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9闲鱼人生

1979闲鱼人生 第170节

骆涛没想到这高支书他们会一大早来送自己,笑着说:“谢谢乡亲们…………,高支书您这话可不是什么大话,是说的大实话,这延川的红枣,我早就闻过他的大名,这礼物太珍贵了。”

“哈哈哈,骆同志喜欢就成,我们给你装起来。”

骆涛让徐乐和七子接过乡亲们送的红枣和核桃,每一筐都只倒一半,骆涛给每筐的下面都放了十元,自己现在只能用这最直接的方式来感谢这份情义。

“东西太多了,我也装不少下,一筐就拿了些,…………感谢乡亲们,…………有时间我还会来咱们高家湾村看看。”

和他们作别之后,骆涛他们坐着小车向长安的方向奔波。

七月三号,一行四人在长安稍作休息一日和赵经理告别,并处理好两辆自行车的归属权等问题,四人就踏上了回京的列车。

第224章 专家鉴宝

七月八号。

骆涛一行四人安全抵达京城,结束了这心惊胆战的护宝之旅。

中途又在太原休整了一下,主要是为了七子,他也很长时间没回家了,接下来还要随骆涛进京,这正好回家看望一下家里人,顺便报个平安。

京城的火车站管制的特别严,好几处都贴着“悬赏令”,时间是今年五月份发布的。

除去此事,今年五月初劫机事件也是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地轰动,不过这些都和骆涛没有任何关系,少说些不利于和谐的话。

“这人怎么还没有抓到,太猖狂了。”王老看着通告很是愤慨。

骆涛也不知道怎么劝慰他,作为重生者对于这种事也是爱莫能助,…………

骆涛只好说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咱们还是先办好我们的事吧!”

现在骆涛是真怕见到这些穿制服的保护神,因为自己缴的那把真家伙可还在佛肚里呐!

庆幸在长安的时候王老弄了一个文物特批的条子,不然这一路的检查,非把佛像折腾的不轻。

骆涛也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叫了一个板爷儿去了北池子大街的院子,并打电话通知老张头过来开一下门。

“你小子够阔的,这院子什么时候买的?早几年就是你后面有人撑着,也够格了。”

四人和一个大麻袋坐在这院门口的石阶上,没一会儿就成了大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您老可要慎言,我这也是辛辛苦挣的钱,人都看着呐。来抽烟,老张头一会儿就到。”

“都改革开放好几年了,你还怕什么。”

王老接过烟,还说着大话。骆涛想着:“还能怕什么,钱多呗。”

四人坐了该有十几分钟,就有好几位朝阳大妈来打听,“大妈,谢谢您嘞,我就住这儿,刚从外地办事回来。”

“大妈,这麻袋装的是木头雕的东西,不信儿您摸摸,我们不是拍花子的。”

骆涛心里真要崩溃了,这老张头怎么这么墨迹啊!再不来哥们真要被同志们“请”去问话了。

好不容易送走一位又一位大妈,老张头和金爷这两位才从景山那边地奔着过来。

“二位,你们就不能骑个车过来,也太懒了吧!”

“边去,我们就骑不惯那玩意儿,怎么着了。王老,您可瘦了,这小子是不是没照顾好您。”老张头对着骆涛呲了一句,就热情洋溢的和王老打着招呼。

金爷还瞧了一眼徐乐和七子,老张头对他们直接忽视不提。

“三位爷咱们进去聊吧!老张头快开门,我们坐着等您这会儿功夫,接受了好几波审查。”

瞧着这三位就在门口聊了起来,骆涛无情的打断了他们的谈话。

老张头听着也是感觉是这个理,嘴上:“就你小子事多。”

说话间这门就打开了,推开叽了的木门:“快进吧!”

徐乐和七子背着四人的包先进了门,这麻袋一路则是由骆涛和王老负责。

“这里面是什么?还包着一层棉被。”金爷想上手帮忙抬,王老拦了一下,他只好跟在后面,专注盯着这麻袋,看到了裸露外面的花棉被。

“进去说,老张头关门。”骆涛说了一句,老张头可是跟着骆涛混了好多年,听话听意立马就感觉这次他们又淘到宝贝了。

大门上了两道闩。

抬进了正堂的桌子上,这处宅子交给老张头之后,他也给置办了一套桌椅板凳,放在正堂权当一个临时休息之用。

朱霖也是一次都没有在这边休息,排练晚了都是回丈母娘家。

“王老你们就不要卖关子了,打开看看。”老张头别看他也快六十了,这心还是很野的,不然当年也不会和骆涛南下。

骆涛可不能现在就当他们的面打开,“老张头这事不急,我领王老先看看这院子。”

当骆涛和三位老爷子出来,又拽出了七子作陪,好让徐乐把空壳的真家伙掏出来。

这院子收拾的很不错,南厢房和正房之间还搭了一个葡萄架,新栽的还没有挂果。

架子下也弄了一套石桌石櫈,还有一个水缸,只是栽种了几株睡莲。

院里两棵柿子树和枣树倒是挂了不少鲜果,看着今年儿绝对是个丰收年。

“不错,你小子年龄不大,倒是会享受。”王老看着这地方很满意。

“您老要是喜欢就常来,改明儿我给您送一把钥匙。”

“别儿,你还是自己个享受吧。我那点家当,你小子就别惦记了。不过没事来歇歇脚也是好的。”

骆涛那点小心思,王老一下子就猜到了。

“嘿嘿嘿!什么事都瞒不过您老的法眼。”

“知足常乐。”

王老又点了一下骆涛,做人不要太贪,厚藏肯定会有问题。

“受教了。”

骆涛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渐渐明白自己以后的收藏路应该怎么走。

院子不大,几位走走停停,骆涛也听老张头和金爷讲着这段时间京城发生的改变。

特别是西昌楼改造后,有了金爷坐阵指导,生意好的不行,这事侯明在电话里也对骆涛说了。

六月下旬,骆涛便让侯明从中华电器支了四十万,在王府井盘下了一处一层占地近四百平,上下三层的老铺,准备改造开分店。

由于“七上八下”的分界线,后海的西昌楼已经满足不了京城食客的需求,只能开设分店。

还好今年国家又开了一个小口子,对于超出雇工规定数量的个体工商户提出“三不”原则:“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

这些都是在“傻子瓜子”和温市事件后,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良性下改变的政策。

骆涛现在必须要赶着浪头走路,今年八月份对个体户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月份,因为会有一个最强声音从中南海喊出来。

又谈到了妙音院,房屋已经修缮完毕,现在都在只剩改造庭院和花园环境。

午饭后王老则亲自去了故宫,骆涛三人则在院子里小心看护着这件宝贝。

大概三点钟左右,小院迎来了一大帮故宫博物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

现任第一副院许院长,另外还有三位副院长,其中就有单老。

耿老,朱老,启老,张老还有几位杂项,漆器类的大家。

他们简单和骆涛打了招呼就直接去看那佛像了,就这个骆涛也开心的不得了。

陈当年请老专家去她那儿看紫檀,人家开始可都没搭理她,现在的老先生还是能做到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们主动和骆涛打招呼,第一是看在和骆涛相熟的几位老先生的面上,第二方面就是这件佛像如果真如王老说的那样是件晚唐时期的夹纻佛像,绝对是国宝,况且骆涛会无偿捐给故宫。

第225章 趟趟文物门路

这些老专家的本事绝对不是盖的,可以说个个都是杂货铺,就拿启老来说,世人对他的印象就是位书画家和书画方面的鉴定家。

没想到他对这夹纻佛像的事也是知之甚清。

在他们鉴定的空隙,启老扶着他的大圆框的眼镜拉着骆涛就出了正房。

“骆小子,可以啊!这回和王先生又捡到宝了,什么时候带我也去玩玩。”

瞧瞧这老先生的口气,忒大了,都古朽之年的老年人了,还想着寻找刺激。

不过啊!这话要是别的老先生说,骆涛肯定会劝一下,但启先生就不需要了,因为这位特别不喜欢到处旅游。

如果不是工作上的需要,他真的懒的出这京城。

他和王老就有点相对,王老就喜欢窜胡同巷子下个乡。启老如果是婉约派,那王老就是豪放派。

“行啊!只要您老乐意去,过几天咱们就可以走。”

“嘿,别,我可是没时间,这阵儿有事儿,走不开。”启老嘴唇微启,胖胖的手轻挠了几下右腮帮子,十分的得意,也更显幽默风趣。

骆涛心里纳闷了,现在老先生都这么忙吗?

“哦,您老忙什么呢?”

“没什么,都是一些小事儿,就是那个央视要拍《红楼梦》,人家请我去当顾问,呵呵。”

骆涛经他老人家这么一提,自己想着怎么把这事给忘了。

今年87版《红楼梦》就要正式上马了,从81年商讨改编问题,到今年2月筹备组成立,5月编剧组成立,8月剧组顾问委员会成立。

明年春夏两期红楼学习班就要开课了,九月才正式开拍。

心想这许大佬应该快要来京了,到时候一定要去看看,结交一下,穿越人士应该不会同行恨同行死。

何况两个人在各自主打的产业上也没利益冲突。

有必要和他谈一下,百花深处的归属问题,你姓许的可以住在百花深处,但没必要那么狠全买下来吧!

“还是您老的面儿大,您老可是位红学家,不请您老去,他们肯定拍不好,损失……”

骆涛这马屁还没拍完,白衬衫的领子就被人在后面拎了起来。

“您小子,这话可就说的大了,合着这京城没他启功,还就不读《红楼梦》了。”

听这声骆涛就知道是朱家缙先生,这时想死的心都有了,怎么忘了这位也去当了顾问。

扭头刚想抽自己一下嘴巴,表示自己说错了话,回头又一想,自己要这么做了不是反过来得罪启老了吗?

“哎呦!朱老好久不见,您老这脸色红润中透着年轻,红光满面看来肯定有喜事。”

“甭贫,咱爷俩儿刚见面没半小时。这次您可是淘了件国宝,了不起。”

这话说得,骆涛可有点受宠若惊。

首节 上一节 170/6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具化系垃圾?我反手具化一台高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