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74节

太皇太后看着杨士奇,说道:“远窜怎么够,难道不论死吗?”

杨士奇双眼微微一眯,从朱祁镇的角度去看,却见双眼之中精光闪烁,说道:“李时勉乃是先帝留下的谏臣,海内皆知其忠直,又为陛下讲官。以小事诛杀大臣,恐怕这才最伤陛下之明。”

“且李郁论死,一日诛杀两员大臣,臣以为恐伤百官之心。”

朱祁镇心中暗暗揣摩:“原来李郁的小命要用再这里。”

不管是国子监祭酒,还是兵部侍郎,都可以称为高官了。李郁的死已经敲定了。又不是什么大事,连续诛杀大臣,的确让下面的人不安。

太皇太后说道:“既然如此,杨首辅以为当如何?”

杨士奇似乎早有准备,说道:“李时勉今日早朝失仪,当罢官国子监祭酒,放边远府县为知县。”

“不过,下西洋之事,既然子虚乌有,朝廷也当明文下诏,以正视听。”

太皇太后说道:“好,既然今日谈下西洋的事情了,皇帝,你说说你的意思吧。”

朱祁镇大脑在飞速运转,分析太皇太后与杨士奇之间,每一句对话。对每一个词汇进行推敲。

之前不明白,但是而今他来之前,才被太皇太后点拨一二,所以总结他之前有过的资料。只发现他们背后的交流。

正暗暗揣摩的时候,被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心中立即明白。

太皇太后是让他在这几位大佬面前露脸,让他有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朱祁镇心中感动之余,轻轻咳嗽一声,说道:“朕下西洋之事,劳民伤财,不可再行,但是朝廷在南洋也有不少臣子。”

“如果仅仅外藩也就罢了,许他们朝贡即可,但是有不少汉人在,朝廷总要为他们着想。朝廷船队不再南下,总不弃之如鄙屡吧。”

“所以当想一个妥当的办法安置。”

朱祁镇本想继续说下去,忽然心中一动,福至心灵,说道:“朕向于讲官问策,于讲官之言,甚合朕意,今日诸位都在,不如让于讲官说说。”

这话从朱祁镇口中说出来,恐怕就没有缓转的余地了。但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朱祁镇还能在看似中立的位置上,折中一下。

而且太皇太后让朱祁镇在大臣面前露头。朱祁镇更是想到了蹇公的话,自然知道,这种时机,宁可少做事,不能做错事。

让于谦上,一旦真通不过,也不过是朱祁镇误听人言而已。

这是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朝廷上的争斗,都是小喽啰先上的原因所在。

而于谦在这样高的会议上,也只能当一个冲锋的小喽啰。

太皇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心中暗暗欢喜,说道:“那就让于谦来一趟吧。”

于谦不过片刻就来了。路上已经有小太监将情况告诉他了,他立即会意,将之前商议好的方案,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就是在南海择一处海港,与南洋各处汉人通商。

并在朝贡贸易之下,列出一个单独的民间贸易一项。作为朝贡贸易的补充。而今只允许旧港宣慰使的百姓来往于南海之上。

其他地方百姓暂且不许。

从于谦口中说出来,几乎都是在海禁政策之上打了一个小小的补丁而已。

但是三杨都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这其中奥妙,尤其是杨荣。是福建人,福建又是海商最多的地方。

既然而今明朝的法网而是严密,但依然挡不住百姓冒死跑海。

就杨荣本人来,自然也想开海禁。

但是海禁这个政策,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经济,军事,政治,乃是民情纠结在一起的大命题。

大刀阔斧的来改,杨荣定然不会同意,但是悄悄的弄出一道缝隙来,杨荣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杨荣先说道:“臣以为于谦之策,可以作为权益之计,朝廷即便从此不巡视南洋,也并不是抛弃天朝百姓。别的不说,单单是万生石塘屿的百姓,为天朝守岛,也不能弃之不顾,当允许他们往来通商,以养家护国。”

朱祁镇好奇的说道:“这万生石塘屿在何处?”

杨荣说道:“万生石塘屿乃是南海门户。从下西洋以来,就有船工留守,宣德年间,有人上奏先帝,问如何处置万生石塘屿?先帝手书:‘万生屿,安不纳’让船工曾氏一族,在此安居,为朝廷守岛。想来在万里波涛之中,艰难辛苦,朝廷如何不为他们网开一面。”

朱祁镇还不知道,原来除却旧港之外,朝廷在南海还有直辖的地方。只是听着,万生石塘屿并不大。

不过,不管大小,吃到嘴里就是肉。

只是他一直想不起,这万生石塘屿,到底是南洋那个岛屿。

不怪朱祁镇想不起来,因为这万生石塘屿,在后世已经不是中国领土了,就是纳土纳群岛了。

朱祁镇对这万生石塘屿也越发感兴趣了。忽然想到:“李时勉不是要流放吗,何不流放在此处?”

李时勉的能力,朱祁镇是了解的,李时勉的忠诚,朱祁镇也是了解的。反正在朱祁镇想来,李时勉的外放,用不了一两年,他就会将李时勉调回来。

这不是派人了解一下南洋的好机会。

此刻朱祁镇也学会了谨言谨行,心中虽然有了这个念头,却一丝不漏,只是问杨士奇说道:“首辅,意下如何?”

杨士奇目光流转,微微垂下,说道:“太皇太后与陛下既然有此意,臣等敢不遵从,只是选何地。臣等商议一番,再上奏请旨如何。”

朱祁镇知道,杨士奇这一番话,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依然留有余地。

朱祁镇说道:“何必再选,无非就是广州左近。不如就新安吧。 ”

这一段时间朱祁镇的功课也不是白做的。

他本来说香港,但是香港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而今说香港他们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同他已经查过了,香港是隶属于新安县管辖的。地理位置也不差。

太皇太后说道:“那就新安吧。”

太皇太后一言既定,杨士奇也不好当面打回,只能称是。

如此一来,广州新安县百姓还不知道的情况之下,成为万里海疆唯一的缺口了。将来的繁华可以想象的。

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

第九十八章 风波定

时间与往常一般溜走。

太皇太后带着朱祁镇走出文渊阁之后,内阁辅臣都恭送太皇太后离开。

杨士奇目送太皇太后离开之后,目光落道杨荣身上,微微一顿,说道:“诸位,既然太皇太后这样说了,我们就好好善后吧。”

太皇太后虽然一锤定音,但是上上下下还有很多事情要收尾的。

虽然不是难事,但是杨士奇对杨荣积极向太皇太后靠拢的态度,并不是多满意的。

杨士奇等人是太皇太后倚重的重臣。

甚至可以说,杨士奇等人与太皇太后是相互需要的。太皇太后固然需要三杨来稳定天下,但是三杨也需要太皇太后还稳定内廷。

毕竟而今是大明天下,大明体制之中,真正决策权都在一人身上,那就是皇帝,当皇帝不能履行职务的话,就是内廷。

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并不意味着杨士奇与太皇太后之间,并非一点矛盾都没有的。

凡是真站在内阁之中,都是一方大佬身后有自己的人脉与圈子,代表很大一批人的诉求,不可能给别人做小弟。对任何一个人俯首听命。

杨士奇对太皇太后非常敬重,但是并非太皇太后所有决定都举双手赞成的。

最少在开海一事上,并非如此。

于谦是杨士奇的学生,那一点小伎俩,杨士奇岂能看不明白。不管海禁这一张法网多严密,而今看似开出一个针尖大的口子,但是往后看十年,这张法网,决计无法维持了。

这是大势所趋。

杨士奇倒不是坚决反对海禁。

只是他不赞成如此草率的决断朝廷大事。如果没有杨荣,他还能拖一下,但是杨荣近乎谄媚的样子。让杨士奇分外看不管。

真是失大臣体。

杨荣似乎明白杨士奇心思,说道:“真是,杨首辅请了。”杨荣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但是不知道怎么的,让人听来“首辅”这两个字,听起来分外别扭。

杨荣窥视首辅之位,已经不是一次两次。

只是两人依旧是斗而不破,在下面看来,三杨依旧是一体的。

杨士奇与杨荣面和心不和的善后,太皇太后也在教育皇帝。说道:“今个你看明白了吗吧?”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一点,似乎,似乎今日所有事情都没有出乎杨首辅预料之外吧?”

太皇太后听了,轻轻一叹,说道:“被你看出来了,不错,杨士奇乃天下有数的智谋之士,当然能在太宗怒火之下,保全仁宗皇帝,杨士奇是出了大力的。”

“老婆子我虽然也经历过不少事,比起杨士奇还差了几分道行。今天如果不是有杨荣在,很多事情,并不是太容易定下来的。”

“之所以,这么顺利,其实也是杨士奇也不愿意在朝廷之上弄出什么风波来。”

朱祁镇说道:“孙儿,将来面对杨士奇这样的大臣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叹息一声,说道:“也不知道是你的幸,也是不幸,杨士奇年纪大了,儿孙不肖,心中早存退步之心。所以,将来你亲政的时候,不用怎么担心杨士奇。”

“他很有眼色的,只要你给一个暗示,他就会上折子请告老还乡,决计不会与你面子上闹不好看的。”

“你不用担心他揽权。”

“只是朝廷之上,没有这样的定海神针,你的麻烦可就多了。”

朱祁镇说道:“孙儿决计没有疑心杨首辅的意思,只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将来孙儿面对这样的大臣,该怎么办?”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镇,说道:“你倒是有一点自知之明。”

朱祁镇说道:“娘娘莫笑孙儿了。”

经过这一场风波之后,朱祁镇彻底清醒了。明白一件事情,很多时候,大臣们的能力与政治智慧都要在皇帝之上。

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朱祁镇生在紫禁城,却也可以想象,很多人为了能进一趟紫禁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朱祁镇含着最大的金钥匙出生,只是这金钥匙并不能换算成能力。面对这种过五关斩六将,从大明各地方挑选出来的最聪明的人。

都是一个时代的天之骄子。

朱祁镇有什么自信,一定能胜过他们?

太皇太后轻轻一笑,说道:“我们祖孙两人手谈一局。”

楠木棋盘,上面描着金线,棋盘有如铁石一般,轻轻敲击上面,声音沉重悦耳,就好像是一件乐器一般。

黑白玉子光滑细腻之极,如果不是有一丝清凉的感觉,都让朱祁镇感受不到玉质的感觉,反而好像是美人的手。

琴棋书画,君子四艺。朱祁镇并不是全部精通的,但是有一个很有艺术家天赋的父亲。朱祁镇对这些仅仅是粗粗涉猎而已。

下起棋来生涩之极。

首节 上一节 74/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