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香江1981

重生香江1981 第684节


长达十年的经验积累,中间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上调下改…

这些都不是一群商人能够左右的。

大家能做的,只有等待。

八十年代初期,内陆沿海大多都在修建基础设施,很多海外商人到了沿海,更多的是捐款,修路建学校之类的。

一直到八十年中期,随着开放力度加大,沿海城市对外开放越来越多,才逐渐吸引了海外华商和外资进入。

有些东西是需要时间来推进、验证的,非个人一己之力能够干涉。

在另一节车厢里,几名内陆接待人员正在讨论着杨辰之前说的话。

“十年,让香江震惊,二十年,让亚洲震惊,三十年让世界震惊,四十年,让世界抬头看它。”

老实说,杨辰说出来的话,虽然让大家很受用,但是与他人一样,大家都很难相信堔圳有一天会超过香江。

毕竟,想要把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大都市,这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老吴,我看咱们也别讨论这些了,将这原话记录下来,直接上报上去就行了。”

“摁,我知道,早前我就接到了上面的通知,要我们好好注意一下这位杨小先生。

老实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有点不敢相信,要说这资本社会还真是疯狂,年轻人随随便便鼓捣点东西,就成首富了…”

“话不能这么说,人家这是凭本事赚钱,而且还是赚外国人的钱,这是好事情,毕竟人家也没少支持特区建设…”

第612章 撞到铁板了

清晨

一阵轰隆声响起,接着持续十秒钟的天旋地转,哐当一晚上的绿皮火车,终于消停了下来。

八九十年代,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乘坐火车是最幸福,同时也是最烦劳的一件事情。

作为九五后,杨辰对于早期的绿皮火车记忆并不是很深刻,因为到了他需要乘坐火车出远门的年代,中国的绿皮火车已经变成高铁,速度逐年提升。

等到他走出校门,去远方工作的时候,中国的高铁已经变成了‘快准稳’的动车,时速超过四百公里每小时,从南到北,所花时间最多只需要半天。

八十年代的绿皮火车,最高时速不超过一百公里,平均时速五十公里,而他所坐的这辆列车,为了安全起见,平均时速也没有超过六十公里。

坐着这样的火车,杨辰不由想起前世由王保强和徐挣主演的人在囧途。

八十年初,内陆才刚刚改革开放,人口流动性还不是很大,火车的作用,基本是军用和运送物资。

这年头,坐火车的人并不是很多,沿途车站也没有后世那种人山人海的场景。

虽然安静了下来,但是杨辰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掀开盖在身上的军大衣,便径直坐了起来。

嘭——

原本还有些迷迷糊糊的杨辰一下子清醒了,却是他起的太猛,撞到了头顶铁板上。

功夫再高,也怕菜刀。

“嘶…”剧痛从头顶传来,那酸爽,简直了。

“怎么了?”这时,听到动静的何朝琼从外面跑了进来。

“没事”杨辰一边揉着头,一边龇牙咧嘴,“起太猛,没注意,撞到铁板了。”

“让我看看”何朝琼拉开杨辰捂在头上的手,检查了一下,见没有受伤,不由松了一口气,手指轻柔,为杨辰缓解疼痛。

过了一会儿,脑瓜子终于不疼痛了,杨辰才有心思向何朝琼询问,“现在几点了,咱们到哪了?”

何朝琼:“还早,才七点钟,现在已经出了广栋,到南倡了。”

杨辰:“你怎么起的这么早?”

何朝琼:“睡不着”

昨晚火车哐当一宿,她哪里睡的好,早上天刚一亮,她就睡不着起床了。

杨辰摸了摸肚子,打着哈欠道:“有没有早餐?一晚上,肚子饿扁了。”

何朝琼半蹲着,一边帮杨辰穿鞋,一边道:“车站应该有卖东西,我们一会下车看看,你先去洗把脸。”

南倡,古称豫章、洪都,江硒省省会、环鄱阳湖城市群核心城市,江硒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

南倡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之地,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

是中国唯一一个毗邻长江三角州、株江三角州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省会中心城市。

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南倡,在国内的地位很特殊,作为革命圣地,这里曾诞生了由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国家成立后,国内第一架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第一辆摩托车、拖拉机,都是从这里被制造出来的,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中心、航空工业的发源地。

杨辰一行人起来没多久,南倡几位大领导就过来了。

杨辰一行商界代表团,这一路之所以坐火车北上,其中很大一部分,除了领略沿途的山山水水,另一个目的就是给地方提供机会,看看能不能拉拢一众商界大佬,留下点投资什么的。

大佬们的谈话,杨辰是一点兴趣也没有,带着何朝琼在一旁只顾着吃东西。

还别说,这年头车站的小吃还真多。

而且便宜实惠,一点也不贵,跟后世那些难吃又贵,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首节 上一节 684/1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回到过去做家主

下一篇:三国之大汉皇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