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9闲鱼人生

1979闲鱼人生 第393节

“哦,您好,您好……”

“……”

虽然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心思,但在群众面前,各自都保持着各自内心真实的情绪。

大家又在一次进了村会议室,但这次待的时间并不长,差不多就坐下,喝了两口水,便结束了这番客套。

第一站自然去了梁竹家,到了地方,才知道她家看着在村里应该还算的上不错,新盖的三间大瓦房,另外还有六间土房子,一家三代六口住。

今儿因为事前通知了,梁兰的父亲梁二民也不没有外出干副业。

他年龄不大,才三十多点,但从面相上看,说他五十都有人信,就是那能会算的半仙见到他,都要沉沙折戟。

他很紧张,同时也很实诚,因为他把他的紧张都一股脑的变现了出来。

“……领导们,快……坐……”然后他就一直搓着手站着,眼神老往梁支书和镇干部身上瞟。

他一个人是无法面对这么大的领导,当然也有别的原因,比如昨天发生的事。

胡同志邀他也坐下聊一聊,告诉他不要紧张,领导这么一说,他就更加紧张了。

“……哎…”颤颤地坐在一个木头墩子上。

气氛很谐和,大家都拘着,这时候就能突出胡同志的领导才能了,几句话,就一下子把彼此之间的距离给拉近了。

“家里几口人?”

“家里种几亩田?粮食都够吃吧?”

“?”

骆涛则笑脸陪着,但他和身旁的朱霖都在观察着四周,那个小姑娘怎么没在家,人呢?

今儿不同昨日,一些常规的节奏还是要有条不絮的进行。

等待的岁月里,骆涛都看厌了周围郁郁青青的群山。

在镜头下,一切都是美好的。

骆涛此行多少有点落寞,在梁二民家大概就待了半个多钟点,今儿好似冥冥中有一个司仪,在无形中指挥着大家前进。

先后又拜访了好几家。

最后去了梁金花家,她家仍然住着土房子,也不全是土,房子的地基往上有一米高,则是大青砖和红砖头相混使用。

大青砖的个头很大,五六公分高,长度在三十公分左右,宽度应该在十公分。

青砖很大,也很笨重,但硬度还是没有小红砖来的结实。

三间住处,一间厨房,至于茅厕那就……处处是青山,青山脚下皆随便。

梁金花的父亲没有在家,因为这个家庭不允许他用一天的时间来接待一个确不确定到他家看望的领导。

再看梁家姐妹从远处见胡同志带领着一大帮人往她家的方向过来,就赶紧进屋叫她爷爷。

“爷,昨天我和您说的那个领导,真的往咱家这边来了。”

“是吗?快,扶我起来。”梁家爷爷需要拄着拐杖行走,他很是激动。

“你爹这个瓜娃子,……”他对自己的儿子今天出工挣钱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

骆涛再次见到梁家姐弟四人还是很高兴的,住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她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这样的场合还是没有骆涛说话的份儿,此时的他,感觉今儿他就像护国寺大街上表演木偶戏的木偶,被人摆着了。

这种情况直到临近中午骆涛才算解脱。

领导们要回县里开会,谈谈这两天的事情。

胡同志:“我也是身不由己啊,……那咱们下午四点在县里见。”

为了骆涛等人的安全,又留下了四位武*同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骆涛非常体谅他,“那好,我忙好这边的事,就立马回县里。”

原本说好要陪着骆涛考察基层,由于基层干部非常整饬一下,胡同志不得不给他们开一个思想会。

骆涛又不是自己人,他就是去了也没用,到时候还挺尴尬。开会遇到最尴尬的莫过于,“dang员留下,其他人可以忙别的工作了。”

然后就你一个人走了出去。

冷……

还有就是由于今儿有记者在,骆涛并没有好好跟乡亲们好好聊聊。

梁支书:“骆先生,要不咱们先到家里吃个便饭?”

“那…,太谢谢支书了。”骆涛这时候也是真饿了,村子人口不多,但面积大,一家在山上,一家在山脚下,一上午可是够折腾的。

“呵呵呵,我们还要感谢你呢,我听说要是没你,领导还来不我们这呢。……”梁支书很高兴,一点都没有感觉到暴风雨来临的前夜,暗流涌动。

不光他不知道,还有和他一样沉浸在今天这个美丽的日子的镇长同志,“就是,就是,骆先生,朱老师,我代表良乡镇感谢你们的到来。……”

他大概是忘了领导开会,镇里的书记都去了,为什么没把他也叫去。

难道真的就只是因为职位低的原因吗?

这些都不是骆涛该考虑的事。

那前来围观的人群,也随着领导们的离开,而渐渐离开。

食过午饭。

就直奔梁二民家。

“您怎么不让您家闺女上学读书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那什么,不是不让她去,这孩子打小就笨,去了也浪费钱。”梁二民对待骆涛就没有见到胡同志那么紧张了,这就是关和民最直接的区别。

但他对骆涛还是很客气的,毕竟是跟着领导一起来的,现在又是镇长和支书陪着。

骆涛苦口婆心的劝了他好长时间,这汉子就是不松口。

骆涛不得不拿起了腔:“这事儿胡书*记是知道的,不信你问问你们镇长和支书。”

“梁二民,你小子知道吗?不让孩子上学,是犯法的。我看你就是没吃过白饭,……”梁支书很有智慧。

骆涛真的很佩服,他这招无中生友。

镇长也是为讨好骆涛,继续给他施压,“要不要我叫孙军过来。”

骆涛不知道这孙军是谁?但梁二民很熟,也很怕。

他都快哭了,“镇长,老支书,明天我就送孩子上学还不行吗?就别麻烦孙公安了。”

就这么连唬带吓劝说服了梁二民,骆涛今儿也是跟着梁支书他们学坏了。

解决好梁兰上学的问题,骆涛几人就又去了梁金花她们家。

她家的情况就是穷,但心都是正的,骆涛向梁家爷爷承诺要资助梁家姐弟上学。

看着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喜悦,骆涛和朱霖也因他们开心而开心。

临走时还用了一百元买了她们家一块腊肉。

后又去了村小学,真的很贫穷,低年级的桌子还是泥做的,看到的一切都超乎了骆涛的想象。

难怪上午没安排来村小学。

“梁支书,我看了一下,孩子们的上学条件很简陋,……我没有什么大本事,希望这点钱能给孩子们置办些课桌和凳子等物……”

骆涛给的也不多就五百块钱,还是当着村里人的面儿,这也就不怕他一毛不拔的把这钱给装进自己的腰包里。

更是承诺,每年都会向村里捐一千块钱,留作孩子们上学的学费,当然还要讲明这钱只能用做孩子的学费。

骆涛包了村里孩子上小学的学费,就是为了消除村里人因经济困难孩子无法去读书,因是女孩子不让去读书。

他们要是没了孩子学费这个负担,他们是不是就愿意让孩子去上学?

骆涛姑且往好处想。

他特别希望像梁兰和梁金花那样家庭出身的孩子也能接受最基础的教育。

【月票推荐票】

第476章 老娘苏桂兰很不高兴

离开了梁家寨。

先是回到县里和胡同志汇合,休息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往筑城赶。

刚到筑城,骆涛就马不停蹄给贵省的高级的干部讲课,把一些后世听到,学习到的致富手段都一一贡献了出来。

骆涛知道这些致富手段只要到了这些人学习,会比在个人手里更有意义。

这项特殊的任务完成之后,骆涛一些人就要准备回京,这时良乡传来消息,一些不遵纪守法的人也都得到了惩处。

听到这个大块人心的好消息,骆涛乘着喜悦的心情,登上回京的飞机。

7月2日,骆涛抵京。

刚下了飞机,朱霖就感慨道:“还是京城好。

要是春季没风沙那就更好了。”

“呵呵呵。”骆涛笑着,“你的要求还真不少啊!”看着公司前来接机的人,“走了,有什么话,咱回家说。”

骆涛高兴的迈着大步向前方、向最光明的前方走去。

南下这一个余月来,骆涛的见识又发生了一次重大地改变,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古老的国度,还有那么多的处女地没被开发,还有那么多的地方等待着建设。

这一行还碰到了那么多可爱的人,那么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人。

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思想也再一次发生蜕变,人生又有了全新的奋斗目标。

坐上小汽车,很快就到了百花深处。

“哥,霖姐,我就不进去了,记得替我问干爹,干爹,何姐,小十月和小丫头好。”徐乐帮着把包提下来,很着急地向骆涛提出请求。

生怕骆涛不让走似的。

骆涛和朱霖对此相视一笑,心里哪里还不知道徐乐那点心思,准是找他还没过门的媳妇。

笑着挥手说:“去吧。”

首节 上一节 393/6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具化系垃圾?我反手具化一台高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