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555节

很多人都觉得他在朝鲜用的手段,太过残酷了。

徐有贞不在乎这些。

因为能决定他前途的不是这些士林中人,而是皇帝。但是他发现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皇帝似乎决定他在朝鲜做的太好了,想让他在朝鲜多待几年。

朱祁镇有这个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安南的教训需要汲取。

如果当初让黄福或者张辅一直在安南,安南未必能乱的起来。

所以,在朱祁镇看来,徐有贞在朝鲜多待几年,或者下半辈子都在朝鲜,也没有什么不行的。

徐有贞虽然有才,但是天下有才的人,却不只是徐有贞一个人。

所以,朱祁镇给徐有贞加散官,加待遇,赏赐金银,封妻荫子,但是徐有贞的位置,却是不能动的。

这放在徐有贞身上,徐有贞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徐有贞如何肯看着别人步步高升,自己却原地踏步。只是这样看他的是皇帝,他又有什么办法?

这个问题,是徐有贞一直在想的。

有时候,他甚至有些自暴自弃,要不就在朝鲜待上十几年吧。但是他心中的渴望,却让他那一颗不安分的心,一直在寻找机会

而今日,他感受到机会来了。

作为一个政治生物,他对明报之上所有内容,都翻来覆去的咀嚼,一字一句的推敲,甚至要将这些文章都背下来了。

在这一遍遍的反复阅读之中。徐有贞越发清楚的看见了一件事情,那就是陛下与内阁的分歧,也就是修订大明律,与以例补律两种思路的矛盾。

徐有贞立即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大好的机会。

只要他能帮助皇帝战胜了内阁,还怕没有好职位,说不得内阁之中的几把交椅,将来都有他一席之地。

只是这个并不好办。

徐有贞是一个有才的,这谁也不否定,但是内阁之中,又有那一个人是没有才华的,李贤等人,那个不是熟悉本朝章程。

早在太祖时期,太祖为了让后世皇帝不才出错,想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后世万世之中,就有了祖训等内容,并确立他至高无上的地位。

而太宗皇帝因为靖难之事,为了保证自己的合法性,更是处处言祖制。

敬天法祖,这四个大字,还在紫禁城之中挂着。

变易祖制这个罪名,往狠里面说,足以灭了满门。

只是对于徐有贞这个样的政治投机客来说,风险从来不是问题。不过单单靠风险,也是不行的。

他必须想办法自圆其说,仅能拜托变易祖制的罪名,又要说出一道顺理成章,不得不修订大明律的原因。

这其中的难度就大多了。

只是徐有贞是何须人也。他既然下定了决心,就一心一意去做,为了将稿子按时送到京师去,再加上第一期明报从北京送到朝鲜的时间。

留给徐有贞的时间并不多。

大抵只有十日上下。

这十日之内,就要做出这一篇无可挑剔大文章,纵然是徐有贞也很是吃力,他将所有政务都推给了属官。

说起来,朝鲜而今的情况,以不生事为上,也没有多少政务。

徐有贞十日都没有怎么睡,不知道改易了多少遍,反复推敲,其中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落了多少头发,他只觉得当年科举,也没有这么累过。十日之后,终于写成了《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徐有贞恍惚觉得,这是他辈子写的最好的文章,近乎一字不可易,他也怀疑他今后未必能写的更好。

于是乎,这一颗一石击起千层浪的大石头,已经到位了。

明天子

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

徐有贞这一篇章,漂洋过海到了商辂手中,商辂看罢。心中大喜。

因为商辂发现,似乎大家对这种方式并不是太熟悉,以至于为是否修订大明律反馈的的章并不多。

如果说开刊的时候,商辂还可以借助皇帝的权威,让内阁诸位写了章,但是在而今,商辂就冒着开天窗的可能了。

不过还好,商辂还是有些人脉的,他准备实在不行,就从翰林院之中,找几个人来写。

只是如此一来,朱祁镇的任务就不好说了。

而今徐有贞的章一到,商辂立即感觉到了似乎不按照上面的修订的大明会典,就不是能安天下。

于是这一篇章很快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朱祁镇一看之下,大喜过望。

徐有贞的章之中都说了什么?

首先,厘定祖制。

他用大量的字来厘定一个命题,那就是什么是祖制,大明祖制乃是列代先皇爱民之心,视百姓如赤子的态度,而不是具体的法律件。

特别指出,洪武年间,不管是皇明祖训,还是大明律。都经过了多次重修,正是说明了这一点。

所以,遵祖训,应该得其意忘形,得祖宗爱民之心,而不是时过境迁的法律条。

并用大量事例说明,定天下以严,治天下以宽。如此才能保全大明天下,千秋万代,以至百世。

单单这一点,朱祁镇就兴奋无比。

看上去,徐有贞也是遵祖制的,但是在朱祁镇眼中,这一段话的意思就是将事实上祖制推翻,用一个精神祖制来代替。

而概念越简单,朱祁镇作为皇帝就有越多的解释权。

其次,徐有贞驳斥,以例补律的不可行。

首先,时过境迁,以前的案例看似与后来的案例相同,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如果都援引的好,自然有不当之处。

如果不援引的话,就是又一个新的案例。

如此多了之后,某一种案件,都有数个先例,造成了从判案的角度来看,从此案例也对,从彼案例也对,如此一来,就给了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的空间。

其次,

案例繁多,也会造成叠床架构,彼此矛盾的局面。让百姓无所适从。案例繁多,更是将大明律架空。

有律法不用,名分紊乱。

等等原因。

所以不修订大明律,反而以例补律,根本就是有

堂皇正道不走,反而走崎岖小路。

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朱祁镇虽然满意,但并不觉得徐有贞的章,有多少可取之处。

接下来的字,却是奏疏之中最为精彩的地方。也是朱祁镇爱不释手的原因。

徐有贞并没有简简单单将议题留在是否修订大明律上面,而是将事情进一步发挥了。

徐有贞列举,从洪武之后之后,很多政体上的变更,就好像是兵部与五军都督府的变动,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动,比如巡抚的设置,官总督,内阁的变化等等。

这些都是与洪武时期的祖制不同。

从而引申出:“我太祖高皇帝、稽古创制、分任六卿。着为诸司职掌。提挈纲领、布列条贯、诚可为亿万年之也。顾其为、作於洪武之中岁。晚年续定者、虽官署名职、间有更易。列圣相承。随时与事、因革损益、代各不同、而皆不失乎太祖之意。是以政化旁行、重熙累洽、有前代所不及。然岁月既积、簿籍愈繁。分曹列署、或不能遍观尽识。下至遐方僻壤、闾阎草野之民、盖有由之而不知者。”

也就是官职改易,新官的权力范围,并没有法律规定,只有约定俗成的规矩。这就引起了种种不变。

也就是说,徐有贞将本来是法律上的问题,引申到了政治体制之中。

也就说现代的大明体制,已经不是开国之初的诸司职掌所能饱含的。

于是乎,接下来的也就成为必然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帝应该“命儒臣纂述大明会典。辑累朝之法令。定一代之章程。鸿纲纤目、灿然具备,创制立法、以贻万世。”

“凡损益同异、具事系年、条分类列、通前稡为一、以成一代完典。使天下臣民、知所趋向、同归皇极。使群臣其督率各官、各供乃职。勤乃事。所贵质得中、事理兼备。失之前者、得正之於後。”

简直是给朱祁镇送来最好的助攻。让朱祁镇豁然开朗。

变法这个大题目,朱祁镇还没有想到从什么地方着手。徐有贞给朱祁镇指明了方向。

编撰大明会典本身就是将从洪武之后官方变化规定下来。

今后大明一切政治活动,典制章程,都是要从大明会典之中找到依据。

所以,朱祁镇将自己想要的写进大明会典之中,并让大明会典成为大明的法典。

而且即便群臣也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无他,盛世修典。而今大明武事以备,当修事。就好像太宗皇帝要修永

乐大典一样,现在皇帝也应该效仿祖宗,修一部大书。

如果单单看上面字,怎么看都觉得该这样做,实在是光明正大,皇皇堂堂。

有一种不修大明会典,上对不起祖宗,中对不起陛下,下对不起百姓的感觉。从这个逻辑去推敲,环环相扣,无一字语及变法。

但是却已经将变法的道路给朱祁镇给铺平了。

朱祁镇看了又看,此刻他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将徐有贞调入京师。

诚然,朱祁镇也知道,徐有贞不是什么道德君子。但是经过这一件事情之后,朱祁镇才明白一件事情。

他的一切思想基础,都在后世奠定了,不管是后来再怎么学习儒家学问,但也不过是一层掩饰与伪装而已。

如果朱祁镇仅仅将朝政推进在打仗,大工程,这样的表象之下,朱祁镇这一点学问就已经够了。

但是想进入深入的政治改革,就必须深入到思想领域。

越想进入政治结构性的改变,就越发要说深入其中,这是他决计不能做到的事情。

面对同样的难题,朱祁镇步步为营。小心翼翼,而徐有贞却大刀阔斧,让局面轰然洞开,有此之能,徐有贞一点小缺陷,朱祁镇就不会太在意了。

此刻,朱祁镇忽然有一种快意的感觉,问怀恩道:“这章,内阁看了吗?”

怀恩说道:“没有,通政司仅仅送到了乾清宫。”

朱祁镇说道:“抄一分给内阁。”他很想看看,着一手棋,李贤该怎么应对。

首节 上一节 555/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