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86节

  而这六份克隆胚胎干细胞,全都被霉污染,遭到了破坏,你说巧不巧!

  之后调查组又发现,这六份遭到霉污染的,也不是克隆人类胚胎干细胞,而是受精卵胚胎干细胞。

  这就不仅仅是学术造假的问题了,还牵扯到严重的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受精卵算不算是人?搞受精卵胚胎干细胞做实验,四舍五入稳妥妥就是人体实验呀!再四舍五入那就是731那群畜生干的事啊!

  黄禹锡一夜间跌下神坛,从韩国最伟大的国宝级科学家,变成了韩国最大的诈骗犯,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他是血统纯正的韩国人。

  这也是二十一世纪前十年最大的学术造假事件,直到多年后日本女科学家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爆发,才盖过了黄禹锡的风头。

  如今张伟打算对付黄禹锡,最直接的手段,当然要从这十一张照片开搞。

  这十一张照片,除了《科学》杂志之外,在韩国生物学研究中心的网站上还能找到高清版。

  韩国人也不知道黄禹锡的科研成果是假的,为了能够在全世界面前显摆,还真把黄禹锡的论文,以及相关的照片和数据,全都挂在了网上。

  而接下来张伟需要做的,就是证明这十一张照片,其实来自同一个胚胎干细胞。

  该怎么证明?光靠张伟红口白牙在嘴巴上质疑,肯定是不行,得找证据。

  证据无非就是两种,人证和物证。

  黄禹锡的科研团队中,肯定有不止一个人知道黄禹锡照片造假的事情,只要这些知情者肯站出来作证,那便是有了人证。

  但目前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可能的,2004年的黄禹锡正如日中天,还没到墙倒众人推的地步,即便是有知情者,可不可能站出来。

  只能依靠物证!

  张伟能想到的物证,就是用科学手段,来证明这十一张照片源自同一胚胎干细胞。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难题,又不是没有计算机。人用肉眼比对不出来的东西,用电脑还比对不出来么!

  “看来得去找找我那个熟人,阿德曼教授了!”张伟心中暗道。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着世界上最牛的计算机系,将十一张照片交给他们,肯定能分析出这十一张照片出自同一胚胎干细胞。

  更关键的是,伯克利的计算机系足够权威!

  要是随便找个不知名的程序猿,弄个比对结果,即便证明了十一张照片出自同一胚胎干细胞,韩国人也可以质疑,说你这个比对结果是假的,伱是在污蔑我们伟大的国宝级科学家。

  但若是伯克利计算机系出的报告,你韩国人还敢质疑么?

  就算韩国人还敢质疑伯克利计算机系有问题,但全世界也不会相信韩国人的质疑,只会觉得韩国人这是死鸭子嘴硬!

  然而找人帮忙可不是白帮的,非亲非故的,人家阿德曼教授凭什么帮你?

  更何况这还牵扯到一桩国际级的学术造假大案,若是阿德曼教授不愿意掺和进来,那该怎么办?

  张伟需要的,其实不单单是一份证据,而是有伯克利计算机系背书的证据。

  也就是说,当别人问起来时,阿德曼教授得说:没错,张伟拿出来的比对结果,就是我们做出来的。

  阿德曼教授是研究密码学的,黄禹锡是搞克隆的,两者的研究互不交集,完全没有利益冲突,阿德曼教授没有理由找黄禹锡麻烦。

  并不是每个科学家都怀揣着正义感,愿意去戳破学术造假案。

  现实不是网络,到处都是正义人士,看到丁点的不公,就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大放厥词。

  现实当中,畏畏缩缩,柔柔诺诺,不愿意找麻烦的人多了去了!

  归根结底,想要阿德曼教授背书,要么靠卖人情,要么靠利益交换!

  人与人的交往就是这个样子,除了亲人之外,都是你图我点啥,我图你点啥,你要说我不图你,你也不图我,这两个人是没法建立交情的。

  “当日阿德曼教授请我吃波士顿龙虾,所看中的无非就是梅森素数,要不我再吞十个生鸡蛋,把第46个梅森素数交出去?换取阿德曼教授的帮忙?”

  思考了小半天,张伟觉得这个法子虽然可行,但并不合适。

  用第46个梅森素数换阿德曼教授帮忙背书,这是摆明了是一种交易,典型商人的手段,而不是学者的手段。

  张伟觉得,跟这种世界顶级的学者打交道,不能太俗,得用学者的手段,才有逼格!

  之后肯定会跟很多世界顶级的学者打交道的,得适应大牛圈子里的生态。

  “我记得那个女教授莎菲-戈德瓦塞尔,是提出零知识证明的人吧!那就从这方面入手!”

  想到这里,张伟立刻呼唤了魔鬼:“魔鬼哥哥,我要兑换一篇论文,是有关零知识证明的。”

  “哪一年的论文?”魔鬼立刻回应道。

  “记不清了!”

  “发表在什么期刊上?”

  “记不清了!”

  “那作者是谁,总知道吧?”

  “记不清了!”

  张伟连着三句“记不清”了,还摆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都记不清了,我怎么给你找!”

  “这篇论文就是介绍零知识证明该如何应用的,大致内容就是阐述了零知识交互证明的构造原理、安全性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张伟开口道。

  “这种论文也很多!”魔鬼开口道。

  “那就找一篇被引用最多,最重要的呗!”

  “我听明白了,你是把我当成文献论文检索了呗!”

  “原来你还有这功……哦不,是有这本事,魔鬼哥哥,你好棒棒呦!”

  “你原本是要说,有这功能吧?真把我当论文检索软件了!”魔鬼冷哼一声。

  “不小心嘴瓢了,要不你骂我两句,找补回来?”张伟赶紧说道。

  “你怎么知道,我平时没骂你?”

  “你平时就在骂我么?那你也太不厚道了!我平时可都是在夸你的!”

  “并没有!你平时总想着怎么白嫖我。”魔鬼冷哼一声。

  “嘿嘿!”

  张伟尴尬的笑了笑:“魔鬼哥哥,要不咱们还是说回论文的事情吧!”

  魔鬼沉默了几秒钟,开口道:“找到了一篇论文,符合你说的要求。《Zero-Knowledge Succinc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零知识的简明非交互知识论证》。

  这篇论文阐述了零知识交互证明的构造原理、安全性和效率等方面的内容,而且还介绍了如何将一个计算机问题,转化为一个二次算数程序,然后利用零知识交互证明技术验证其正确性,并且提出了知识假设的概念。”

  “OK,就这篇了,论文还是原来的价码吧,能便宜点不?”张伟开口问道。

  “这种不值钱的东西,没降价空间,还是原来的那三种选择。发烧39度,食物中毒,或者八小时的寿命。”

  “那我肯定还是选择发烧39度啊!”

  “好的。用发烧39度,兑换论文……”

  “等一下!”张伟猛的叫停了魔鬼:“过一会儿再换,我先去买片布洛芬!”

  第一章送到,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订阅,感谢书友的打赏,不知不觉又到下旬了,求波保底月票!过关拜谢。

第117章 如何讨好学术大牛?

  在美国买布洛芬很方便,路边小超市货架上就有。

  望着超市货架上成罐的布洛芬胶囊,张伟觉得有些迷。

  最小包装是100粒一罐的,还有200粒一罐的,500粒一罐的,最大包装是1000粒一罐的,跟奶粉包装差不多大小的一罐子。

  “谁吃得了这么多?这是让我再交易几十篇论文的节奏么?”

  无奈之下,张伟只好拿了100粒包装的,前去结账。

  但是在结账的时候,张伟仍然有些不死心,他开口问道:“布洛芬还有更小包装的么?”

  “药店里可能会有50粒装的吧!”售货员是个黑人女子,她接着说道;“我建议你买大包装的,比较划算。那种1000粒的,你一个人最起码可以吃四个月。这种100粒的,太贵!”

  “四个月?吃1000粒?我没听错吧!”张伟露出了夸张的表情。

  “我的数学不太好,可能算错了。”黑人女售货员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一次吃两片,六小时吃一次,一天二十四小时,可以干八片,一个月就是240片,是四个月,没错啊!”

  华裔的数学好,全美国皆知,所以在张伟质疑的时候,黑人女售货员还以为是自己算错了,于是重新算了一遍,发现没错。

  张伟只能回应了一句“呵呵”,照这算法不是吃药,而是拿药当饭吃!

  美国人的确是将止疼药当饭吃,每天按时按时干上几片止疼药,可能比吃饭还勤快。

  经常有人说,你看老外身体素质多好啊,大冷天的也不穿秋衣秋裤,还光着膀子光着腿。

  他们不是不冷,是冻疼了就来两片止疼药,然后就不疼了。

  等年纪大了以后,照样冻出了一身的病。别的不说,美国老人患关节炎的概率,可比中国高多了。

  ……

  回到宿舍,张伟吃下布洛芬,然后从魔鬼那里交换了《零知识的简明非交互知识论证》这篇论文。

  所谓零知识证明,意思就是我可以证明一件事情,但无需透露任何其他信息。

  就比如伱要证明,你知道刘德华的手机号码,你只需要拿出手机,拨通刘德华的电话号码,刘德华那边把电话一接,你就完成了证明。

  这个过程中,你不需要透露刘德华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你也不需要透露你自己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甚至你连自己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用透露。

  也就是说你没有透露除了你有刘德华手机号码之外的任何信息,就能够证明你有刘德华的手机号码。

  将零知识证明的理论,放在密码学中,也就意味着在进行某项验证的时候,验证者无法获得生成证明的某些信息,但却可以完成验证。这样便可以提高隐私保护,防止数据泄露。

  就比如你去旅游,很多景点要刷身份证才能进入,你担心身份证信息会因此泄露。

  如果使用了这套技术,让景区和公安部门联网,中间进行一个零知识交互证明的加密,那么景区只能验证你的身份证信息,却无法获得你的身份证信息。

  所以零知识证明这项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几乎每个人都能用到。

  零知识证明的理念,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提出来的,但到了2005年之后,才开始进入应用领域。

  因为区跨链技术的发展,使得身份验证、数字签名、电子投票等活动逐渐兴起,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安全,这项技术才得以推广和发展。

  而提出零知识证明概念的两位科学家,莎菲-戈德瓦塞尔和希尔维奥-米卡利,也因此获得了2012年的图灵奖。

  两人也再次证明了,科研成果想要拿奖,跟成果的应用程度是直接挂钩的。

首节 上一节 86/1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