眼前,随便铲过去就有。
但仔细稍微想想,又没什么不可能。
王鑫最擅长就是跟风,最关键是周星星这种漫画式的搞笑看起来市场能接受,已经打磨出风格那就趁胜追击!
顿时几人都振奋了。
之前内向的粱謿伟都积极了些:“我也要尝试星仔这种表现方式吗,赌神里还是没有这么夸张。”
让卫东指点:“《赌圣》呢是个大陆仔,来HK投奔达叔,其实是有特异功能看穿牌……这个故事完了以后,又是伟仔作为赌神的弟子成为赌侠和阿星联手,恰好发哥不是休息段时间,最多客串露个脸,两三个月后这部片上映又能蹭热度……”
大家都听得嗷嗷叫,三部曲啊,赚钱是绝对对了!
忍不住都在那鼓掌笑叫。
让卫东都不需要勾勒出剧情细节,只要点出大概方向,人家都具备这个能力来完成。
但现在对老板这种点石成金的指挥,感到心悦诚服。
周星星都夸张的双手抱拳大鞠躬:“波士,之前不知道自己能否报答您的知遇之恩,所以连声谢谢都不敢说,谢谢,您说的十年之约我一定铭记在心!”
还是有镜头远远的跟随这边,哪怕听不到这些人欢声笑语在说什么,都如获至宝的拍摄记录下来。
可贵的是粱嘉辉,看见两个小伙伴的电影都火了,唯独自己那部扑街,也没急着马上想跟风自己也来拍赌片。
稳稳的帮星仔翻译,这家伙只能说粤语嘛。
倒是提醒了让卫东:“星仔这个国语配音要下点功夫,找……那个石斑鱼来配。”
众人都有点茫然谁?
为了保证内地市场经典长存,让卫东只有硬着头皮:“配音演员啊,我都不记得在哪里听到他的声音,国语腔调和星仔非常般配,如果不是他配就最好不要去国语市场了。”
好在这个名字是真好记,而且配音演员大多都在电台系统,姜佳玲过来找老板过去开会时一问就有印象:“右岸陈家班的吧,电台配音兼播音……没问题。”
那就宜将剩勇追穷寇了!
第871章 拍小视频,我们才是专业的
除了保持放送日常节目的技术人员,全体员工都参加了新老板到来后的工作会议。
让卫东甚至为此把会议特别安排在了演播大厅,让最后那点保持日常播出的人员也能远远旁听。
光这点就让所有亚视的员工感到新奇了。
HK人有种非常引以为豪的职业态度,尤其是白领阶层很讲究这种沿袭自欧式规范又淬入了华人勤奋的工作作风。
工作生活分清楚,上下级关系分清楚,部门职责分清楚,一切讲究规范,强调专业性职业性。
这在东亚乃至全球市场都有口皆碑。
优点是相当规范高效,既有欧洲那种老派作风,严谨细致,又带着港人的快节奏运转效率。
缺点就是有点被殖民多年后的优越感,觉得殖民主这套才是最先进最优等的,我们还能改良提高那就更优秀。
所以对内地才充满了俯视。
让卫东在秦羽烨组建起来的HK商贸公司、篮球文化公司、电影公司不太爱吱声,甚至很少长时间停留办公,就因为这个原因。
习惯了这种优秀的工作团队氛围,再回到内地,真的会觉着很吃力。
他又不可能改变这种认知,更很难调动人手来学习,思想那么坚定的集装箱厂销售经理们,天天跑HK都要防着被同化。
但现在收购了数百人规模的电视台,让卫东似乎看到新的可能。
“我不避讳谈我是来自内地的成功商人,但我不是党员,不是官员,也没有把这里改变成红色电视台的想法,这就是家服务于所有港岛市民的电视台,未来我在所有战略方针上的要求,大家有这方面的质疑都可以提出来要求我改正。”
鉴于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听粤语,所以粱嘉辉来负责当翻译。
马上引起所有人新奇的交头接耳,这就是红色民主吗。
没错,在七八十年代以前,这个词儿还专属于红色阵营,起码在北方大熊崩塌前,五六十年代的欧美人士还非常推崇向往过一段儿。
向往这种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欧美这会儿标榜的是自由。
要打赢了冷战,才会把这俩词儿都当成战利品收入囊中。
曾经希望获得真正所有人平等的欧美有识之士,才放弃了挣扎。
HK也这样。
他们的职业规范就一定是高层跟高层谈,底层只会有小主管来传达。
几乎没有这种可以直达天听的机会。
阶层划分非常清晰。
反正突然就有热烈掌声从人堆儿里传来,带动不少人鼓掌。
让卫东看看又是那个反骨仔,变成笑骂:“你特么这叫乱拍马屁,又没说什么了不起的变化,你就瞎拍马屁,在我这里很忌讳,这叫捧杀,叫巧言附和,我这样还没满二十四岁已经拥有几万员工的成功企业家,会非常反感这种行为,小心我扣掉你刚涨的薪水!”
那家伙脸皮厚,在一片哄笑声中好嘢好嘢的依旧喜笑颜开。
其实经历过职场的都明白,能给新老板这样留下印象就已经很不错了。
尤其还是这种规模不算小的企业。
沈翠月带着冷冽的眼神被两三位道士拱卫站在边角,除了听见那四个字的时候嘴角翘了翘,其他时间都眯眼打量所有人,还偶尔回头跟江湖同行交流。
“昨天夜里观看《龙的传人》首映式时候,我跟德叔达成了收购协议,然后在繁琐复杂的签约过程中匆忙的过来稳定军心,现在才开始正式梳理怎么把这家HK第二大电视台改造成为亚洲乃至全世界最好的电视台!”
又迟疑了半秒,还是有人忍不住高声叫好加鼓掌!
然后其他人迅速跟上,有些人还很用力。
德叔不可能这么说。
上一篇:和女神同居后,我激活了奖励系统
下一篇:从零开始开荒,打造最强部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