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重生之首富崛起

重生之首富崛起 第199节

  咱们国家,当初靠着自己的独立自主研发,两弹一星都搞得出来,这区区数字信息化军备科研,同样不在话下。
  咱们完全用不着妄自菲薄,相信只要紧紧抓住关键战略做突破,就肯定不会被甩下太远的距离!”
  陆亦轩看看时机差不多了,开始‘图穷匕现’,揭底今天这一堂会谈的终极目的了。
  听他这话,众位将军们顿时注意力再次被吸引住。
  一旁,全程目睹了陆亦轩这一切的宋小宁,亦是美眸眨动。
  她有些,越发看不透这个小师弟了,这小子,居然是全场都在刻意引导着老将军们的思维,目的就是要为了这最后一番话在做铺垫吧?
  可是,这小子脑袋瓜里面的那些,新奇超前思维观点,到底又是从哪儿来……
  难不成,这世上还真有那种,生而知之的天才?
  “二百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在西方世界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也正是借着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先优势,逐渐成为称霸全球的文明先进代表,而我们神州大地,却因为封建王朝的固步自封,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最终导致近代百余年的民族屈辱史的惨烈教训。
  我不想在这里夸夸其谈!
  但是,我想告诉诸位老总们的是,眼下这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在美帝国内风起云涌。
  而这第二次工业革命,便是计算机,
  便是数字信息化科技时代,便是高度集成化的半导体芯片行业的创新与运用!
  刚刚,我在沙盘推演过程中,给诸位老总所讲的,都是数字信息化科技在军工领域的运用。
  然而我们如果仅仅只是将数字信息化的创新运用,放眼在军工领域,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毕竟我们华夏民族,向来爱好和平,又没有称霸全球的军事武力诉求。
  所以只要能够确保国土安全,军工科研领域,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动力,真去跟美帝的军工科研搞竞争。
  数字信息化系统的概念,想来国内很多科学家,也早就有过不少的论证研究。
  甚至于,有很多人都抱着一种,纯粹拿来主义的概念去看待它,认为有欧美、有日韩等等这些国家去搞出来,等技术成熟,到时拿来用便是。
  没错,这种想法,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拿来用了便是,就如同从前的飞机、坦克、大炮、航母……
  所有的这些高科技玩意,我们基础薄弱,追不上西方世界的脚步,索性直接花钱买来用便是。
  这样的话,多么简单呀!
  省事又省力,一下子就跟上了列强们的脚步,何必浪费那个精力去另起炉灶……
  就比如这天上飞的,民用航空飞机也好,各种近远程精准制导导弹也罢,似乎我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拿来主义之后,再微创新一下,东西就完全属于我们所有了!
  但是大家设想一下,这些所有的,数字信息化的最核心一个关键所在,
  嗯,就是那个,叫做中央处理器的芯片,这东西,是不是可以比做人的大脑一样,是确保这些数字信息化产品的指挥枢纽所在。
  这最核心的技术,如果我们没有掌握,万一生产这东西的,给里面预留了后门,将来会是怎样一种恐怖情况?
  真要如此,真要将来,只走了拿来主义成熟技术的路线,
  试想想,一旦有事,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买来的这些,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岂不是,分分钟都有可能,被别人给借用后门远程控制住?
  另外,就即便没有战事爆发,关键技术掌握在他人之手,我们将来各行各业,想要求发展,想要求进步,是不是在技术上,都要依赖他人?
  最简单一个概念,独家买卖最好做。
  届时,人家随便找个借口,要来卡脖子,要来坐地起价,要来跟咱们签城下之盟,到时是伸脖子让人当肥羊宰呢?还是缩脖子让人当肥猪杀呢?
  只怕是,人家让往东,咱就不敢往西,
  这种情况,可是远要比真正的战争侵略,还要来得恐怖,
  一个不小心,咱们国家,可就要沦为别人的经济殖民之地,完全没有了任何国家经济上的独立自主……”
  科谱具体的技术概念,陆亦轩或许属于外行。
  可是,将这未来的数字信息化科技运用,用这些浅显易懂话语描述出来,以他上辈子当了十多年老师的经历,却还不费什么劲。
  借着今天这么一个难得机会,他就是要给在座这些位开国元勋、国之柱石们,每人心中都深深植入一个清晰无比概念。
  数字信息化的科研基础建设,迫在眉睫,一刻也不能再耽搁下去。
  而且最好的方式,就是如同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样,通过军工科研的方式,投入其中做重点项目突破。
  国内现在,压根不存在民用高科技产业的基础。
  所以,就即便是他陆亦轩自己,跳脚进去大搞相关IT企业建设,那也完全是事倍而功半的徒劳挣扎而矣,压根没得机会跟欧美,尤其是跟北美的那些,已经渐露峥嵘的IT业新贵们竞争。
  毕竟,国内现如今,压根没几个相关IT专业的人才可用啊!
  他陆亦轩,就是脑袋里面,空有一大堆的‘数字信息化高科技创新概念’,可是没有相关的科技人才做基石,谁来将这些概念转化成现实?
  思来想去,
  唯一可以尝试去搏一把的,也唯有借用国内军工科研系统的力量了!
  唯有,借用军工科研系统的力量,才能提前十年,点亮得了共和国在IT领域的科技树……
  他相信,国家高层,只要真正意识到了,这种关键技术手段掌握在手的作用,无论如何,举国之力,生产制造出,属于神州大地自家的小小一枚中国芯,难不成就真的突破不了国外的技术封锁?
  
第330章 80307工程
  
  第330章 80307工程
  十年、二十年,
  从现在开始,从这1980年的初春开始,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当IT行业的巨大创新力,越来越多融入在世界每处角落时,届时若有一枚真正意义上的中国芯的存在,
  那将会是怎样一种崭新天地?
  所以,无论如何,必须得让国家,真正意义上,打造出独属于东方世界的一枚中国芯啊!
  “老总们,独立自主,突破西方技术封锁,打造出属于我们国家自己的计算机芯片,这是让我们国家,在未来真正追赶上西方列强,不被这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的历史车轮抛下的唯一选择!
  美帝亡我之心不死!
  他们在这一关键领域,绝对不会说是拉上我们一起搞建设……
  他们只会选择尽最大可能独占这种技术优势,然后再尽最大可能,始终保持住这种技术优势……
  这种技术优势所拥有的巨大诱惑,会让美帝视这世上一切竞争者为最大死敌,必欲扼杀之而后快的死敌……
  你们若不相信,可以再观望几年。
  不妨看看我们近邻东桑国,这个美帝的同盟小弟,将会是怎样一个下场。
  我敢预言,东桑国在芯片制造领域,一旦技术实力超跃了美帝,铁定会遭受美帝的无情冷酷打击。
  不出五年,东桑国的日子,一定不会再有眼下这么的滋润……”
  美帝会对东桑国下手?
  这可能吗?
  老家伙们面面相觑,一旁闷声不语的宋小宁,却将这话给听了进去,对于陆亦轩在国际大局观的预测上,还是佩服的。
  这小子向来可是言出必中。
  看来,近期在海外的情报工作重心,多少要向东桑国这边关注一些呀!
  随着陆亦轩抛出来的构想越来越多,现场这群军中老将们,思虑也变得越来越深沉。
  对于陆亦轩将数字信息化,比喻做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个新鲜提法,还真是让众人耳目一新。
  二百多年前,蒸汽机的发明,可不就是,直接导致了西方文明的天翻地覆式变革。
  老朽的清王朝,当年若非太过以天朝上国自居,原本也不可能被世界历史的进程甩下那么多,华夏近代史的百年屈辱,或许就此也将改写。
  现在,这数字信息化科技的到来,真要是有如此之大的作用,自然是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又一次被西方列强甩下。
  其实,数字信息化科技到底这是不是意味着,一场崭新的工业革命的开端,一点儿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国家在未来前进方向的选择上,到底要不要紧跟西方列强一步。
  当年的两弹一星,看似荣耀无比,那却是全国上下,四万万同胞,耗尽十余年国力争出来的一口气。
  眼下,国家改开之际,已经确定了经济建设为主的大方向。
  而整个军工科研系统,处境却最为尴尬,属于是要被资源极限缩减的一大行业,为的就是,给国家经济建设腾出路来,让国家能够轻装上阵。
  投入资金与人力,去搞这个数字信息化科研,搞这个芯片设计制造……
  想法极好,可是,真正要去实现,又岂是嘴巴上说说这般简单。
  难,真是太过艰难!
  不过,对于这些开国元勋,国之柱石们而言,他们又岂是肯轻易服输之人,他们此刻沉默着,却并非是在打退堂鼓。
  恰恰相反,而是在考虑,在国家改开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下,军工科研系统,到底要如何来抉择。
  到底,如何才能用最少的资源,去紧紧跟上美帝西方列强们的脚步。
  总之来讲,再要像举国之力,搞两弹一星,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国家高层不会答应,广大人民群众,也更不会答应。
  陆亦轩显然也意识到了老将军们的顾虑之处,
  却也是,搞这条数字信息化科技之路,那得海量的资金、人力、资源投入其中,哪儿就是他在这里随口高谈阔论一番,就能轻松解决得了!
  真要事情如此简单,国家在科工研发领域,也不是没有能人,诸多隐姓埋名投身在两弹一星领域之中的顶级科学家们,不见得就没人建言过这一领域的建设。
  充其量,多半也就是这些顶级科学家们,在这一领域的前景认知上,或许想不到他这个后世重生者那么周全,也想象不出,未来的计算机网络世界,对全人类文明的突飞猛进催化作用,究竟有多么的恐怖。
  直白点说,这世上,只怕再没第二人能意识到,数字信息化领域的重要性了!
  便是美帝军工领域的顶级专家们,也没他认识得更清楚、更全面……
  怎么办?
  国家穷这个大难题,避不开呀!
  众人沉默了片刻,刘老总感慨一声,率先打破沉默开了口:
  “亦轩同志,你今天给我们这些老家伙,实实在在上了崭新一课。
  不过,只是说服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还不够。
  我现在,要给你再下一个死命令。
  从此刻开始,你这个战忽局的创始人,要做好连轴转、吃大苦的心理准备。
  老家伙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
首节 上一节 199/8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战国赵为帝

下一篇:重生五零致富经/重生之娇宠小军妻

推荐阅读