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清末之帝国崛起

清末之帝国崛起 第353节

“该死的政客,真想掰开他们的脑袋看看在想些什么?”

然而布拉德也只能发发牢骚,在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大背景下他们的海军是不可能有太大发展的。

舰长室内,丁汝昌正和西瓦德谈判。

“丁少将,阿拉斯加已经成为美国的领土,不再属于沙俄帝国,如果你们能即刻离开这里我们将不会追究贵国的这种侵略行为。”

西瓦德也知道中美关系非常友好,在林肯总统时期两国有很多合作,现在更是紧密,如今中美之间的贸易每年超过了三千万美元,这给美国政府带来的很大的财政收入,而且国内上下对这个敢于与英法俄的欧洲列强对抗的东方国家深有好感,在东方工作美国人甚至超过了六万,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出于这些原因他尽量放缓语气,劝说眼前这支舰队离开。

丁汝昌听完后正色道:“首先,我代表中华帝国抗议贵国这种不合法的收购行为,平时也就罢了,这是美俄之间的交易,我们无权说三道四。但现在这块土地属于正在交战的国家,而且是沙俄侵略我国的战略要地,你们应该知道这里可能会发生战争,作为一个第三方国家此时介入这样的战争区域我们完全可以视为敌对行为,考虑到中美友好关系我希望国务卿先生带领美国军人离开,免得引火烧身。”

西瓦德没想到眼前的将军口才如此之好,竟然反将一军,确实他们购买阿拉斯加属于冒险行为,而且他们担心事已经发生,中华帝国真的杀到了,这让美国夹在中间显得非常尴尬和危险。

“非常抱歉,沙俄帝国卖这块土地时是一年以前,那时候贵国和沙俄并没有交战,我们已经签订了购买合同,阿拉斯加不再属于沙俄,贵国也不用担心他们会继续使用这里,希望丁将军率军离开,防止发生误会,影响两国的关系!”

丁汝道:“不好意思,从沙俄侵占我们中华领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是交战状态,还有据我所知贵国在七月份才签订的合同,而且合同生效的日期是十月,今天是九月二十日,也就是说现在阿拉斯加还是沙俄的领土,我们进攻他们并没有错,合理合法,我奉劝国务卿先生还是赶紧离开吧!”

西瓦德一愣,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少将竟然知道他们合同的内容,这让他哑口无言,没错,他们的合同写的生效日期正是十月。

“合同生效日期虽然是十月,但我们已经交接,这里就是美国领土,请丁将军马上离开,否则我们将视作战争行为!”西瓦德没想到中华帝国竟然能透知他们的机密文件,让他恼羞成怒,开始威胁。

丁汝昌冷笑道:“怎么,自己站不住脚就开始耍赖,果然西方人都是一样的嘴脸,既然如此那我们也没什么好谈的,还请国务卿先生下船,我们马上就要进攻,还有,我给阁下一个小时的时间撤离岛上的美国人,我真的不希望我们两方交战!”

“你……”西瓦德没想到对方竟然敢在美国的威胁下选择进攻,被气得说不出话来。

很快,西瓦德和布拉德被请下战舰,只见丁汝昌的战舰开始转动炮塔,瞄准了巴拉诺夫岛,大战一触即发。

回到自家战舰上的西瓦德急得跳脚,虽然他嘴上发出威胁,但还真不敢命令自家战舰阻挡丁汝昌的进攻,一是他们确实不占理,二是美国刚刚结束内战,国力未复,如果贸然卷入这场战争那就麻烦了,还有他并没得到约翰逊和国会的授权,只能干瞪眼。

第四零九章 占领阿拉斯加

“国务卿先生,中华舰队要开始进攻了,我们怎么办?”布拉德问道。

西瓦德看着不远处的中华帝国的战舰又看了自家战舰一眼,发觉无论体型和样子都和相差不少。

“巴拉德中校,你实话告诉我,咱们和俄国人的战舰加在一起能够击败他们吗?”

布拉德苦笑道:“国务卿先生,人家那是铁甲舰,后装巨炮,而我们只是木质战舰,前装火炮,至于俄国人,他们的五艘战舰还是十几年前的老式三桅炮船,最多属于三级战舰,差距太大了,如果开战我们恐怕坚持不了半个小时!”

西瓦德愣道:“我们与中华帝国的战舰差距怎么会这么大?”

巴拉德心道这还不是你们这些政客造成的结果。

“我们的海军一再压缩,而且规定每年只能造两艘新舰,一些造船厂先后倒闭,有经验的工程师们为了生活全部跑到东方,这才使得他们得战舰越来越强,而我们越来越弱!”

西瓦德听完有些尴尬,因为压缩美国海军正是出自他们政府之手,当年他们甚至还鼓励失业的工人们去东方工作。

“这件事不能这么算了,回去之后一定向总统建议制裁可恶的东方人!”

半个小时后,美国舰队选择了离开。

丁汝昌见状立刻向沙俄舰队发起了进攻,沙俄舰队仅仅二十分钟就被全部击沉。随即,四艘战舰开始炮轰巴拉诺夫岛上的俄美公司总部。俄美公司总部只是个小型堡垒,无法承受大口径舰炮的额轰击,很快被轰塌,六百名海军陆战队上岸,岛上只有五百俄军,武器装备落后,在坚持两个小时后最终竖起白旗。

占领俄国据点后,丁汝昌派人登上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半岛,在三圣湾建立新的据点。据点建立后立刻联系当地的阿拉斯加人和阿留申人、印第安人各部族族长,采用利诱手段控制他们,随后通过这些部族首领宣布中华帝国将统治这里,并宣布将沙俄统治时期的税收减低百分之七十。当地的原住民听到俄国人被赶跑而且新的统治者并不残暴,加上首领的劝说他们都愿意臣服。

但即使如此,丁汝昌等人对于阿拉斯加的探索也仅仅是海岸线以内百余里左右。因为阿拉斯加很大,足有一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它三面临海,分别是北冰洋、白令海、和北太平洋,一面与加拿大接壤。由于阿拉斯加地域很广,地势起伏很大,气候多样,有海洋温带、亚温带、还有极地气候。这里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矿产也有很多,储量最多的就是煤、铜、铅、锌,还有不少的金银矿。阿拉斯加三面临海,渔业资源极其丰富,这里的渔港都是世界级的。刘峰的前世的世界中华就是阿拉斯加海产品最大的进口国,每年可达十亿美元。这里的森林面积可达五千万英亩,拥有湖泊三百万个,这是一块实实在在的无价之地。

阿拉斯加的战略位置也很重要,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控制了整个白令海峡,这可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通道,而且阿拉斯加还毗邻加拿大,是中华帝国进入北美洲的跳板。

随着东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占领后刘峰立刻组织了两支商队和探险队,商队的任务就是在鄂霍次克海、勘察加半岛和阿拉斯加海湾以及阿留申地区开辟渔场,并建立鱼肉罐头工厂,皮毛交易场所等,一来可以加强占领区的实际控制,而来也可以和原住民更好的沟通。探险队则分别进入所占领的北原、阿拉斯加地区进行勘探测绘,寻找矿物、测绘地图,阿拉斯加的探险队还需要在中南部寻找居住点,以彻底完成占领。

十月,北原的地区已经开始下雪,大雪将北原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雪原。此时的温度虽然不是很低,只有零下七八度而已,但北风凛冽,极为刺骨。

在荒凉毫无人际的雪原之上,一支队伍正在缓慢行军,他们正是杨辅清和李世贤的部队。战士们身穿铁灰色的棉大衣,头戴可以将耳朵脸部遮住的棉帽,脖子上还有围着一条围巾。战士们背着步枪,默默的在可以没到小腿的雪地上艰难的行走。在他们中间,是驯鹿队伍,这些高大的驯鹿拉着装满物资的雪橇拖行。

队伍前面,李世贤和杨辅清二人停了下来,拿着一张地图和罗盘不住对照,大雪封路,许多参照物都消失了,他们只能通过大概估算自己所处的位置。

“李大哥,这北原被形容为冰原,果然名不虚传,咱们还未到达其腹地,就如此艰难,看来我们还是太乐观了!”杨辅清合上地图,其实交给旁边的军官,然后拿着一根拐杖,与李世贤搀扶一起行走。

李世贤笑道:“虽然艰苦,但却让我们见识到以前一辈子也不可能见到的风光,而且如果我们能跨过这片冰原,还有什么困难能挡住我们?”

“哈哈哈!李大哥说的是,征服眼前的冰原,会让人觉得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其实寻找雅库茨克并不难,只要沿着勒拿河走就可以了,但即使如此也让北征军吃尽了苦头,由于战士们不适应北原的天气出现很多伤病,但这些阻挡不了战士们的热情。

夜里,他们这支队伍来到一处山岗背风的地方扎下营地,战士们在山里寻找木材,升起篝火,以般为单位围坐在一起烤火,晚饭是鱼汤和饼干,他们携带了很多面粉,一路上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开始食用储备物资。鱼是战士们在经过河流、湖泊时捕捞的,他们身边有鄂伦春族的猎手跟随,传授了不少北原的生存技巧。

营地中间的一间帐篷里,杨辅清和李世贤拿着一根蜡烛仔细研究地图。

“李大哥,按照地图估计两天后就能抵达冰城了!”

雅库茨克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所以有“冰城”之称,刘峰就直接引用了这个名字。

李世贤喝了一口热汤说道:“明天就让战士们做好准备,随时战斗!”

第四百一十章 进攻冰城

雅库茨克城,虽然处于北原腹地,但位于北原三大水系之一的勒拿河节点,通过河流这里可以向北直达北冰洋,向西连接维柳伊河可达中西伯利亚腹地,向南可通伊尔库茨克,向东可以接近鄂霍次克海,战略位置不言而喻。

十月,勒拿河已经冰封,无法河运,雅库茨克城内的俄军正在进行最后食物的储备,他们向当地原住民雅库特人征集牛肉、鱼肉和驯鹿,以熬过冬天。

雅库茨克虽然也有城墙,但都是用粗壮的原木堆垒而成,外面仅有一层包砖,底下一一排排密实的木桩地基,因为雅库茨克是建立在冻土之上,冻土在夏天会开化,足有一米深,如果没有木桩地基,围墙就会陷入泥层倒塌。这里所有的建筑也是一样,都是将木桩深深砸入冻土层,成为地基。

“你们这群猪猡,动作都给我快一点!”一个俄军上校对着艰难运送食物的雅库特人吼道,他四十余岁,有着两撇上翘的胡子,脸色发红,满身酒气,他名叫米哈库夫,是雅库茨克城的驻军指挥官。在他手中还拿着马鞭,继续吼道,“猪猡都听着,回去告诉你们的族长,明天还要送来三十车的东西,否则就将你们的领地缩小!”

运送雅库特人敢怒不敢言,周围全是端着步枪的沙俄军人,没办法,他们是被征服者,如果不服从就只能面临被屠杀的命运。

终于,这批物资运送完毕,一个年轻雅库特人愤恨的看着耀武扬威的沙俄军人,这些东西已经是他们族中一般的过冬储备,如果还要追加,他们就必须冒着严寒进行捕猎,今年不知道又有多少族人支撑不到明年的夏天。
首节 上一节 353/6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下一篇:重生手艺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