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文娱:光辉岁月

重生文娱:光辉岁月 第256节

  这段结束,就听音乐停滞了一下,只见滚石四人摘下面具和帽子随手往身边一扔。

  边浪往后退了两步砥砺上前,穿著长筒马靴的脚踏上反送音响,把电吉他的底部顶在大腿上,在边浪那机关枪一般“突突突……”的扫弦中,开始了solo。

  和边浪那稳如老狗的节奏扫弦不同,砥砺的solo是按照主歌唱谱的旋律来的。给人的感觉就像著不是一段间奏的solo,而是第三段主歌,只是这唱歌的不是台上任何一人,而是砥砺手中的的这把三色渐变。

  面对正式露出真容的滚石五人,台下的乐迷们又一次发出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呼喊声。

  挤在人群中刘紫阳这时候才快速的给潘修龙解释道:“刚才那句词是音译,意思就是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

  潘修龙一听也是纳闷道:“为什么不直接用华语啊,国际共产主义不正好也六个字么?”

  “这歌不叫《国际歌》么?既然是国际歌,那就得和国际沾点边啊,要不然这歌名放出去,那些心眼小的还不得找话说……”前半句那是边浪给刘紫阳解释的,后半句就是刘紫阳自己加上的了。

  他这话就对事不对人,但听在潘修龙的耳中却是有些刺耳……

  和这意思差不多的话,小魔女也趁著这间奏的时间在直播间说了一遍,顿时就有大聪明在直播间刷起来弹幕:“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而台上的砥砺在现场观众呼喊声的刺激下,有些上头的身子往后一仰,一串点弦放出。

  而这时正好背后大屏幕的画面是一队苏军士兵在火力的掩护之下开始前进冲锋,砥砺的solo就如同这一队苏军中领头的那个,其余几个人的乐器声就如他身后掩护的火力。

  台下最前面那些乐迷看得激动了,要不是前面有防爆警察在著,特么恐怕就要向著舞台冲锋了!

  间奏不长,就20秒钟。等著20秒的间奏结束,原本舞台暗处的合声区灯光一亮,出现两男三女五个合声。

  这五人有华夏面孔也有战斗民族,只见五人跟著大勇那激昂的鼓点,一边挥著拳头用俄语唱道

  合声的这五人和滚石五人不同,特么都是正儿八经的美声科班出身,这男女声重合的歌剧腔高音一开口,原本妥妥的一首摇滚歌在没有弦乐的配合下,也展现出了进行曲一般的峥嵘。

  前面隐隐总觉得还缺点什么的刘紫阳,现在觉得这首歌的编曲到此算是真正的大圆满了。此情此景此歌,要是谁还能挑出毛病来,那一定是挑毛病那人自己有病!

  听到这俄语唱出的歌声,整个红场数万莫斯科人的神经被挑动,体内战斗民族的血液开始沸腾起来。

  特么一个个都高举拳头,冲着台上拼命挥舞著,口中含著:“乌拉!”和“滚石!”

  而在这俄语歌词的铺垫下,只见他松开手上的电吉拎著麦架走到到舞台最前面,捡起刚才被他随手丢在台上的V怪客面具,往台下三米开外的乐迷那一扔,压著身子开大跟唱:“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乾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A5起调的金属音给人感觉直穿天穹,要说刚才的主歌和副歌是常规的炮火打击的话,那么边浪这一下就至少得是飞弹那个级别了。感觉就像是那飞弹带著尾烟,从己方阵营射出,带著所有的期盼和愤怒,直直冲向对方的阵地。

  随著边浪调子拔高,五位高音和转俄语为华语,和边浪一同开腔:“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而此时的边浪已经把话筒从麦架上取下,一手握著麦克风在唱,另外一手挥舞著拳头,台下的乐迷互动。

  台前摇臂摄像机在导播的指挥下往前推,给边浪的脸部来了一个大特,直接打到两边的侧屏上。

  只见边浪的表情犹如出聋的猛兽,脖子上的青筋根根暴起,整张脸的下颌线凸显,就像雕塑一般。那被北风吹起的长发在身后乱飞,只给人感觉现在的边浪不是在原地站站桩,而是一个在顶峰前进的战士!

  有了前面几次副歌的铺垫,在场的华人此刻也能跟著边浪一同唱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战斗民族们虽然不会华语,但跟著调子唱:“啦啦啦啦……”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所以这整首歌的最后一句,就变成了台上台下,边浪领头的四重唱:“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唱词结束,原本还有迹可循的乐器声开始加快速度狂躁起来,在持续加速的即兴演奏中,这首歌终于落下帷幕。

  此时的大屏幕上终于出现歌名:“《国际歌》!”以及英文和俄语的翻译。

  而滚石五人一同扯掉身上的斗篷,露出里面贴身的黑色皮装,同时转身高举拳头,将衣服背后的V怪客红LOGO展现在众人面前。

  虽然九成九的观众还是不明白这一身打扮的含义,但是那么帅,那么燃,那么炸的场面,跟著欢呼和尖叫就完了。

  至于霍利和AC公司这一帮,全都呆呆的看著台上那五个高举拳头的身影。

  该说不说,在他们现在的脑子里,眼前这一幕应该是各自公司年度最强的广告了!

  这演唱会现场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都给足了,而且这噱头在他们看来至少在摇滚乐整个圈子里是没谁能比了,至于华语圈子就更不必说了。

  就看他们两家公司后面应该怎么宣传炒作了……

  而此时的古姆国立百货商店的专柜前,一个年轻人对著门口电视机屏幕和橱窗里的同款黑色皮装来回查看,最后尖叫道,快看我发现了什么,这是滚石乐队的同款!”

  门口的营业员听到后对他友好的笑了笑,然后指著橱窗里戴著V怪客面具的模特道:“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第381章 喀秋莎 (6k合章)

  此时的纽约正是下午四点多快五点的样子,位于的旗舰店门口,有人驻足在橱窗前看著投影在橱窗背景墙上的演出。

  当滚石唱完,一群人就开始议论上了:

  “好猛的金属乐队,这是哪支乐队在那演出的录像?”

  “好帅的乐队,看他们身上的衣服,就是的新款么?”

  “那个面具好酷,是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么?”

  听到这,站门口的店员上前邀请几人进店滚石乐队三方联名款上新,欢迎进店了解。”

  几人一愣,和AC特么都知道,但是这滚石乐队,特么都还是第一听说!继而指著投影那问道:“刚才表演的乐队就是滚石乐队么?”

  “是的,滚石乐队是我们品牌在华夏地区的代言人,这是他们受邀在乐队演唱会上当演出嘉宾的直播!”

  “什么?”

  “直播?”

  的演出嘉宾?”

  “华……华夏乐队?”

  异口不同声的四个问题,搞得店员都不知道要先回答谁的,不过她还是继续礼貌的邀请几人进店。

  再出来时,几人手上都各自提著一个的购物袋,里面装的是V怪客的面具和第一卷的《V字仇杀队》。

  而现场这边,喘匀了气的滚石几人转身,捡起刚刚被摘下的面具、斗篷和帽子,就冲着台下扔。

  边浪几个还好,大勇可能是刚才打鼓太激动了,也少有这种上台前往下扔东西的机会,一个激动没发挥好,没能扔出去多远,就直接落到防爆警察的防爆盾上。

  只见那警察先是一愣,然后一本正经的把那面具从防爆盾上取下来挂在了自己的腰上。

  之前抢到边浪面具的那位,心中想著自己那是独一份呢,还在那兴奋得有点缓不过来,现在看又多了几个,心中不免有点不是滋味。但当有人拿到砥砺的面具看见背后的签名开始叫喊时,他也仔细看了下手上的面具,当发现面具背面确实有边浪的签名之后,他心中更喜!

  他虽然有所预料,但现在的他万万也没想到多年后他竟然是靠著这面具换了一套房……

  等台下的骚动结束之后,边浪这才对著麦克风说道:“愿我们所有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们便是唯一的光!”

  在台下华夏乐迷已经沸腾起来的同时,合声区的一位华夏人用俄语快速将其翻译念出来,紧接著台下的战斗民族沸腾了,整个红场沸腾了。

  站在大教堂前的圣徒这也就安心了:“还好,不是那帮基督徒!”

  隔离区这边站著的秦大使此刻也是心潮澎湃,作为驻莫斯科的华夏大使,他也亲历过不少两国邦交的重要时刻,而此刻的他生出的民族自豪感,竟不亚于那些那些一桩桩一件件的大事件场面。

  而且他觉得这次边浪这首歌掀起的热潮,绝不仅仅是只停留在莫斯科,停留在苏国。他无端的认为这首歌的影响力会从红场扩散到欧洲各国,然后就是全世界……

  和他那么想的还有奥拉夫,之前在拿到边浪词曲的时候,他就和沃克很认真的说过:“我建议,这首歌我们可以和Wave商量翻译成其他语种,然后公司内找其他歌手翻唱发行。”

  当时的沃克还不以为意,那是因为跨语种翻译歌曲的难度太大。尤其是把华语歌翻译成其他语言,那更是难上加难。就像边浪的《无地自容》他们就尝试过,最后也是放弃了。

  光是押韵这事,就得让负责翻译的人绞尽脑汁,更别说是还要对上节奏和旋律的同时能够将华语中的韵味给表达出来了。

  实际上,《国际歌》在原地球翻译的时候,也存在著各种各样的这类问题。

  法语的原版一共有六段,而唐朝的版本只有三段,但就算是在原地球,大家熟知的也就是三段,是原版歌曲的一、二、六段。

  这倒不是有什么阴谋论的成分在里面,而是因为当时华语的第一版是瞿秋白根据俄文版翻译过来的,那一版也就只有这三段。等大家都已经唱习惯之后,萧三再次翻译觉得也就没必要补全了。

  毕竟,这三段就已经能将这首类似“檄文”歌的三要素给表达清楚了。

  但是现在的沃克看了现在红场的这个反应,觉得奥拉夫当时的想法是绝对正确的,就刚才红场几万人一起跟著“啦啦啦”的唱合声那场面,就绝对值得DGM专门请几个写词人和翻译家配合,怎么也得把英语版的给啃下来。

  至于俄语版的,沃克知道已经不需要他们来操心了。

  说到这俄语版,此刻台下的伊辛巴耶娃是最深有体会的。《喀秋莎》和《国际歌》的翻译就是她主导的,在拿到最初的直译稿时,她除了觉得比较符合特么战斗民族的气质之外,没觉得有多惊艳。

  但等团里请来了一位华语文学翻译的泰斗看了华语版的歌词之后,只和她说了一句话她就知道自己还是小看这《国际歌》了!

  那句话就是:“伊辛巴耶娃女士,能翻译这首歌将会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此刻的伊辛巴耶娃看著现场这场面,反复回忆著这句话,觉得这位翻译界的泰斗的话还真一点没说错。

  而她也对台上的边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很想知道一个玩摇滚乐的华夏人音乐人,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之前的人生到底是经历了一些什么,才会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而此时台上的边浪,在带了一波情绪之后边浪才对著麦克风开口道:“下面有请我们的喀秋莎登场!”

  听到这名字,台下的战斗民族这次没有欢呼,而是面面相觑的看著身边的人。

  关于战争中的爱情故事,不管在哪个时空都不会缺少,只要战争一起,等著情人从边疆归来的姑娘哪哪都有。

  在苏国,喀秋莎就成了这一类姑娘的代名词。

  虽没有歌留下,但给苏国人只要听到这个名字,心中就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愫在心中开始蔓延。

  但特么怎么也想不到,边浪这一句:“有请喀秋莎登场是几个意思。”

  可就等边浪的话音刚落,舞台前两边堵住隔离通道口的大帐篷里面就传出了柴油发动机的轰鸣声。

  随著帐篷帘子被掀开,两台拆掉了武器装置的喀秋莎火箭炮发射车缓缓开了出来。

  这时候,之前那些抱怨隔离带太宽的乐迷,瞬间明白了演唱会主办方那么干的含义。

  居然是要让这火箭炮发射车开进场!

  再定睛看去,只见那车头后面原本高过车头顶部的导轨发射架,已经被改装成了可以站人的小舞台。

  这上面不仅能站人,还连返送音响都给装上了,只见左右两边各一辆发射车改的小舞台上,还都各站著一个挎电吉他的乐手。

  等看清楚是乐队的主唱菲莫斯和主音吉他手Bob之后,有些人的心中就生出来一个疑问:“这究竟是谁的演唱会?究竟谁才是演唱嘉宾?”

  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俩二战时期的苏军获胜的功臣武器出现,就把红场刚刚冷下去一点的气氛给再次点燃。

  欢呼声一起,气势完全不弱于刚刚《国际歌》被唱响的那一刻。

  等两车行驶至舞台中心对头停稳,发动机声音熄灭的那一刻,舞台左面这一辆的副驾驶门被打开。

  只见一个身穿苏军制式裙装,头戴船型帽,上身挎著手风琴的女演奏家把身子给探了出来。

  然而她并没有下车,只是把脚给搭在了那离地还有一米多高的侧面脚踏板上,将身子倚在门框上,然后开始按动手中的琴键。

  这位手风琴演奏家名叫娜塔莎,年轻时也是经常上战场进行慰问演出的,而现在的场景就和当年她上前线的时候何其相似。很多时候她就是和自己的伙伴们站在边梆或者车后斗上演出。

  此时情景重现,她脸上那绽出的笑容完全和演出无关……

  巴扬手风琴那独特的拉风箱声一出,在场莫斯科人的艺术基因就开始动了!

  作为苏国最受欢迎的民间乐器,手风琴在上世纪中叶传入古苏国之后,十分热爱这一乐器的苏国人就开始著手改造起了这一当时还并不完善的乐器。

首节 上一节 256/2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影视:开局夺舍陆小千,爆炒何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