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我在敌占区扮演鬼子军官 第183节
“日本方面支付的货款,在转入‘泛大陆贸易公司’的账户后不久,就被人全部取出,根本无法继续追查。”
“至于直接经办人吉米,他的确是利来公司的医药代表。但就在与日本方面完成这项交易的第二天,便再也没去公司上班,彻底消失了。”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们动用了大量人手进行排查,纽约港的线人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有人目睹吉米在第二天就登上了前往墨西哥的客轮。”
此时的美国尚未成为后来的世界警察,想要在墨西哥搜捕吉米,难度极大,几乎不可能。
况且,为了日本人的事如此大动干戈,根本不值得。
胡佛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变化。
良久,他才开口道:“也就是说,这是一场针对日本人精心策划的骗局?但我很好奇,那些日本人难道愚蠢到不懂得验货?进行如此大额的交易,不知道向利来公司高层核实?竟然被一个医药代表骗的团团转!”
“局长,”安德森连忙解释,“根据我们的了解,日本人私下曾派多人接触过利来公司的高层,但均遭拒绝。这个吉米,是打着公司某位重要股东的旗号进行私下交易。日本人求购心切,又担心知道的人太多会导致交易失败,所以选择了秘密进行。
“并且,他们对吉米提供的样品安排了试药,哪怕是后续交付的药品也都是真药,只是在里面掺了氰化物。而吉米选择在利来公司的会议室里接待日本人,这一举动极大地增强了他的可信度。”
胡佛闻言,身体向后靠进椅背,双手交叉置于腹前,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原本以为这可能是一起手段高明的商业诈骗案,但现在看来,对方为了取信于日本人,竟然全部用的都是真药,这可是需要很高的成本。
“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仅仅是为了毒害几百名日本士兵?这从逻辑上说不通。”胡佛低声自语,像是在问安德森,又像是在问自己,“除非对方对日本人很是仇恨,或者,这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目的。”
胡佛敏锐地意识到,这背后肯定是一个高效且资金充足的组织。
作为联邦调查局的负责人,他决不允许任何不受控的力量在他的地盘上如此肆意妄为。这不仅是犯罪,更是对他个人权威的公然挑衅。
胡佛的目光重新聚焦在安德森身上,变得无比锐利:“吉米的背后必然存在一个组织。我不管他们是出于对日本人的仇恨,还是别的什么目的。他们这种行为,已经有损美国的商业信誉,这是绝不能容忍的!”
“必须一查到底,增派人手,扩大调查范围,我需要知道,是谁在幕后操纵这一切!”
尽管此事已经上升为外交事件,但胡佛对日本政府的诉求并不在意。
他很清楚,现在是日本人有求于美国。
如果不是国内那些与日本有密切贸易往来的财团,以及孤立主义者在国会极力阻挠,美国政府可能早已对日本实施全面禁运了。
他之所以要坚持彻查,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维护他掌控下的秩序,以及美利坚合众国的尊严。
任何不受控的力量,都是潜在的威胁,必须被找出、被监控,并在必要时,彻底摧毁。
另一边,林致远已悄然搬进了沪市海军基地的军官俱乐部暂住。
他心中清楚,陆军此番颜面扫地,绝不会善罢甘休。
而他接下来的计划,还要将事态进一步扩大。
为防陆军中的激进分子再次将他锁定为目标,那日在松岛楼与一众海军军官尽兴庆祝后,他便独自前往岛田司令官的官邸拜访。
他提出想买下海军基地东侧一栋三层洋房,稍作改造,用作今后的居住与办公场所。
岛田起初有些犹豫。海军基地毕竟是军事要地,涉及诸多机密。
即便林致远与海军关系密切,将一家商行设在基地旁边,终究不太妥当。
但林致远所虑又不无道理,总不能长期派一支陆战队员专门保护他,那样既浪费资源,也显得招摇。
更何况,林致远如今对海军的作用日益重要,确实需要更周全的保障。
几经权衡,岛田最终还是破例答应了。
林致远随即着手对洋房进行大规模扩建和装修。石川商行原来的办公地点确实已显拥挤,且安全性不足,此次搬迁,正合时宜。
他并未出售原有别墅,而是直接安排给美惠子和石川明夫居住。
搬至海军基地旁,他也方便时常出入军官俱乐部,更便于获取一些情报,消息也能更灵通些。
这日,林致远坐在俱乐部网球场边的藤椅上,看着美惠子带着石川明夫在场内玩耍。
他侧身用日语低声问身旁的周慕云:“沪市陆军那边,这几天还没动静?”
由于身处海军军官俱乐部,林致远担心有窃听设备,只在露天场合才与周慕云谈论要事。
周慕云同样以日语低声回答:“他们似乎很是克制,一直没有人站出来。”
林致远沉吟道:“不应该啊……沪市陆军里,应该不乏和三浦一样的激进分子。”
思索片刻,他忽然恍然,这些人,缺的是一根导火索。
即便是后世的抗议示威,也总得有人牵头组织。
他立即向周慕云招手,附耳低语几句。
周慕云会意,匆匆离去。
第332章 炸弹袭击
周慕云领命离去后,林致远缓缓向后靠进藤椅,将双腿交叠起来。
他点燃一支香烟,看着网球场上的美惠子和石川明夫,陷入沉思。
方才他给周慕云的指示,是让赵天明设法给租界内的美国领事馆送一份“厚礼”。
尽管这样做会有一定的风险,但他并不打算让军统上海站配合。
他从未怀疑过戴春风的抗日决心,只是军统上海站屡遭破坏,总部也如同筛子一般,保密性实在堪忧。
若让他们参与,一旦走漏风声,很容易导致计划功亏一篑。
况且,此时远征军尚未入缅作战,戴春风对英国都还没有祛魅,更不用说此事还会将美国算计在内。
以他的立场,必定会极力反对,甚至可能横加阻挠。
林致远来自后世,早已看清这些西方国家的本质。他们关心的从来只有自身利益,所谓的国际道义不过是遮羞布。
以他如今的布局和能力,完全可以独立行事。即便手段有一些激进,但只要能够加速结束这场战争,他愿意承担一切必要的风险。
次日,位于江西路181号的美国领事馆门前一如往常。
四名卫兵肃立两侧,警惕地审视着街面上往来的行人与车辆。
突然,一辆黑色轿车从街角疾驰而来。
在经过领事馆正门的时候,后座车窗迅速降下,一个包裹被猛地抛出,精准地落在领事馆大门前的台阶上。
未等卫兵作出反应,轿车随即加速,混入人流中消失无踪。
在租界,各国领事馆偶尔会遭遇此类事件。
大多是抗日组织或反战团体投放的定时炸弹,但基本都会预留充足时间让领事馆处置,并不会引爆。
这类情况在前两年颇为常见,主要是警告各国停止与日本合作,随着战局变化,这类事件已很少再发生。
今日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迅速引起了门口卫兵的警惕,他们在第一时间吹响警哨。
不多时,领事馆内迅速冲出十几名全副武装的海军陆战队员。
带队的中士经验丰富,在了解情况后,立即下令疏散周边人群,同时命人抬来盛满水的水桶与长竹竿,准备将包裹挑入水中。
这个时期的定时炸弹密封性都比较差,只要浸水后大多会失效。
然而,就在陆战队员小心翼翼靠近,竹竿即将触及包裹的刹那。
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轰然响起,硝烟裹挟着碎石断砖冲天而起,领事馆临街的玻璃窗应声碎裂。
带队的中士看着领事馆门前的大坑,闻着刺鼻的火药味,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虽然这枚炸弹的威力有限,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是第一次有人真正在美国领事馆门前引爆炸弹。
和以往的警告不同,这是赤裸裸的挑衅!
与此同时,美国驻沪总领事弗兰克?P?罗赫德站在三楼办公室的破碎窗前,看着下面还未消散的浓烟,不由得握紧双拳。
半小时前,他刚收到一封通过邮差送来的恐吓信。
信中用英文指责美国“售卖假药并毒害日本士兵”,要求美方立即退出租界,否则将采取进一步行动。
去年三浦刺杀西尾事件后,弗兰克就曾向国会递交过报告,分析了沪市的局面,希望可以从沪市撤离,但被国会驳回了。
眼下沪市租界,就只剩美国还留有驻军。
如今看来,日本人的行动正在升级,从试探施压转向了直接攻击。
弗兰克愤怒地回到办公桌前,抓起电话直接接通了日本领事馆,语气异常强硬:“我是美国总领事弗兰克,我要求立即与岩井进行外交交涉!你们居然在我国领事馆门前引爆定时炸弹,这是对美利坚合众国公然的挑衅!必须给出明确解释!”
电话那头的日本领事馆的工作人员显然措手不及,支支吾吾地表示将立即上报。
几个小时后,《大美晚报》、《文汇报》等仍在租界正常运转的报社,都收到了一封内容详实的匿名信件。
第二天,这些报纸不约而同地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美国领事馆门前的爆炸事件,并客观分析了事件的前因后果。
尽管这些报纸只是在陈述事实,但当沪市的日本陆军军官看到相关的报道后,都是勃然大怒。
虽然泽田极力遮掩奎宁中毒事件,但海军放假一日、大肆庆祝的举动,早已让这桩丑闻在陆军内部传开。
如今连租界报纸都开始公开报道、指指点点,这些陆军军官觉得所有人都在看他们的笑话。
陆军军官们群情激愤,要求对美国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甚至不少人都主张直接将美军从租界赶出去。
泽田看到报道后,脸色铁青。他比谁都清楚,此刻任何冲动的反应,都可能让局势失控。
他立即传令各部约束下属,严禁任何过激行为。
沪市发生的事情,很快就传回了美国。
原本负责与日方对接的美国官员,对日方坚持要调查结果的态度本就不满。
如今沪市领事馆门前竟发生爆炸挑衅,美方态度就更加强硬了,直接中止了与竹内等人的会谈。
竹内赴美已近十日,调查却毫无进展。
随着FBI的初步调查,他隐约感觉到这件事背后肯定是一股势力在针对日本,但在美国,一切调查都只能依赖联邦调查局。
如今沪市事件一出,别说他,就连野村大使约见美方官员,也屡屡遭拒。
这天,他再次被联邦调查局拒之门外。心力交瘁的竹内,颓然跌坐在联邦调查局门前的石阶上,双手深深插入发间。
“完了,一切都完了...”他喃喃自语,眼中布满血丝。
若调查没有结果,等待他的唯有切腹谢罪。
然而这一幕,都被躲在不远处的记者拍了下来。
第333章 军情六部
上一篇:凛冬领主:从每日情报开始
下一篇:无限:开局捡到一个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