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清末之帝国崛起

清末之帝国崛起 第616节

鲁登道夫也笑道:“是啊,我也曾想过,不过根据侦查俄军在这里只有这两支部队,并没有什么后手,估计就是他们的军队的现状。”

原来沙俄军队中虽然也有无线电通讯,然而却一直使用初级密码,这些在德国经过专门训练的破译员手里就和明码一样,导致他们的整个战略部署完全的落入德国人手中。

“我觉得可以对俄军的第二集团军下手,毕竟第一集团军目标是咱们这里,周围地形不利包围分割,很容易让他们逃掉!”鲁登道夫指着地图说道。

兴登堡微笑道:“我也这样认为,目标就放在第二集团军身上!”

俄军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行动被对手看得一清二楚,第一集团军十二万人正在向东普鲁士中部的安格堡一线发起进攻,当面的德军有四万人,双方很快发生交火,俄军火炮占据优势,人数也全面压制,不过德军战斗素质极高,士气高昂,弥补了其他不足,第一天战斗击退的俄军的进攻,为此双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俄军损失五千,德军两千。

夜里,俄军再次发动进攻,德军稍作抵抗后就向后撤退,俄军指挥官马可罗夫惊喜之下命令部队进行追击。

第七百六十六章 坦嫩贝格战役

俄国第一集团军的快速深入让还未准备好的第二集团军提前从南面跨境,第二集团军有很多哥萨克骑兵,他们的推进速度很快,战术非常灵活,经常绕过德军的堡垒从后面发动突袭,德军被迫放弃阵地,然而第二集团军却因为补给问题变得行动缓慢,没有按照预定计划迅速向德军的侧翼靠近。

第二集团军的缓慢推进给了德军很多反应和部署时间,兴登堡甚至在俄第二集团军面前仅仅摆放不到一个军的兵力,剩下的主力与则与俄第一集团军展开激烈的厮杀,马可罗夫由于夜间推进速度过快,根本没有侦查周围地形,陷入了德军的火力圈之内,先头部队遭受重创。并且自己的两翼都出现了德国的身影,面对这种情况,马克罗夫没有害怕,反而高兴,因为德国的主力已经被第一集团军给拖住,他将麾下的三个军全部展开,就地防御,并给第二军团指挥官库罗帕特金发电,告诉自己的位置。

库罗帕特金接到电报后立刻加快速度,接连攻破德军三道防线。

战斗第四天,第二集团军已经深入德国境内一百多公里,俄军脆弱的补给线非常困难,除了运输等自身问题,还有德军小股部队骚扰和偷袭,但库罗帕特金已经顾不上了,因为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此刻的第一集团军外围却只有不到三万兵力,剩下的德军利用夜色的掩护乘坐火车或者卡车快速向南转移,并在俄第二集团军的两翼展开。

十一月七日,第二集团军被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库罗帕特金以为来到德军主力的侧翼,命令部队发动总攻,然而当面的德军防守非常顽强,加上有坚固的工事,俄军一时间难以突破。

激战了整整一天俄军毫无进展,库罗帕特金看着地图眉头紧锁。

“将军,德国的防御极强,我们的炮弹已经见底,粮食只能维持战士们半饱,如果再不突破,士兵们有崩溃的危险!”第二集团军的参谋萨姆索诺夫说道。

库罗帕特金用马鞭敲着桌子说道:“我当然知道咱们的麻烦,可是德军的防线一直无法突破,我看这样,你给马可罗夫将军发电,让他发起反攻,咱们两面夹击,另外命令第十二军,向西侧运动,进攻贡宾市,分散德军兵力!”

三个小时后,出击的俄第十二军还未抵达贡宾就遇到德军,这支德军由两个军组成,正准备进攻俄第二军团的左翼。

德俄两军当然不会有废话,立刻发生激烈的战斗,德军正在急行军,有些疲惫,但他们的粮食充足,吃得很饱,俄军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吃得半饱不说,刚刚跑了三个小时,困乏饥饿,德军熟悉地形,人数更占据优势,立刻展开要将俄军包围,俄军军长见状,不得不下令后撤,德军顾不得疲惫的身体拼命追击,他们很聪明,一个军继续向俄军左翼前进,另一个军则去抄俄军后路。

俄第二集团军指挥部,接到十二军败退消息的库罗帕特金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德军还能够反击。

“将军,情况恐怕不对,德军一定是得到了增援,要么就是其主力没有在第一集团军那里!”萨姆索诺夫分析道。

库罗帕特金看着地图,一道红色箭头正在向他的左边袭来,如果右边再出现德军,不管是哪一种情况,他的部队都有大麻烦了。

“立刻给古尔科元帅发电,请求援兵,护住我军的后背,如果没有援兵,请求后撤!”

沙俄统帅部很快发来回电,不允许后撤,即使是遇到德军的包围也必须坚守,古尔科已经命令第一集团军向第二集团军靠拢,准备兵合一处,然后再加上后方的预备军,绝对能够占领东普鲁士。

在不允许撤退的命令下,俄第二集团军只能就地防御,白白浪费的撤退时间,他们在第二天凌晨已经被德军完全包围。

马可罗夫接到统帅部的命令后一阵怀疑,他认为德军主力在自己这边,所以非常不情愿,造成行动迟缓,不光如此,他所在的德军防御地带有一片很大的湖区,长达五十英里,正是这个湖区将俄两个集团军分割开来,湖面上有很多德国的炮艇,俄军无法渡过,只能步行去支援,然而德军咬得很紧,马可罗夫撤退非常小心,极大地拖慢了前进速度。

德军包围住俄第二集团军后立刻发动总攻,俄军士兵连早饭都未吃被迫战斗,另外弹药也不足,尤其是炮弹,每门炮仅仅剩下不到半个基数。情况危急之下库罗帕特金顾不得统帅部的命令下令突围,因为已经断粮的他们根本无法坚守。

德第二十军负责堵截俄军,俄军已经孤注一掷,不想被消灭或者被俘就必须进攻,十三万俄军向不到四万人的德军发起亡命的冲锋,他们一度冲进德军的阵地,无奈被兴登堡紧急调来的五千预备役帮助二十军稳住了阵脚,俄军没有一鼓作气突破德军防线,加上两翼被逐渐压缩,士兵弹尽粮绝,终于崩溃了。在库罗帕特金的默许下俄军四散突围,然而四周都是德军的机枪封锁线,大部分俄军士兵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库罗帕特在一处树林内饮弹自杀。

由于第二集团军的电报机被炸坏,无法通知第一集团军,仍在赶来,德军又巧妙的打了一次伏击战,马可罗夫虽然成功突围逃回俄境内,却折损近半。

由于这次大战在坦嫩贝格发生,就以这个名字命名。

坦嫩贝格战役持续十天,俄军参战三十万人,结果由于准备不足,指挥不当造成十三万人死伤,九万余人被俘,六百多门火炮被缴获,第二集团军全军覆没,第一集团军重创,对于刚刚有起色的沙俄是个不小的打击,自此战过后,沙俄再也没有主动进攻过德国,在德俄边境布置了四十万的守备部队后将主要作战对象放在奥匈帝国和土耳其身上。

德国参战兵力十八万人,伤亡两万余人,取得了一场大胜,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一战成名,二人很快被提拔为中将。

第七百六十七章 俄奥之战

德国击败法国后也没乘胜追击,除了后备军还未训练集结完毕,最重要的还是英法联军才是心腹大患,威胁最大。不过他将希望寄托于自己的盟友奥匈帝国和土耳其身上。所以东线形成了四段战场,一段是德俄边境,已经分出胜负,俄国采取防守姿态,与德军对峙,第二段是以奥匈和德国联军,在奥匈与俄国东北部边境,虽然是联军,但德国只派出一个军参与,第三端则是奥匈帝国和沙俄,这处这处战场也是两国的主要战场,第四段则是两国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战场。

另外还有土耳其与沙俄的黑海周边战场,沙俄一对三,处于不利地位,但好在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属于衰落的帝国,实力并不强。

沙俄进攻东普鲁士失败,也让奥匈帝国变得的大胆起来,其将军们认为沙俄只剩下一个空壳子,徒有其表,决定发动一场大战役彻底击败沙俄,最终他们将战役地点选在佳利西亚。

加利西亚,波兰旧地,属于维斯瓦河上游谷地,土地肥沃,还拥有石油资源,十八世纪时被奥地利吞并,如果奥匈帝国在此处胜利,不光可以夺下广袤的平原,还能对塞尔维亚进行支援,甚至借此攻下华沙,进一步压缩沙俄的领土。

一八九四年二月,奥地利完成了战争准备,他们集中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共四个集团军八十万人,三千门火炮,另外还向中华帝国紧急采购了一百辆山猫坦克和一百架飞龙战机。德国对于盟友要发动如此规模的战役非常欣喜,也将刚刚组建的一个军调来支援,一是帮助盟友,二是磨练部队。

沙俄在败给德国后也憋着一口气,决定取得一场胜利保证士兵以及国内人民的信心。他们在奥军对面摆开了五个集团军,共一百一十万人,四千门火炮,八十架战斗机,五十架轰炸机,以及五十辆坦克和一百辆战车,誓要击败奥匈帝国。

三月,奥匈帝国率先发起进攻,与俄军在宽达三百公里的战场上遭遇。两军都不是兵对兵,将对将的对轰,而是拼命调动部队向敌人的侧翼展开或者突击后方。

沙俄终究经历过与中华的两场大规模战争,加上刚刚对德失败的教训,这阵子一直在弥补自己的弊端,比如他们组建了专们的无线电通讯部队,使用更加复杂的密码,统帅部亲自在战场指导,各集团军每天都要保持联系,通报战场情况,总之,这些措施让沙俄军队瞬间变了一个样子,他们的防御和进攻变得非常有组织,士兵们也作战勇猛,在先期挡住了奥匈帝国的进攻后开始反击,利用人数优势进行大规模穿插和包抄。

反观奥匈帝国,他们的上一次大战还是普奥战争的排枪时代,虽然跟德国学了不少新的战术,其指挥官没有指挥如此大规模的会战,加上他们的士兵战斗意志比较差,最终被沙俄军队突破了坚固的防线,奥匈帝国的指挥官不得不撤回。

沙俄将军们终究作战保守,没有完成包围,让奥匈帝国主力逃脱。

加利西亚大会战,双方投入两百万人,最终奥匈帝国战败,包括被俘人员在内共损失三余十万人,火炮五百门,坦克八十辆,飞机五十架,国力损耗近半。沙俄损失二十二万人,一百余门火炮,坦克二十辆,战车六十辆。

从结果来看沙俄完成了初步的战略目标,有效的消减了奥匈帝国的有生力量,并有力的支援了塞尔维亚战役,并极大的震慑了土耳其,使其不敢妄动。而且其较强的战力也让德国感受到压力,不得不在边境维持一支强大的军团,无法全力专心西线战场。

沙俄得势不饶人,在休整十天后乘胜发动攻击,将阵线向前推了两百多公里,一直打到喀尔巴阡山口。喀尔巴阡山,是加利西亚平原和匈牙利平原的分界线,一旦俄军突破这个山口,就意味着可以一马平川的进攻奥匈帝国腹地,直接威胁这个二次元帝国的统治。

为了防守住这个喀尔巴阡山口,奥军集中了最后的兵力,甚至还从塞尔维亚地区抽调了一个军,但这些加起来也不足六十万人,而根据情报俄军已经完成动员,拥有军队四百多万,光听数字就够吓人的了。所以奥匈帝国不得不拉下面皮向德国求援。

德国西线已经转入阵地战,短时间内德国根本无法取得进展,好大喜功的威廉二世受到东普鲁士大胜的鼓舞,决定帮助奥匈帝国度过难关。不过德国的将军们因为进攻地点产生分歧。以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为首的二人新星认为应该向立陶宛发起进攻,这样就打开了进攻沙俄本土的大门,当然,立陶宛离东普鲁士战场很近,如果进攻肯定是以二人的军团为主。

另一方以总参谋长施利芬为首,他认为如果要进攻沙俄的本土需要至少一百万军队,凭借现在的德国根本凑不全,而且为了避免西线出现意外,必须维持庞大的西线军团,经过计算,所抽出的兵力不会超过三十万,想要发起新的攻势只能借助奥匈帝国的力量。两派僵持不下,最终还是由威廉二世裁决,威廉二世认为这是帮助奥匈帝国,理应奥军是主力,有意保存德国的军事力量,所以支持施利芬的计划,并且在施利芬的建议下任命毛奇为这次作战的指挥官。

三月,毛奇率领二十五万德军秘密潜入奥匈帝国,并且通过奥匈帝国的铁路将德国的杀手锏大贝尔塔炮以及两百门其他大口径火炮秘密运了过来,在抵达前线前,奥军民专门为这些巨炮修建了平坦的道路,坚固的桥梁,确保这些巨炮能够快速抵达前线。

奥军得到德国的支援后欣喜异常,他们这次准备倾国之力打这场战役,为此除了集结五十万军队外还将全国的大口径火炮集中运了过来,其中就包括三十门360mm重型榴弹炮。
首节 上一节 616/6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一篇:重生手艺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