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97节

  后几秒,张伟便告诉他,不就是《科学》么!我还真发过,而且还跟你父亲是同一期!

  这打脸来的太快,也太猛烈了,猛烈到黄准基竟然没反应过来。

  更关键的是,这一巴掌完全超出了黄准基的认知,张伟竟然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

  此前听到张伟在《ACM计算调查》上发表论文时,黄准基就已经够绝望了,他从未想过,一个人竟然能优秀到如此的地步,大学阶段就能在影响因子16以上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而且还是第一作者!

  然而此时的黄准基才意识到,自己是小看张伟了!《ACM计算调查》算什么?16的影响因子算什么?人家可是发表过《科学》!

  几天前在得知张伟发论文时,黄准基还在纳闷,张伟可真是能忍得住,做出这么重要的成果,竟然没有到处去显摆一番。换成自己的话,还不得连续开几场派对炫耀一下?

  现在黄准基才明白,不是张伟忍得住,人家是觉得,真没那个必要!都已经发过《科学》了,还会在乎《ACM计算调查》?

  这就好比你那辆保时捷的副驾驶都坐上嫩模了,哪还会去跟别人炫耀,给过关打赏了100起点币?

  黄准基此时完全处于懵逼状态,话说我这段时间怼的,竟然是个能在《科学》上发论文的学界大牛?

  ……

  后排就坐的交换生们,同样都是一片惊骇的表情。

  “我没听错吧!张伟说他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小婆罗门目瞪口呆,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你没听错,张伟的确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叶浩天淡定的笑了笑,然后环顾四周,露出了满意的表情。

  “被我的大魔王吓到了吧?伱们这些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

  “那可是《科学》啊!世界最顶级的期刊啊!”小婆罗门接着道。

  “你以为呢?我们说的,一直都是《科学》啊!”叶浩天回答道。

  “你早就知道了,是不是?”

  “这不是废话么!我跟张伟一起来的,怎么可能不知道!”

  “也就是说,张伟是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学术大牛!我的天哪!这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他可是张伟!”

  “叶,我肯定是在做梦,快给我一巴掌,打醒我!”

  “啪!”

  “哎呦,疼,你还真打啊!”

  “醒了么?”

  “醒了!”小婆罗门捂着脸,然后看了看周围,发现自己还在会场,发现张伟还站在第一排,手里拿着那本《科学》。

  “醒了,又好像还没醒!”

  “啪!”小婆罗门另一边脸也挨了一巴掌。

  ……

  交换生平时有很多的集体活动,所以互相之间也是比较熟悉的。

  其他交换生对张伟的了解,也就是来自中国,英语说的很流利,考了驾照,天天开着石油佬的路虎到处逛游,以及认识个图灵奖得主的熟人。

  直到张伟在《ACM计算调查》上发表了论文,其他交换生才认知到张伟的能力。

  当然像黄准基这种羡慕嫉妒恨的,也有好几个。但绝大多数的交换生都觉得,张伟应该是这期交换生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但此时此刻,大家才意识到,他们还是小看了张伟!别说是放在交换生里,就是放在整个学者的圈子里,张伟都是比较优秀的一个!

  普通的学者,可没有那个能耐在《科学》上发论文。

  “刚才张伟说,他在科学上发的那篇论文叫什么来着?”有人开口问。

  “好像是什么的电场效应!”

  “原子级薄碳膜的电场效应!”叶浩天的声音响起。

  “是研究什么的?”还在捂着脸的小婆罗门立刻问道。

  “原子级薄碳膜,就是石墨烯!张伟是全世界第一个成功制成石墨烯的人!”叶浩天继续介绍道。

  众人恍然般的点起了头,他们或许不知道石墨烯是什么东西,但“世界第一”这个名号,还是听得懂的。

  叶浩天则得意洋洋的笑了起来,然后跟大家科普起什么是石墨烯。

  ……

  以交换生们的水平,不知道石墨烯是很正常的,但是现场观看演讲的人群当中,却有不少伯克利的学者教授,这些学者未必是物理学或者材料学专业的,但却有很多人知道石墨烯这种东西。

  世界顶级的科研成果,一年也没几个,学者顺带着关注一下,也能了解到什么是石墨烯。

  “原来石墨烯就是他搞出来的么?真没想到,竟然这么年轻!”

  “石墨烯?就是那种新材料么?我听人提起过,说是这种新材料的特性很好,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材料之王!”

  “刚刚还以为这个中国人就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没想到也是个顶级的学者啊!而且还这么年轻,肯定是个天才!”

  “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制成石墨烯,都是今年最重要的科研成果,据说都有获得诺奖的潜力。没想到今天这个会场里,竟然有两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

  “关键是这两位世界顶级的科学家,还怼上了,这下是真的有好戏要看了!”

  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并不在少数,美国也不缺吃瓜群众,更何况今天这场大戏实在是越来越精彩。原本是一个大学生质疑学术大牛论文造假,现在则是两个学术大牛,要互掐起来了!

  闪光灯开始不停的闪烁,现场记者的镜头,也纷纷对准了张伟,可劲的狂拍。

  这其中还包括刚才帮黄禹锡造势的记者。

  他们是收了韩国大使馆的钱,帮黄禹锡写宣传软文,但宣传软文,哪有学界大瓜香!

  大不了那几百块钱的润笔费,我不收了,退给你就是了。

  跟大新闻相比,几百美金算个屁啊!

  搞定一篇大新闻,那就不是几百美金的事情了,而是升职、加薪、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

  此时,整个会场内最尴尬的,莫过于黄禹锡本人了。

  原本他已经把事情给搪塞过去了,他点的下一个提问的人,都已经站起来了,可就在最后一刻,张伟掏出了那本《科学》。

  在此之前,黄禹锡还可以用学术能力当借口,故意不搭理张伟,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但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张伟也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还是跟他同一期,而且那篇石墨烯的论文,黄禹锡当时还真看过!

  黄禹锡是知道石墨烯的价值,他也不得不承认,如果石墨烯真的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制成的,那么他的学术地位并不比自己差,两个人是同一级别的学者。

  面对同一级别学者的质疑,黄禹锡已经不能用学术能力当借口了!

  他还必须要有所回应,否则的话论文造假的帽子,可就真的要扣下来了。

  黄禹锡陷入了沉默当中,思考该如何应对。

  如果他没有对论文进行造假的话,现在大可以跟张伟正面对质,但关键是他的论文的确是造假的,这让他面对质疑时,完全无言以对。

  “你说《科学》上的那篇论文是你发表的,就真的是你发表的啊!说不定你们只是名字相同而已!”

  第三排的声音再次响起,质疑依旧来自回过神来的黄准基。

  张伟则开口说道:“论文作者这种事情,太容易核实了,我没必要撒谎!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这里有《科学》的联系方式,你可以打电话核实我的身份!”

  黄准基立刻住嘴,张伟既然敢让他去《科学》核实,那肯定是论文的作者。

  更何况,黄禹锡也不敢真的打电话去核实。

  打电话去找《科学》编辑部核实,到时候人家不得问问,你核实张伟的身份要做什么?

  难不成要告诉《科学》的编辑,这个张伟正在质疑我论文造假?

  这等于是将那十一张照片的事情直接告诉了《科学》,《科学》不得查核么?黄禹锡可是经不住查的。

  这是自己捅自己啊!所以黄禹锡是万万不敢找《科学》去核实张伟身份的。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望向了讲台上的黄禹锡,想看他如何接招。

  黄禹锡已经有些穷途末路了,他知道今天这事情肯定躲不过去了,必须得给个正面的回应。

  思量片刻后,黄禹锡又找到了新的借口;“张先生,你刚才说,我论文里使用的十一张照片,都是来自于同一个胚胎干细胞。

  我想你肯定是搞错了,不过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你不是研究生物科学的专家,不知道胚胎干细胞这种东西,看起来其实都差不多!”

  “只是看起来差不多?”张伟呵呵一笑,直接掏出了其中两张照片的对比图,准备给出最后的致命一击。

  第二章送到,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订阅,谢谢各位书友的月票支持,大家这么捧场,要是不酝酿一波加更,都对不起各位啊!

第130章 致命一击!

  黄禹锡说胚胎干细胞看起来都差不多,倒也不是瞎扯。

  这东西在显微镜下,就是一团糊糊,肉眼看起来还真的都差不多。

  而这也是黄禹锡敢于学术造假的底气。同样一个胚胎干细胞,在拍照的时候换个角度,或者调整一下拍摄的间距,就可以当做两个干细胞的照片,肉眼根本分辨不出来。

  估计黄禹锡在造假的时候,肯定也没想过,会有人真的去核对每一张照片的细节之处。

  《科学》原本就是给少数专业人士看的,专业人士看的都是论文里科研的那部分,谁会盯着照片去挑毛病?

  就算真有人想挑照片的毛病,可他们看到十一团糊糊时,估计也会放弃这个打算。

  能成为一流学者的,整天泡在书本里,十有八九都是近视眼,有些年纪大的还老花眼,指望他们那可怜的小眼神儿分辨胚胎干细胞?别搞笑了!

  至于论文里的实验结果无法重复,这虽然会令人质疑,但这种事情在科学研究中的确是存在的。

  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材料科学领域和心理学领域,经常会出现实验无法重复的情况。

  生物医学领域,由于涉及复杂的生物系统和实验条件,以及样本的差异,一些生物医学研究的实验结果可能难以在其他实验室重复。

  材料科学领域,涉及多种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其中一些实验可能受到制备条件、原料纯度、设备精度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他研究者无法重复实验结果。

  心理学领域,则会受到实验对象、实验环境、文化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些实验结果可能难以在不同的人群或文化背景下重复。

  而像是物理、化学等领域,实验结果往往都是可以重复的。毕竟物理定律摆在那里,化学公式摆在那里,这些都是世界运行的可观规律。又没有智子干扰,实验结果肯定可以重复。

  所以黄禹锡在进行学术造假的时候,也并不担心会因为实验结果无法重复而受到质疑,这方面他是有辩解空间的。

  在这次学术造假事件中,黄禹锡唯二的漏洞,一是论文上发表的这十一张照片,二则是队友的出卖。

  这种级别的科研,不可能只靠黄禹锡一个人完成,背后必然会有一整个团队,而团队内部不乏有知情人士,一旦他们出卖了黄禹锡,那黄禹锡科研造假才会暴雷。

  但以韩国的那种环境,黄禹锡并不担心会有队友出卖自己。

首节 上一节 97/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