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60节

太皇太后说道:“那你将他安排到翰林院,安安分分当你老师不好吗?放到顺天知府上,这位置可不好做?”

朱祁镇说道:“正要如此,内阁的位置也不好做。”

太皇太后说道:“是你想在顺天府做一些事吧。”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犹豫,最后想起了于谦的话,实话实说道:“娘娘圣明,前番娘娘教训孙儿,孙儿回去之后,也细细想过了,特别是于先生说,内阁清查卫所逃兵,有一百二十万之多。”

朱祁镇感受到太皇太后的肩膀猛地僵,好一阵子,才放松下来。朱祁镇心中微微吃惊,暗道:“娘娘也不知道这个消息吗?”

杨士奇让于谦给朱祁镇透漏的是小道消息,是一个估计。

只是很多时候,小道消息反而比正式的消息更精准,太皇太后的情报网虽然不错,但是还伸不进杨士奇的书房之中。

按照程序,全国清查一遍,这数字才能报到中枢,最少也在正统二年了。甚至报上来的数字,也是粉饰过的。

很可能还没有这种估计准确。

这也是大明朝的痼疾了。

大明朝各种统计数字,从洪武之后,大体没有一个准确的。

太皇太后也没有想到,局面已经到了这种地步。

各地百姓逃亡之事,在不知道多少地方官的奏疏之中,太皇太后是能看见的。所以宣德年间,在太皇太后的影响下,宣宗皇帝就有不少减免赋税,安置百姓的举措,其中有名的就是对江南重赋的调整。

杭州知府况钟,奏请减免杭州赋税一百多万石,让杭州百姓感恩戴德了好几百年,称之为青天。

这种大规模减轻民间负担,与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的政治观点,是一而二,二而一,互为表里的。

太皇太后知道民间疾苦,也知道最近各军实力有些不如当初了。但是具体的却不大了解了。万万没有想到,逃兵之数,居然有一百二十万之多。

太皇太后吃惊非小。只是心中如何吃惊,脸上一点不漏。

朱祁镇也没有细究,继续说道:“朝廷想要北伐,不整顿军务是不行的。”

太皇太后听了,皱眉说道:“整顿军务?”

太皇太后是靖难一起走过来的,太明白整顿军务的风险了。一旦出了错,江山都为之动摇。她强忍着训斥朱祁镇之心,心中存了,让朱祁镇栽个跟头,好让朱祁镇知道,他固然聪明,但是天下并非没有英才的。

可见,朱祁镇不知不觉之间表露出来的穿越者的优越感,成为太皇太后看来朱祁镇最大的毛病所在。

朱祁镇说道:“孩儿其实与于谦,还有张忠分别讨论过,如果想重整军备,最好的办法,将屯兵改为募兵,在卫所之外,另起炉灶。从卫所之中,挑选精干之士,再从民间征召敢士之士为国家所用。”

太皇太后听了,微微放松,说道:“倒也稳妥。”

朱祁镇这个办法,并非是什么好办法。

但是最大好处就是稳妥了。毕竟朱祁镇是在做加法,而不是再做减法,虽然而今整体上来说卫所军战斗力下滑的严重,但是整个卫所体系还是有战斗力的。

朱祁镇苦笑说道:“这是如此一来,朝廷的钱粮就不够用了。所以孩儿,只能将这办法放弃。孙儿查看了,本朝历代的岁入,发现岁入最高的,却是在洪武年间,之后,几乎是每况日下。”

“孙儿百思不得其解。”

“从洪武以来近五十年,天下承平,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岁入不如当初,固然有太祖皇帝之令,但是而今却也不能死守律令。”

“娘娘,素知民间疾苦,朝廷虽然屡屡免税,但是朝廷免的赋税,能让百姓受益吗?”

太皇太后听了,轻轻一叹,说道:“这都是于谦告诉你的。”

朱祁镇说道:“有些是,有些不是,有些是锦衣卫报上来的。朝廷免税,各地百姓扔要交税,或者是县令贪墨,或者是粮长贪心,朝廷的恩惠都被此辈吞了,而假借征粮为名,敲诈拉索,无恶不作,固然有一两粮长有良心,但是大部分粮长都是民间恶疾。”

太皇太后对于谦又高看一眼了。

这民间的情况太皇太后知道是知道,但是总就是身在九重,不是亲民官,不如于谦知道那么清楚。

在太皇太后看来,于谦才来皇帝身边几天,皇帝的见识就大有长进,却忽略了,她小半年时间没有与朱祁镇细谈了。

朱祁镇每日都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个时代。绝非于谦一人之功。

但是太皇太后不在乎,她心中暗道:“于谦是一个信得过的,有于谦在皇帝身边,将来皇帝即便有些差错,也有人劝了。”

她微微一笑,道:“你准备怎么办?”她心中对朱祁镇更信任了几分。

朱祁镇听了太皇太后的话,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了,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孙儿不知道。这里千头万绪的,各种情况,孙儿了解的情况也是支离破碎的,南北各地又有不同。到底该怎么做?孙儿一时间想不明白。”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说道:“好,你不明白就对。你如果像那一日一般,给说出一个计划来,我反而要好好教训你。”

第七十九章 解缙

第七十九章 解缙

朱祁镇微微吃惊,他不知道太皇太后为什么这么说。

太皇太后转过头来,微微一笑,说道:“我这一辈子,见过不知道多少人,但是细细数来,才学惊艳之辈,也只有解缙了。”

“太祖晚年好杀,不知道多少人,在太祖面前都不敢多说一句话,而解缙在太祖面前侃侃而谈,简直是直批龙鳞,但是太祖却放过了解缙,说要留给儿孙辈用。”

“永乐初年,天下初定,太宗尤重军功,时常担心仁宗柔弱,不能承担大任,有易储之心。夜深人静的时候,仁宗与我抱头痛哭,唯恐将来为汉王所杀。”

“但是就是解缙好圣孙三个字,扭转局势。”

“这三个字,将汉王的所有努力抵消了。”

“从那以后,我就感觉到不同了,太宗虽然屡有责难,但是却没有易储之心,谁让仁宗不肖太宗?”

“解缙可谓一言定策。”

“但是解缙的下场怎么样?”

朱祁镇说道:“冻毙于雪中。”

解缙之死,可是有名的段子,即便是朱祁镇在后世都听过,在这个时代,更是如雷灌耳,毕竟相距不过三十多年,当时很多人都还活着。

太皇太后说道:“你说,解缙为什么会死?”

朱祁镇说道:“是纪纲报复。”

太皇太后摇摇头,说道:“非也,太宗皇帝先后下狱很多人,即便是杨士奇也在诏狱中待过,如果锦衣卫一点章法都没有了,他们就留不到现在。”

“纪纲报复或许是真,但是奉上命也是真。”

“你知道太宗为什么要杀纪纲吗?”

朱祁镇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孙儿想不明白。”

太皇太后说道:“因为解缙参与了不该参与的东西。解缙对我家是大功臣,于太宗却未必了。”

“如果解缙为我家做了这么些事情,而被封赏的话,那么群臣置太宗于何地?”

“太子终究是太子。”

“太宗皇帝要用解缙的命,让一些明白,大明朝是谁的天下。顺便解了汉王的怨恨,毕竟汉王也是太宗爱子。”

太皇太后语重心长的对朱祁镇说道:“孙儿,你天生聪慧,与史上的神童相比,也不差多少。但是越聪明的人,就越自负。非大智大勇,难成大奸大恶,天下最愚蠢的事,都是最聪明人做出来的。”

“所以,你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即便是皇帝,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你要知道。”

“你现在知道自己什么不知道就很好。”

“我希望你牢牢记住今日的话,须知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的。”

朱祁镇听了,背后也被冷汗打湿了。

很多被盖棺定论的大奸臣,大昏君,从一开始,就想做奸臣与昏君吗?

不,任何人从一开始做事,都是想做好事。

只是为何却将事情硬生生的做坏了,杨广可以说是天下一等一的聪明人,他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这一件事情,足够朱祁镇品味一辈子。

朱祁镇后退一步,说道:“孙儿定然牢记娘娘的教诲。”

太皇太后说道:“于谦,给你说了吗?从春闱之后,每月你可以出宫一次,不过定然要带够了人手,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吧。”

朱祁镇说道:“孙儿谢过娘娘。”

太皇太后说道:“ 你我之间谢什么谢。对了既然说起了解缙,你就给内阁传个话吧,给解缙平反吧。”

“终究是为我家出了死力的。”

为解缙平反,就等于说太宗皇帝错了。

故而永乐年间是万万不行的,而今细细数来,太宗已经去了十年了,中间更是换了三个皇帝,让不少臣子,都混成了三朝元老了。

这个时候为解缙平分,时间上也够了。否则总不能太宗这边刚刚下葬,那么就为解缙平反了,让人看了岂不是说仁宗宣宗吃相太难看了一点。

朱祁镇说道:“孙儿这就去。”

解缙有一侄子,在仁宗皇帝时当过中书舍人,一直在京师奔走,求为解缙平反。

太皇太后这一声令下,解家人怎么高兴不去提。

当朱祁镇走了之后。

太皇太后随即将金英叫了过来。

金英到了慈宁宫,立即跪在地面上,说道:“老奴见过太皇太后。”

金英不敢对太皇太后有一丝的怠慢,可以说诚惶诚恐之极。

越是宫中老人,越是明白太皇太后的厉害之处。

毕竟太宗皇帝不喜欢仁宗,对自己这个儿媳却很欣赏,不是没有原因的。从仁宗朝到宣宗朝,乃至于而今正统年了。

太皇太后对朝政一直是有影响力的。

对宫中更是如此。

宫中从来都是太皇太后的地盘,看皇太后孙氏对太皇太后深入骨髓的恐惧就可以看出来。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是慈眉善目,但是对别人,却是未必了。

太皇太后慢条斯理的说道:“陛下春闱之后,就会出宫。每一次出去,你都要随身伺候,陛下或许不想惊动别人,但是你东厂的人手,却不少了。”“怎么布置,你看着吧,但是陛下一旦有失,你的人头,你侄子的人头,你金家上下几十口,会怎么样,不火说我没有提醒你。”

金英额头见汗,说道:“老奴知道。定然将这事情安排的妥妥当当。”

其实北京城附近就是一座兵城,最少而今是,好几十万大军驻扎,除非有军方参与,否则皇帝在京师之中行走,是断然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太皇太后对勋贵的控制,她自己觉得过得去。毕竟世袭罔顾的勋贵们,其实是皇帝的基本盘之一。

一直到明亡,明朝的皇帝都是这样想的。

只是越往后,这些勋贵越没用而已。

首节 上一节 60/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